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中外建筑与家具风格林福厚 编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的快速发展,仿欧式或其他外国历史风格的设计逐渐增多。但由于这方面中文出版十分缺乏,加之许多设计师不熟悉中外建筑与家具风格,所以在设计中(门面装修、室内装修、影视作品等)就出现不少胡乱拼凑、张冠李戴的现象,成为外国人的笑柄。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和提高提高设计师们的素质,本书作者花两年多的时间,将中国和外国的建筑与家具,按时间顺序、将其风格特点、用材、构造与装饰特点及手法等,整理编写成《中外建筑与家具风格》一书,其中有作者手绘墨线图、彩图5100多幅,文字叙述简明扼要,是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不可多得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林福厚,男,1936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祖籍山东省掖县,1956年考取留学去捷克,学习环艺设计、展示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工艺美院,同年回国被分配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教育工作,现职称为正教授,曾被借调主持设计全国大型展览及外省市重大展览。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示艺术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馆二期设计艺术顾问、任中国国际招标总公司、北京科技招标公司评委、研究生导师,生平与业绩被《世界文化华人辞海华人卷》、《中国画家大词典》、《中国专家人名经典》等十余部专书收录。
-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刘先觉、张十庆建筑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总结已有的教训,启示未来的工作。本书精选了东大建筑系教师及在外单位工作的校友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和风景园林研究,其中大部分文章均为未发表的新作,书中具体收录了:《河南济源县延庆寺舍利塔》、《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澳门建筑今昔》、《中国古代木结构谱系再研究》等文章。
-
东方之光萧默 著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实质上就是中西文化的比较,乃是一个极大的题目,绝非以上几点即可概括或准确表达。而“文化”又是一个极具整体性的概念,各因素之间互为表里,也很难一一孤立枚举,故以上所列,不过勉为其难而已。比如对于中国建筑为何长期沿用木构,以笔者之孤陋,至少也听到过五六种别的说法。对于这个极大的题目,笔者虽有所思考,坦率地说,至今(也许此生)也并未想得透彻,更写不明白,正合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此外只是提出一个引子,见仁见智,还须读者自行体悟,自为取舍。以上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在世界日益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的今天,不妨都可互相学习。但有必要强调,全球化并不是单一化,与多元化应该并存互补。传统尤其艺术传统中的精粹经常都是经过几千年的优选才得以形成的,且在继承中有所演化,必不会而且不应被轻易抛弃,而妄自菲薄。
-
建筑百家谈古论今杨永生、王莉慧本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对各该地区的建筑都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本书旨在为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和高校师生提供一份概括性地论述各地域建筑特征的资料,以有助于设计人员在建筑创作中了解、继承、吸收各地域建筑文化传统和精华,从而为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建筑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提供部学习参考书。因每位作者的研究深度和视角不尽相同,每篇文章在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有些文章对当代建筑的论述尚嫌不足。这也反映了我国建筑评论还远远不够开放,缺乏自由评论的氛围。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作者在本书中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占或原始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作者认为,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枢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他研究建筑史,不仅注重史料,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还深入研究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思想。本书版本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圆明园重建大争辩王道成对于重建圆明园,各界议论纷纷,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有,当然也各有各的理由。比如反对者认为对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不仅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更是国耻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而支持者则认为,异地重建可以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对渐渐淡忘这段历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教育。本书是对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总结与归纳。
-
建筑背后的故事陆明 编著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另类考古”的过程是浪漫和神秘的,也一定是趣味盎然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它这般漫长的诡譎、突兀的辉煌与瞠目的神奇。况且,历史老人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哑谜被人不经意地揭穿。这样一来,每一个经典背后的故事在布满谜思的同时,每每出人意外,又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当然,“另类考古”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考古的历史”或是“历史的考古”,但它所讲述的故事无不与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进步和创造力有关,所以它的内容注定是充满挑战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进进历史文化的深处,了解文化背后的传奇,是此书的最终目的。史实与传奇合二而一,厚重与灵异经纬交错,诱惑你的阅读,牵引你的想象。告别枯燥繁杂的专业考试,走入丰富多彩的考古之旅。第三只眼看历史,发掘湮没已久的惊人真相。带你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古代文明世界,为你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谜团。
-
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郑孝燮正如文题所述,《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是我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先生几十年来在建筑文化、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方面所做工作的总结。 郑孝燮先生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在研究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理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古迹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倡建及其规划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从他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为文物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对保护建筑文化的先驱者的缅怀、对北京古都保护问题的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筑文化建筑历史的探索等方面将郑老多年来的文章汇编成集,一方面留下了保护建筑历史、城市风貌的记忆,一方面也浓缩了我国保护历史名称、文物古迹的历程。《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读者。
-
当代建筑语言汪克艾林这是一本生动介绍近十年来世界最新建筑艺术语言的书籍。作者大量参观国内外最新优秀建筑实例,并在大量翻译国外近年来介绍著名发老茧现及其作品的图书的基础上成就了《当代建筑语言》。《当代建筑语言》所收录资料面广、量大,并极富代表性,可以说是国内学者及研究生、本科生了解当前世界建筑动向,学习国外著名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从当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中吸取设计灵感的最理想的书籍。《当代建筑语言》在介绍了当代建筑语言的功能、空间建构特色之后,又详细介绍了技术(比较语言)、文脉(场所语言)、自然(生态语言)和艺术(内觉语言)即建筑创作的四大源泉。阅读《当代建筑语言》可使读者对当今纷乱的世界建筑流派理出清晰的头绪。
-
图说济南老建筑张润武、薛立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散布于城区内的诸多近代建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价值的评估界定,有助于加深对济南近代建筑的认识,为研究、保护、利用这批建筑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建设有个性的省会城市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本书可以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历史是改写不了的,也是抹不掉的。不管你喜欢与否,散布在济南大街小巷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是济南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本书共编人110余项各类近代济南建筑,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把相关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为人们了解、研究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打下一个基础。著者还力求用简洁易懂的文字描述、介绍每一幢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概况,并对每一个建筑的特点和价值作简要评述,最后还附有相关的建筑专业术语浅释。广大非建筑专业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既可了解济南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历史,又可学会评价一个建筑物的基本知识,一举而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