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山右匠作辑录王金平主编主要内容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号称中国古代建筑的实物宝库。本书作者从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以及商贾文化与晋商建筑三个方面,详细研究和考察了山西传统建筑的布局、空间、类型和形态特征。研究过程中作者对传统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测绘并收集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构图技巧和设计方法。可使读者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相关丛书1.堪舆考源 2.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 本书目录第一篇 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五台山寺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第二篇 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阳城上庄村聚落及民居形态分析;第三篇 商贾文化与晋商建筑—灵石静升镇王家大院的空间组成及技术经验分析。
-
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美)J. 柯克·欧文(J. Kirk Irwin)著;秦丽译建筑通过保存与之相关的历史,或多或少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今天,著名的建筑大都由那些善于将新、旧建筑元素融为一体的建筑师设计。由于种种原因,在古建保护工作中,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适用于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是你能够找到的最全面、专业的古建保护指南,可以在古建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帮助你,从对社会的评估到传统建筑细部的重建。《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一书提供了实用的历史的保护方法,在满足您对微小细部构造信息要求的同时,帮您解决古建保护工作中重要的、全局性的问题。为了促进古建古迹的保护,我们必须:提供专业的分析工具,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建筑物和地区蕴含的历史意义和它们的风何性。保护社区和邻里的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只保护历史性建筑。正确评价影响邻里及其建筑特色的心态和情感。解决由超过50年的有历史意义的现代派建筑和运用传统技术修建的或外观设计看上去较老的新建筑所引起的混淆和挑战。努力寻找重要的历史性工艺和古典细部的信息和制作详图,包括广泛收集老虎窗,檐口,烟囟和窗户细部等,以及街道全景、平面规划的图纸。更多的信息见有丰富插图的正文内容。达到新城市主义者的目标:在使城市更适合居住、更富有魅力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密度。研究二十一世纪保护工作的要点和重要意义。
-
建筑理论史(徳)克鲁夫特 著,王贵祥 译导言要写作这样一部书,恐怕主要靠的是对于专业领域的成竹在胸,而不是靠某种天真与热情。只是在部分手稿跃然纸上的时候:谢天谢地:对我来说,以现代人的很不成熟的知识,对建筑理论历史所作的这样一种历史鸟瞰式的论述,才刚刚开始显露曙光,而这或许已经超出了笔者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似乎是在进行一场障碍赛跑,我不得不将问题留给比我更为见多识广的人来确定,我已经绕过了那些障碍物,或者,还有一些障碍物我根本就没有看到。这本书的问世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激励因素,即建筑系的学生们在他们的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在他们的课程中,开始提出有关理论的问题,以及有关理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我只能给这些问题提供一些不很完善的回答,没有办法对他们那些无可厚非的问题提供一个历史的界说。从1972年以来,我在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TechnischeHochschuleinDarmstadt)作了一系列有关建筑理论史的讲座,并开设了一个研究班,在这样一个课程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希望进行这样一个历史鸟瞰式的研究。这本书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结晶。我最初的设想是为每一特殊历史阶段中尚存的第二手文献描绘出一个大致的范围,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惊奇地发现,围绕这一主题的许多方面,并没有这样的文献存在。我越接近那些文献资料,就越深刻地体验到需要追溯到这些文献的最初源头,对这些文献的反复阅读,使我更增加了对尚存的第二手材料的顾虑与怀疑。因而,我意识到对于这一课题的任何可以接受的概论性描述,都应该是基于最初的源头上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述而不作,如果我能够做点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对于源头问题不作述评。如果没有许多图书馆的慷慨相助,我几乎不得不放弃那些有价值但不容易获得的第一手文献,因为这些文献很少见之于人们的研究,而这些文献是这一整个研究课题的基础。最后,在德国达姆施塔特黑森州立图书馆(HessischeLandesbibliothek,Darmstadt),罗马的赫尔茨安南图书馆(BibliothecaHertziana,Rome)和梵蒂冈教廷图书馆(BibliotecaApostolicaVaticana,Rome),慕尼黑的艺术历史研究所(ZentralinstitutfurKunstgeschichte,Munich)和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BayefischeStaatsbibliothek,Munich),奥格斯堡的奥廷根-瓦勒施泰因图书馆(Oettingen-WallersteinLibrary,Augsburg),以及其他一些机构与部门的最具权威性的资料来源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才得以追溯到那些文献最早的版本与最原始的材料上去。首先的感谢应该给予上面的这些图书馆及各个机构与部门。而在这本书的一些个别章节中,我向专家与同行们作了咨询,并请他们阅读了我这本书的手稿中的部分章节。我从他们的批评与建议中获益匪浅,尤其是从罗马的赫尔茨安南图书馆(BibliothecaHertziana)的那些学者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帮助。一个特别的问题是确定如何用一种简明扼要的,但却不是过于简化的可以让人读懂的形式来描述这些原始材料
-
上海传统民居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民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样式之一,也是承载着丰厚历史内涵的生活空间。民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逐渐积淀形成了鲜明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时代发展的洗礼和历史风雨的磨蚀下,表现出继承、演化、融合和创新等种种变迁,从而成为了时代进步、城市发展的缩影和体现民俗民风、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本书以上海地区的传统民居为对象,将其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描述,简要回顾了上海近代石库门建筑产生以前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通过大量实例图片,直观反映了现存传统民居建筑富于特色的整体风貌、自成体系的内部结构、精巧细致的装饰细部,既展示了上海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成就,又揭示了在不断发展的城市进程中,传统民居的保护、继承、演变的发展轨迹,让人们对上海传统民居有个简略的认识。
-
日本结构技术典型实例100选日本建筑构造技术者协会编;滕征本等译本书由正文及资料篇两大部分组成。正文中,叙述结构技术精选100例的内容,其中,关于年代则划分为战后一1959年、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1994年、1995年~现在等共六个时期,并按竣工时间的早晚进行了排序,详细介绍建筑物的结构概要,特别是对建筑物的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结构技术和历史背景都有详细阐述。此外,在选载的每个作品的开头,除介绍反映该作品的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之外,还一并列出了反映作品特点的关键词。参考文献则刊载在每项作品的最后。资料篇由五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利用曲线图描述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建筑结构演进的关系;其二,用图解的方式反映了个别技术及建筑物的规模;其三,编制了以反映结构技术和规范标准等的变迁为中心的年表;其四,列出了在规划本书的过程中所征集的作品和结构技术的一览表。最后,在书末则是为方便读者而刊登的参考文献和索引。本书不仅可供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建筑设计师、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等各方面人士的阅读和利用。本书不仅可供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建筑设计师、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等各方面人士的阅读和利用。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王世瑛、朱德明中国古建筑文化,是历史上"人的灵魂活动"的雕塑,是古往今来"人的意义化"的风景。学习古建筑文化就必然要达到"灵魂风景"的感触和"风景灵魂"的感悟。至少,应当向"哪个境地""趋步"。基于这种思考,本教材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古建筑的文化体系为编写脉络,以试图解释中国古建筑文化体系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内涵为编写重心,以具体的建筑物体为学习的参照对象而不仅仅是接受对象为考虑,以牵引受教育者在文化"传统与现实"中所能产生的思索为手段,以建构中国古建筑业化初步认识为编写目的。本书在以上指导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编写思路是:宏观上,以古建筑遗存实物为点、以建筑文化艺术为线,以一定时代的人文历史为面,完成中国古建筑文化应当反映和传达的"历史信息",并成为我们解读"历史中国"的一个视点。微观上,叙述古建筑文化空间纬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如从建筑总体文化渊源:各派文化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各具体艺术门类对古建筑的衬托一建筑群落一院、屋、房的介绍),形成从广泛到精炼、从广博到精深的总结;叙述古建筑文化空间经度的建筑艺术特点(如从史前社会: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的阐述),归纳出中国古建筑文化历史走向的特征。在具体建筑构件文化上,力图以小见大,以大鉴小,达到能够睹物见性、思事出情,从而使中国古建筑与古建筑文化成为"有生命的历史"和"有历史的生命",使读者在了解学习中国古建筑时,既能从现代走近历史,又能从历史走向未来。
-
老上海经典公寓薛顺生,娄承浩 编著说起老上海建筑,人们就会想到大光明大戏院、汇丰银行、国际饭店、南洋公学、马勒住宅、尚贤坊等经典建筑,而对公寓却不太熟悉,其实上海的不少公寓是上海经典建筑的组成部分。公寓是住宅建筑的一个类别,公寓循名责实是公共居住的地方,从建筑学角度看是分户居住的住宅。19世纪中叶,欧洲联排式住宅的诞生,打破了独户独幢的传统住宅的理念。1876年的切尔西老天鹅住宅的出现,使习惯于独院式住宅的人们眼睛一亮,安妮女王时期细腻的建筑风格在英国、美国产生了解大影响。 上海的公寓是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 今天,上海的公寓在千姿百态的现代建筑群中显得有些苍老,但是它干练,尤其是列入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名单的公寓铭刻着历史的沧桑和历史建筑的文化,是上海城市的宝贵遗产。
-
建筑意萧默 主编《建筑意》丛书定位为人文性、艺术性、学术性;强调知识性、趣味性、于其中贯穿学术精神。内容包括建筑、城市、园林、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理论与评论、建筑文物保护以及建筑相关的诸多方面。既面向建筑界和建筑院校师生,也面向文化、美术、文物、历史、旅游、民俗等文化艺术界和广大公众,并在这两大人群之间架设一座到今尚元的沟通的桥梁。
-
上海历史文化建筑张丽珍暂缺简介...
-
世界建筑史王瑞珠主要内容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构成的两河流域及其外围地区是人类古代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聚集区,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处古代世界东、西方之间,其城市和建筑成就不仅直接关系到以后的西亚和中亚建筑,同时也对西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建筑有所影响。系统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城市和建筑成就,对了解世界范围内东西方城市建设和建筑观念的相互影响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和系列内其他卷次图书的出版,可望对深化建筑理论研究和活跃设计创作思想,探讨正确的创作方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丛书本书目录上册 第一部分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第一章 两河流域建筑艺术的起源;第二章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340年);第三章 阿卡得王国和新苏美尔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340~前2015年);第四章 伊新-拉尔沙及古巴比仑时期和加喜特及米坦尼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015~前1360年);第五章 亚述帝国时期(约公元前1350~前612年);第六章 新巴比仑王国时期(约公元前612~前539年)。下册 第二部分 外围地区:第七章 小亚细亚半岛古代建筑(从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第1千年上半叶);第八章 黎凡特地区古代建筑(从史前时代至公元前第1千年上半叶);第九章 巴勒斯坦地区古代建筑(从中石器时代到公元前第1千年上半叶);第十章 古代波斯建筑(从史前时代到公元7世纪)。图版简目。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广大建筑、规划专业大专院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