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都市圈经济发展协同治理研究邱爱军 潘昭宇 等暂缺简介...
-
人与建筑的异化孟建民 刘杨洋 李晓宇人的生命力、体力、智力、魅力、感知力都能在技术的干预下获得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增强。这种超越自然演化的变化速度带来的或许不止是进化,更是一种异化。当我们把建筑视作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那么从人和环境的视角出发,这两者的变化便为我们思考未来提供了线索。人的微观尺度和环境的宏观尺度架构起了空间尺度的横轴。而从过去到未来的技术发展则架构起了时间维度的竖轴。本书将以这个思考矩阵为基础,从人体的技术延伸、机器的生物演、环境的系统升维、新人的端口生存、未来视域的反思五个方面,递进地阐述对未来建筑的思考。本书希望通过讨论当下涌现出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建筑的相关性,以及对建筑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唤起建筑学界对未来议题的热情与关注。
-
浙南海岛民居林东海暂缺简介...
-
中国雕塑史讲义梁思成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但梁先生的思想和视野其实不止停留在建筑这一路径,他希望由建筑开始,对中国艺术史做一个整全的贯通。因此他1943年所著的《中国建筑史》,原名为《中国艺术史·建筑篇》。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他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有太多精神上的探索有待完成。本书是他在建筑之外,或者亦是依托其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留给读者的一部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论著。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东北大学讲课时的讲义,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简约”,很多内容只是提纲挈领,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通过傅熹年、陈明达等先生的注释,通过林洙老师为文字选配的一百七十余张图片,已经能够明晰地见出梁思成对中国雕塑艺术的理解与思考。因此,《中国雕塑史讲义》虽篇幅不长,仍生动地代表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代从西方艺术理论回归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所做的探索和开创性研究。正文后还附有梁思成先生中国雕塑史讲义全稿的原件图片,共八十张。这使得本书同时具有历史文献的意义,亦可使读者的阅读更加丰富,得以一睹梁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手迹。 此次出版,特邀艺术史学者郑岩撰写万余字长篇导言,资料翔实、论说深刻,引领读者进入梁思成艺术精神的世界。
-
北京近代建筑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张涛本书为文物建筑保护实践与理论系列丛书的一本,与修缮不同结构检测与保护研究既是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的 “体检”,是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一种方法。本书集结了近年来文物研究机构对北京城垣建筑进行安全结构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成果,梳理和记录北京城垣建筑单体建筑,如:宣武门教堂、自来水博物馆(蒸汽机房、烟囱、来水亭及聚水井等处)、京报馆、长巷三条1号、朱家胡同45号等建筑的保护状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将这些研究集结成书。
-
下水道[英]斯蒂芬·哈利迪 著文明的城市地下,暗流涌动——下水道,滋生细菌,也孕育文明。我们生产的每一滴废水,最终都汇入这座地下城市。这里藏污纳垢、臭气弥漫。又是在同一座地下城市里,废水经过收集、输送、净化,最后以“人畜无害”的方式回归自然。下水道是城市的静脉,有时因疾风骤雨而外溢,有时因污物沉积而堵塞,考验着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工程师的智慧、管理者的胆识。下水道是人类文明的显微镜,从5000多年前巴比伦简单的深坑式厕所,到现代便捷卫生的抽水马桶;从古罗马的马克西姆下水道,到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巨型城市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从中世纪夜间出没的掏粪工,到21世纪大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不断进化的超级工程,下水道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下水道也是一座城市的显微镜,见证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次次技术革新、一段段城市秘闻。从雨果笔下暗无天日的贫民窟,到黑色电影中的罪恶天堂,经年累月的沉淀让下水道发酵出不可忽视的文化意涵,吸引着我们低头探索。本书结合400多幅与下水道有关的图像资料,囊括罕见的历史照片、精彩的绘画,以及各大博物馆珍藏的施工图纸、手绘地图等珍贵档案等,以高密度的视觉材料,呈现6000年来人类从污秽走向文明的曲折故事。在叹服工程师的天才智慧之余,亦能感受到地下建筑扑面而来结构之美。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朱锫 著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坐落在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博物馆。其构思源于建筑师对景德镇特定的地域文化和当地人生存智慧的感悟,它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传统认知,建构了一个多孔的、开放的空间体系,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交融,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当代的博物馆经验。同时,在面对全球以技术生态理念为主导的建筑实践,御窑博物馆以其自身智慧、自然的生态理念,成就了一次关于“自然建筑”的实验。本书将梳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创作过程,并收录肯尼斯?弗兰姆普敦、斯蒂文?霍尔、莫森?莫斯塔法维、矶崎新、李翔宁、王明贤、周榕等建筑艺术家与学者的评论文章,全面而深刻地呈现此项目的设计思考。
-
建筑师的旅行地图李之吉作者利用闲暇时间有计划地出行,先后去了三十多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出行路线和考察项目细致型转变,主导思想是关注建筑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及代表实例。本书主要围绕两条旅行线路:印度·埃及·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墨西哥·秘鲁·智利·乌拉圭·巴西·美国,通过这本书分享了考察路线和考察项目,以及考察过程中的经验甚至教训。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注定就是走马观花,即便如此也存在怎么走、观什么花的疑惑,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再缜密的出行计划,也难免有疏漏和遗憾,与经典建筑或者建筑大师作品擦肩而过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收集和整理资料时才发现,好的考察项目就在身旁而没有察觉,遗憾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因此作者与大家分享他的考察路线和考察项目,以及考察过程中的经验甚至教训与遗憾,希望对大家出行有所帮助。
-
唐宋古建筑辞解王贵祥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大量古代建筑相关术语的演变比较复杂,人们往往容易觉得深奥难懂或茫然。因此《营造法式》即用了三卷篇幅对术语加以解释。由此可见建筑名词术语的解释与考订,在中国古代营造技术与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本书以宋《营造法式》的释义条目为逻辑顺序,对唐宋古代建筑相关术语进行梳理和系统解析,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一般、房屋基础、平面剖面体系、梁柱体系、斗栱体系、屋顶营造、装饰装修等版块收录324个词条,配合450余幅适当的图片详解术语起源、演变、含义等要点。 本书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辞解”中的一本,内容全面,释义详实,用典**,深入浅出,图照丰富,是广大读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中国文物建筑研究与保护张克贵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