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人间烟火处 葑门老横街叶露 主编从2018年一路走来,名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至2022年已经举办了五届。名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每年由一所学校负责提出选题建议,四校通过教研讨论确定设计任务。选题围绕城市更新主题,由轮值学校在其所在城市历史区域选定相应基地,以城市历史地段为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城市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锻炼合理应用城市更新方法的能力。五年来,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也探索实践了联合毕业设计的新模式。其间经历了疫情的考验,而考验也没能消减大家的热情,跨地区的师生主动适应在线的互动模式,深入开展课程交流,联合毕业设计成果纷呈。在过去的四年里,联合毕业设计培养下的学生也纷纷奔赴锦绣前程。经过四年的轮转,名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开始了第二个轮值周期。2022年正值苏州获批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这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设计创新yin领高品质城乡建设——苏州宣言(2022)》的发布。“设计创新yin领高品质城乡建设”指引设计师发挥设计智慧,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2022年的选题定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葑门之外的横街。伴城门而生的葑门横街不仅反映了苏州古城前街后河、河街并行的水陆双棋盘格局,也是今日苏州仅存的百年菜场,保留着城门边特有的菜市场的记忆。自清代以来,葑门横街与城门内外水域联动,既是苏州城东保留着枕河人家风貌的生鲜集散地,也是苏州具烟火气的市集。该街区的更新实践为建筑师提供了理解城市生活的新视角,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年轻建筑师提供了理解城市日常生活的机会。同学们的联合毕业设计成果呈现出丰富的创意,贡献了年轻建筑师们的智慧,表达了对未来苏州古城复兴的畅想。
-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黑龙江聚落周立军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多元的民族内涵,孕育出多样的聚落类型及结构形态。伴随龙江大地上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发展,衍生出了以生产、交通、行政、防御为代表的功能形态。在地理及文化的双重引导下,独具地域特色的龙江民居应运而生,典型的营造技艺凝聚了人们因地制宜的劳动智慧,结合传统的景观特征,构建出黑龙江省传统聚落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从宏观的聚落形态至微观的民居建造,基于不同的空间层次阐述了黑龙江省传统聚落的典型特征,并在新时代聚落发展的背景之下,提出相宜的保护更新策略与措施,为黑龙江省传统聚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山西聚落王金平,王占雍,徐强,曹如姬本书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方面,揭示影响山西传统聚落变迁的因素和机制;从历史地理学、聚落考古学、聚落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山西传统聚落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轨迹;研究山西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的遗存现状、地理分布、空间类型、组织结构、构成要素、形态特征、肌理风貌、聚落景观等;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建立山西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途径。本书可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人文地理学、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的读者及文化旅游爱好者参考学习。
-
扎根大地的工程哲学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工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本。正是一项项工程的谋划、建设和交付使用,构成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人类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特定类型的工程活动加以标识的。所谓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命名,都是明证。作为人类面向未来、变革当下以走向预想生存状态的一种实践活动,工程体现着人类的向往和人类的智慧。工程实践不仅要讲究程序和标准,而且要讲求创造性地、巧妙地完成高质量的工作,因此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陕西聚落靳亦冰 李钰本书以陕西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陕西省传统聚落人文地理、聚落特征、典型案例、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寻在传承历史文脉与生态智慧的宗旨下,如何实现陕西省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就陕西省传统聚落的生存智慧、符合生态理念的营建策略进行梳理,以期对陕西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及更新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对传统聚落研究的有益补充。 陕西传统聚落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聚落和民居形制与当地气候、地貌、资源、文化和谐共生。本书依据人文地理区划,将陕西省的传统聚落分为:关中平原型传统聚落、陕北窑洞型传统聚落、陕南山地型传统聚落三大类型。 本书适合乡土建筑领域及相关文化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乡村设计师、爱好者参考使用。
-
河湖底泥生态修复与土壤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刘永兵 李翔 程言君 赵从举本专著项目依托财政部、国土部国家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海口市南渡江流域30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与北京市财政项目《城市河湖污染底泥土地利用工程技术开发研究》,针对海南省北部南渡江5条河湖100万方的疏浚底泥的处置问题与南渡江项目区内谭丰洋等火山岩土地整治区域内存在耕作层土壤缺失的问题。本研究将疏浚底泥经生态修复处置与客土来源有机结合起来,对所疏浚河湖底泥开展污染调查,就重金属污染底泥研发了稳定化修复技术,将稳定化后底泥与河沙构建了适宜种植的土壤,作为替代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客土,达到种植土壤肥力高、产量高、蔬菜重金属含量低的效果。该成果对于我国河湖疏浚底泥的处置模式及底泥土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对底泥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推广价值。
-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河南聚落郑东军本书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方面,揭示影响河南传统聚落变迁的因素和机制;从历史地理学、聚落考古学、聚落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河南传统聚落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轨迹;研究河南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的遗存现状、地理分布、空间类型、组织结构、构成要素、形态特征、肌理风貌、聚落景观等;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建立河南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途径。本书可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人文地理学、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读者及文化旅游爱好者参考学习。
-
南方传统书院景观与人居环境江牧暂缺简介...
-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甘肃聚落刘奔腾 叶莉莎 段嘉元本书基于研究团队常年的实践积累,以地域文化视角对甘肃传统聚落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民族风俗入手探索了河西走廊、陇东、陇南、陇中、甘南等五个地区的传统聚落的风貌特征、生成因素和构成规律。依照市、镇和村三种聚落类型的差异,分别遴选五个地区的典型聚落展开案例研究。挖掘了甘肃不同地域传统聚落建技艺的典型性与差异性,揭示了传统聚落物质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的关联性。基于传统聚落的保存状况和发展情境,提出了甘肃传统聚落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策略。本书建立在较为充分的一手调研资料上开展研究,涵盖了传统聚落的类型规整、价值甄别、机理构建和保护传承等内容,可作为建筑学、城乡规划、遗产保护等学科的阅读资料,也可作为了解甘肃传统聚落的参考书籍。
-
广西壮族干栏木构建筑技艺再造价值研究韦自力壮族干栏建筑营造技艺是壮族干栏建筑再造的先决条件,也是壮族干栏建筑再造的必然手段。本书详细介绍了,在传统的干栏建筑营造技艺中,其综合性功能布局与地形地貌特点高度吻合的结构形态,当地材料当地使用,当地技术当地营造的地域性特点都是科学的、合理的,也给壮族人民带来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这些兼具实用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优良传统在未来的升级发展中仍将是推动干栏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干栏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