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刘云胜《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从高技派建筑到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演进》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以数字时代、生态时代人类面临的严峻资源和环境危机为背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以建筑技术理念的生成发展为切入点,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剖析了20世纪的哲学思潮以及技术的哲学本质、价值和技术文明,并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观和发展观的两大走向以及对技术的多元批判,指出当代人类决不是简单地抛弃现代科技文明而回到原始洪荒时代,而是要促进科技的人性化以及科技、生态、社会和文化的谐调发展,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哲学思想上的基础。其次,通过对高技派建筑(狭义的高技术建筑)的求本溯源,回顾了近现代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其影响,阐述了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思想及其美学观。根据技术哲学对技术的研究以及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相对应的三次建筑技术革命,将高技派建筑的发展界定为本原阶段、异化阶段、软化阶段和复归阶段共四个阶段,重点探讨了高技派建筑在异化阶段和软化阶段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技术背景和人文背景,系统而详尽地剖析了高技派建筑在异化阶段和软化阶段的具体表现、本质特征和美学观,指出当代高技术与高技派建筑复归的道路——数字化、生态化趋势,为本文的研究建立了逻辑结构。再次,以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征为研究的起点,概述了生态学的学科分支、研究方法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地分析了早期朴素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深刻地剖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性的绿色运动以后)“生态决定论”类型和“技术决定论”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对当代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在上述三项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系统的生态建筑观及其相应的宏观生态策略框架,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建立了中观层面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框架,认为生态建筑的普及与推广必须从“浅层”的技术和经济层面走向“深层”的价值和制度层面,指出当代生态技术与生态建筑的发展呈现出高技化、数字化趋势,为本文的研究建梅了理论平台。最后,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以及数字技术在当代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探讨了当代建筑在数字技术革命、生态技术革命中的演进,并进一步系统地分析了当代高技术生态建筑及多元化探索,前瞻性地指出在当代数字技术、生态技术和建筑科学技术融合的趋势下,数字时代、生态时代的数码建筑(数字建筑)、生态建筑和高技术建筑通过融合的技术手段走向了“三位一体”的融合道路,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高技术生态建筑的两大理论框架——技术体系和研究体系的理论框架。总结性地倡导并指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技术作为“一种拯救的力量”使得高技术生态建筑成为人类面对当今和未来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一种积极、理性的探索,无疑是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与建筑进步的具体体现,必将成为当代和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
房屋建筑学王崇杰 主编本书是结合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分三部分:绪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基础和地下室,墙,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单层厂房构造及多层厂房简介等内容。本书文字简炼,图示直观,内容详实,便于讲授和学生掌握。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房屋建筑工程专业、房地产管理等专业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的技术参考用书。
-
建筑让城市更美好蒋志权在《建筑让城市更美好》中,关于建筑,关于创造城市巨大变化过程的主题占据了相当比例。画册中的摄影作品均由上海建工集团的职工所拍摄。建设者在亲手建造这些精美建筑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看到了城市的变化轨迹。于是,他们从施工第一线的建设者变成了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长枪短炮”聚焦着一项项重点工程,定格了一个个历史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上海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辉煌历史,向人们展示建筑给城市带来的美感和无比的想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的主体-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延续了城市的文化。在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建筑使城市变得更漂亮,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建筑是首哲理诗赵鑫珊 著作者是一位颇有灵性的学者,他对建筑,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每次路经上海外滩,昂首凝视那一座座直指蓝天白云的欧式建筑,他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胸中都会涌荡起莫扎特幽雅而流畅的乐曲。创作此书他调动了几十年来感情,人生体验和学问的积累,有许多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许多艺术的灵感在进射,堪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作者称此书为他致建筑世界的一封公开的情书。 本书取材新,知识新,见解新,图文并茂,激情荡漾,是赵鑫珊的代表作。
-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曹德成 主编本书以工程管理为导向,与建设工程紧密结合,以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内容编排逻辑性强、解释全面,注意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信息延续和共享,注意国家、行业、企业、项目所构成的建设工程大系统的特点,注意基础理论与工程案例相结合、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结构与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理论、系统开发知识、领域发展、应用案例。全书共l4章,为了便于学习和授课,每一章都安排了学习要点、思考题和参考文献。本书的第l4章介绍的是结合建设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汇编,相信对教学和开发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材,也适合其他与建设工程有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工程硕士和MBA作为相应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参考书。
-
智能建筑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谢秉正 主编《高等学校“十一五”实践系列规划教材:智能建筑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是“高等学校‘十一五’实践系列规划教材”的一本,是密切结合楼字智能化专业等智能建筑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实际,集知识性、实用性、发展性、开拓性于一体,精心编写而成。《高等学校“十一五”实践系列规划教材:智能建筑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共分九章,其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办公网络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变配电智能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由技术分析、计算方法、工程设计三部分组成,并且列举了一些典型应用的实例,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高等学校“十一五”实践系列规划教材:智能建筑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可供高等学校建筑智能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等在校师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从事智能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查阅、使用。
-
房产测量知识问答李和气 主编《房产测量知识问答》依据GB/T17986.1-2000和GB/T17986.2-2000等标准和房地产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GB/T17986-2000自发布以来在全国各地的实施情况,以问答的形式就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房产测量方面的知识做了详细阐述,系统归纳了房屋及房屋相关要素的定义和指标,主要内容包括房屋基础知识、房屋构造、房屋调查和权属登记、房屋面积的估算和确定、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等。
-
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程张新全 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程》为《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的配套实践教学用书。《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程》根据土木工程类各专业测量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全书分为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和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两部分,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变形监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民用建筑物测设。管道纵断面图测绘和道路纵、横断面图测绘等。《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程》可用作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测量实践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测量工作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建筑识图与构造吴学清 主编《建筑识图与构造》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按照新的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分四部分:建筑识图基础、建筑识图、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构造。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每章开始设有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培养和提高应用能力的需要,在每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重要章节后还设有实训项目和习题,立足实用,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建筑识图与构造》着重对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运用,以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图为例,密切联系实际工程,接近工程实际,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建筑识图与构造》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及民办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生建施工类专业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
-
建筑教育·同济专辑《建筑教育》编辑部 编《建筑教育》为《建筑教育》丛刊2008年本科篇国内版,收录了《冯纪忠教授与同济建筑教育》、《反思同济的建筑教育》、《“深化与分化”中多课题选择的建筑设计课程》、《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改实践》、《相同培养目标下的不同措施——同济大学与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学教育比较》、《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与国际合作》、《同济大学的美术教育》、《同济建筑系本科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评论》、《同济大学建筑构造课程特色解析》、《建筑物理光环境实验性教学探索》、《同济大学建筑系数字化设计教学》、《历史建筑保护概论教学初探》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