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八大时期,涉及阶基、勾栏、柱础、斗拱、雕饰、门窗、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建筑类型。作者不仅细致考察了散落中国各地的现存古建筑,还结合史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建筑思想、技术要点,以及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中国建筑史》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著本书是“中国建筑之父”梁思成先生的代表作,也是DiYi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是大众读者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范本。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楼庆西对本书总结道:“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DiYi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做了分析和比较。这些论述和分析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
阅读上海医院建筑乔争月本书顺着时间脉络,讲述从 1844 年到 1949 年,30 个幸存至今的上海医学历史建筑的故事,从西人创办的教会医院和民营医院,到中国人创办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市立综合性 医院和专科医院,最后介绍用于医院功能的历史建筑住宅和医学会、医学研究机构建筑。上海医院建筑映 射了近代建筑师的“匠心”,又 蕴藏着近代医者和医学事业支持者的“仁心”。“匠心”与“仁心” 交相辉映,是上海医院建筑最独特最大的魅力。30个真实生动的医院建筑历史故事,100多张医院建筑美图、珍贵历史照片中英文双语 珍贵历史记录
-
传统村落价值分级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周宏伟 等《传统村落价值分级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在既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传统村落价值分级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第1章评述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认识与评估方法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第2章提出并构建了国家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背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第3章探讨并构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背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以陕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4章改进了传统村落文化本体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陕西、河南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评估;第5章提出并构建了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案例验证;第6章提出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价值综合评估的分级分类方法,并以陕西为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第7章是基于上述研究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
美国外来建筑传尹春生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种族,各个文明圈。他们在新大陆建国时间虽短,但他们的文明史可以说与世界文明史完美衔接。美国的开国先贤们带着高度成熟的思想,秉承希腊民主和罗马共和理想,有意识地去创建他们愿景中的“山巅之城”。美国人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崇尚实用,也有怀旧情怀。他们从故国故乡来到陌生的新大陆,便如饥似渴地追忆自己家园那种能用无声语言表现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因而世界各地、各民族建筑风格都对美国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渗透,构成了美国“外来建筑”的别样风情。本书从美国外来建筑构件、外来建筑物、外来建筑模仿物、外来建筑特色城镇以及城市等多个侧面,呈现了美国建筑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异域和外来特点。
-
日本国家公园巡礼国家公园研究会自然公园财团 编 张玉钧 段克勤 刘笑非 陈咏梅 译本书的作者构成大多是日本国家公园研究会的成员,他们具备丰富的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本书内容基本取材于由他们执笔发表在《国家公园》杂志上的23篇文章,同时也收录了这些管理者的座谈会和采访素材。这些工作历时三年。应该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记载了北起大雪山南至西表等国家公园的实践案例,也涉及了围绕国家公园的相关主题研究,如岛屿与国家公园、人口减少与国家公园等主题。 本书稿介绍了日本国家公园发展历程(1931年出台<国家公园法>~至今),其经验对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很有参考价值。
-
社区营造刘悦来、毛键源《社区营造》(理想空间91辑)力邀学界、业界知名学者、一线实践者参与,以对谈形式试图厘清社区营造的概念,系统地梳理汇总国内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的最新理论和社会实践案例,围绕国内近年来鲜活的社区参与实验展开,以期对当下中国以空间更新、工程建设为主导的空间建设,提供崭新的视角,对当下中国以空间更新、工程建设为主导的空间建设有一定的观念的变革和实践的指引。所有案例均为一线实践专业人士的第一手资料,配有一定的活动组织和策划方案。本书对象为空间及社区治理专业实践者、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与学生,以及土地空间开发运营的企业从业者,参与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公务人员等。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厉兴,施尚华,沈杰,徐松,宗月江 等编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根和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介绍了传统村落的由来及其保护价值,通过对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和保护路径的探讨,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立法的一些初步构想。《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以浙江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管理体系为案例,通过浙江金华、台州等地的立法实践,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维度给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体系建议。
-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历史文化形态与保护赵玉春著本书内容是文化和旅游部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类科研项目。“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是该项目的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中国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亦是该项目的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作者结合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内涵和外延,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梳理和总结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体系架构,并以此为叙事的基本框架,这对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完整的示范意义。
-
威尼斯之石(英)约翰·拉斯金拉斯金从历史地理视角对威尼斯本土的建造传统作出深入解析,提示了历史保护的态度——建筑的新与旧的关系是一种不断叠印、融合的历史性过程,新建之物附着于传统产生家园的栖居感。拉斯金并置哥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力图挖掘早期艺术对于当代的价值。拉斯金通过对哥特工匠勇于创造精神的赞扬,导向一种活泛的思想方法,即了解历史、保护遗产的*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人的创造。拉斯金的历史意识并非泥古,也并未否定当代建筑师作为实践主体的价值,而是身处于历史场域的建筑师需要真正重视城市的地理与历史叠印下的空间层累与场所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