建筑史
-
东北乡村人居环境马青、郭曼曼、李超、宋岩、白涛本书及其所属的丛书,是同济大学等高校团队多年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成果展现,并与所承担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密切相关;本丛书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0个村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书稿借鉴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构了本土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具体的研究工作涉及乡村人口流动与安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治理和运作机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均关系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和转型的深刻把握。本书回顾了东北三省乡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三省乡村政策特征、相关数据及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示东北三省乡村人居环境的面貌。在人居环境理论和乡村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乡村居民为研究主体,以其活动和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东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框架。书中从空间功能属性角度将乡村功能划分为人口流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空间组织六大项,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内在机制和发展目标的审视,为东北地区乡村环境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时参考使用,可作为政府农业农村、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三农”问题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延伸阅读。
-
西南乡村人居环境李云、张立、王丽娟本书及其所属的丛书,是同济大学等高校团队多年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成果展现,并与所承担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安居性研究”密切相关;本丛书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0个村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书稿借鉴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构了本土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具体的研究工作涉及乡村人口流动与安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治理和运作机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均关系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和转型的深刻把握。本书的撰写以西南地区54个村庄样本、762个农户样本的一手入户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建构了基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村民认同的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理论框架,并从时空演变视角结合多源人居环境数据资料进行了复合分析。本书的出版旨在展示西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性依据,并为西南地区乡村规划技术规范研究制定提供实证参考。鉴于近年来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南地区的乡村社会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相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持续推进。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时参考使用,可作为政府农业农村、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三农”问题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延伸阅读。
-
江浙乡村人居环境郑皓、潘斌、王雨村丛书的撰写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对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0个村的大量一手调查资料和城乡统计数据分析为基础。书稿借鉴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建构了本土乡村人居环境分析的理论框架;具体的研究工作涉及乡村人口流动与安居、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治理和运作机理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均关系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和转型的深刻把握。本书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丛书”分册,本书的出版旨在为新时代江浙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性依据,并为本区域乡村规划研究及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实证参考。鉴于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是一个新的庞大领域,加之江浙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区域属性不同、差异显著并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仍需持续进行。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时参考使用,可作为政府农业农村、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三农”问题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延伸阅读。
-
重新发现日本[日] 矶达雄 著,[日] 宫泽洋 绘,张文祎 译本书精选日本全境 69 处极具时代特色的现代建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绘体现建筑细节,以幽默精辟的文字深度解析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与文化意味,介绍了伊东忠太、村野藤吾、安藤忠雄、隈研吾、白井晟一等日本建筑名家代表作,带领读者了解 20 世纪日本建筑发展脉络,真正看懂那些“令人费解”的现代建筑。
-
风月沉香一条街王承 著“城市风景线·徒步上海”系列丛书是由专业建筑师创作的有关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的科普读物。每本书都以精心设计的特定城市徒步线路为线索,串联起一幢幢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代表着“老上海”风情的优秀近代历史建筑,内容涉及建筑风格、艺术鉴赏、背景轶事等方面。通过建筑师专业视角下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和图形描绘,还原日常庞杂景物遮挡中的建筑全貌,带领读者去尽情领略上海独特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以图文对应和附录小词典的方式传授实用的建筑专业小知识。 此次出版的丛书第二辑——《风月沉香一条街》涉猎范围是上海南京西路沿路的24栋近代历史建筑。 本系列书的读者群为广大热爱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希望漫步上海、深度体味上海城市文化的旅游观光者。
-
城·事·人李浩 访问整理本书内容为城市规划史研究者访问城市规划老专家的谈话实录,谈话内容围绕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规划项目而展开,包含城、事、人等三大类,对70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多项议题也有较广泛的讨论。通过亲历者的口述,生动再现了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工作起源与发展的曲折历程,极具鲜活性、珍贵性、稀缺性及学术价值,是极为难得的专业性口述史作品。该系列访谈录分批次推出,按照老专家的年龄排序,分辑出版。本书为第七辑,共收录崔功豪、黄天其和蒋大卫3位前辈的6次谈话。
-
中国城墙贺云翱,郑孝清 著《中国城墙》是国内首本专门、系统研究中国城墙和“城墙学”的辑刊,由中国城墙研究院、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城墙(第三辑)》旨在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景山王其亨主编 张凤梧 杨菁编著本书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多年测绘的成果,主要收录了2014、2016年及2017年的数字化测绘图。这些测绘图基本涵盖了景山现存宫门、绮望楼与集祥阁、五亭、寿皇殿建筑群、观德殿建筑群及关帝庙建筑群等主要现存历史建筑。本书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景山历史建筑测绘成果的作品。作者从相关测绘研究成果中精选了数幅图纸,包括平面、里面、剖面、大样详图等方面测绘图纸,将这些资料奉献给公众,祈望能够裨益于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借鉴。
-
法隆寺[日] 西冈常一,宫上茂隆 著,[日] 穗积和夫绘 绘,张秋明 译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个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级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筑之精华,其镇寺之宝“玉虫厨子”堪称中式建筑的“活化石”。与此同时发展出云形斗拱、立柱收分、非对称布局等日本独*的建筑样式,直至今日仍影响着日本的寺院建筑。 本书由曾参与法隆寺“昭和大修理”的日本国*级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与建筑史专家宫上茂隆联手打造,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绘制插图,以一手权威资料精准还原法隆寺完整建造过程,生动剖析精妙绝伦的建筑结构。
-
世界建筑史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印度次大陆古代卷》是《世界建筑史》系列丛书中的一卷。本卷所指印度次大陆地区系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印度河和伊朗高原以东的半岛形陆地,包括位于大陆地壳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以及位于大陆架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其面积约为亚洲大陆的十分之一,但人口却占到亚洲的四成。 这片地域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作为文化的载体,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次大陆地区的建筑同样深刻反映了其历史、经济、文化和宗教背景。随着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传媒手段的进步和旅游的普及,人们对这片地区建筑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奇异的风格和异国情趣,尽管在近代有所异化,仍给其他地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和相邻的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相比,差异仍很明显。 本卷将穆斯林占领之前的印度按历史阶段大致划分为印度早期[包括印度河文明及以后的吠陀文化,孔雀王朝及其后的贵霜帝国]、笈多时期、后笈多时期和印度后期进行评述;印度南方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单列一章。这也是J.C.哈尔在他的《印度次大陆的艺术和建筑》一书所采用的分类法(伊斯兰教时期的印度建筑已在《世界建筑史·伊斯兰卷》中论及,故本卷不再赘述)。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历史建筑则另列专门章节研讨。 全卷分上、中、下三册,共1728页。书中包含实例1000多个,含城市总平面及地段平面,建筑平、立、剖面及各类彩色图版3500余幅。卷首附有文中述及的各主要城市及遗址位置图,卷后附完备的人名、地名和建筑名中外文对照表,以便检索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