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现代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思维许悦 著中国城市化下半场进程的大幕已经拉开,所谓的城市与建筑高质量发展将无可避免地面对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建筑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设计技术来承袭古老的华夏传统,进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连续性发展;另一方面是建筑师以何种态度应对纷至沓来的外来文化思潮,进而保持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性继承。 本书的研究遵循增强文化自信、重视文化经典、注重文化传承的思路而展开,既是对过往设计经验的回顾,又是对建筑传统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今后创作方向的持续探索。从文化与传统的概念辨析入手,将建筑文化归纳为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交织,进而将建筑传统概括为活着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合。从当前频出的诸多建筑怪象出发,提出当前我国建筑创作面临文化失语的巨大挑战,继而引入东西方普遍接受的机体哲学将建筑文化视为活的生命体加以研究,以此达到在创作实践中呼应文脉、延续文化、发展传统。 本书旨在走出单纯的地域性表达和简单的具象类比创作思路,从现代建筑的本质需求和基本规律出发去思考优秀传统的核心价值所在。作者依据对建筑传统的合理分类,以国内外建成详实的案例为基础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语境,表达优秀的文化传统做出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最终以“文化生机”为终极目标,提出包括综合平衡、多元共生、整合延续和转化适应在内的四项创作策略,并以作者本人近年来的创作实践加以印证。以此可以得出本文的结论基于文化传承观的现代建筑创作思想是切实可行的,足以帮助广大中国建筑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复兴,最终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繁荣的实现。
-
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与社会秩序陈凌 著宋代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路级官府是朝廷驻派的监察机构,州一级政区包括府、州、军、监。州、县两级行政组织在全国形成交错纵横的网点状布局,为国家履行治理地方的职能,保障上令下达、下情上达。作为地方行政制度运行的核心,宋代州、县官府以特有的政治内涵和权利属性对整个地方乃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影响。但宋代州、县官吏在官衙的活动轨迹、官民信息沟通、地方行政运行程序及效率等仅在“制度”探究中却很难有生动的展示,而宋代地方具有关键、醒目位置的庄严、庞大的州县衙署建筑群,其不同空间的划分及功能,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州、县地方官吏工作、生活、交流等背后的政治意涵,以及对地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书以宋代的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为视角,探究地方官吏的各种“活动”轨迹,及对地方政治运转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本书分为五章,分别从宋代州县衙署建筑本身、宋代州县衙署空间布局与文化内涵、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的政务空间与地方治理、宋代州县衙署建筑宴息空间与情感共鸣、宋代衙署建筑的礼仪空间与地方认同几个方面来梳理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与社会秩序之前的底层逻辑和各方面关系。
-
象外营造 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实践与思考刘伟波,焦尔桐,张增武,刘哲 著教学环境论中将与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物质环境中,以空间形式呈现的部分定义为教育空间环境。与一般意义上所称的“校舍”、“教学设施”等概念只关注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相区别,教育空间环境的概念更加强调物质空间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场所性特征。我国的中小学校建设正处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高速城镇化进程的双重推动之下。面对顶层教育发展战略的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落地;以及校园建设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与人文环境等环境基质差异,基于教育行为与校园空间环境内生关联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与思考,是回归校园设计本体论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范式化”校园设计的系统性反思。本选题拟通过“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自然环境与校园空间”“城市环境与校园空间”“学生行为与校园空间”“文化延承与校园空间”5个专题和15~20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较为系统地呈现出作者及其团队在十余年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中,对于教育空间环境设计方法和工作路径的思考,以期对相关的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现代意匠张永和,江嘉玮,谭峥 著本书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9年开办的“建筑学前沿:(手)工艺”课程教学成果,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特邀嘉宾的学术演讲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学术演讲章节收录了八场英文公共讲座,在笔录和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息补足和细节修订。八篇文章内容涉猎广泛,有的专注于分析特定建筑师的某几件作品,有的梳理了建筑史和工艺史,有的在讲述现代性背景下建筑学以及(手)工艺的危机,有的呈现出建筑师的个体生命与他偏爱的材料、光影与质感;学生的研究成果为案例分析,以图示方法表达对一座建筑的理解。讲座与学生作业互成一体,有极大的相关性。
-
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及其作用高玉魁 著本书是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的专业技术类专著,主要从表面形变强化工艺介绍、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的产生、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特征及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表面形变强化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重要性。本书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关注工程实际的应用性。最后一章从工程中常用的形变强化引人残余应力强化处理的典型案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介绍了典型的表面形变强化应用案例,内容丰富,逻辑层次清楚。适合航空、汽车、轨道交通、机械等众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参考。
-
注浆成型挤扩桩原理及工程应用胡玉银,陈建兰,阳吉宝,孔德志 著本书共分9章。第1章分析了影响基桩承载力的因素,介绍了提高基桩承载性能的主要技术,总结了注浆挤扩桩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了挤扩桩注浆成型工艺原理、力学机理和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试验成果。第3章系统介绍了注浆系统、束浆装置和注浆材料的设计与制作,以及注浆成型施工技术。第4章在深入分析注浆成型挤扩桩受力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浆成型挤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算例予以验证。第5章介绍了注浆成型挤扩桩的主要参数、桩身构造、承载力计算和试桩要求等设计要点。第6-8章分别介绍了注浆成型挤扩钻孔灌注桩、钢管桩和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试验结果。第9章总结了注浆成型挤扩桩工程应用典型案例。
-
珊瑚砂爆炸冲击效应邱艳宇,王建平,赵章泳 著珊瑚砂作为一种特殊的海洋沉积物,具有与石英砂不同的物理力学特性。本书全面介绍了作者团队在珊瑚砂爆炸冲击效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大量的试验作为基础,辅以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揭示了应变率、含水率,围压,密度等因素对珊瑚砂在爆炸冲击下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合理描述珊瑚砂爆炸冲击效应的计算公式。本书可供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爆破工程,爆炸与冲击力学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等参考。
-
数字化应急医院设计及建造技术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著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但世界疫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这个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新阶段,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骨干设计企业中南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中南院)及时总结抗疫应急工程设计经验,编辑出版本书,分享抗击疫情经验,促进国际合作。专辑主要分为技术篇和故事篇两大部分,技术篇从基础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三个方面,以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为切入点,系统全面总结数字化传染病医院建设经验。故事篇贯穿雷神山精神这个主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通过一个个攻克难关、打动人心的小故事,一方面向大众科普抗疫应急医院设计建设的基本知识,一方面昭示在面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件时,全世界应当团结起来,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绿色建筑设计原理俞天琦 著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及性能的要求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遮风挡雨到冬暖夏凉再到四季如春,从土胚茅房到土楼窑洞再到土木砖瓦,从砌体砖混到钢筋混凝土再到钢结构,人类已经认识到只有走绿色建筑的生态文明之路,才是建筑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本书主要采用分系统讲述的方法,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概论、绿色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绿色建筑光环境优化设计、绿色建筑遮阳系统设计、绿色建筑热环境优化设计、绿色建筑 节水系统设计、以及绿色建材应用等。本书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解决正向绿色设计的难点,拓展方案创作到绿色技术深化,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经验与感悟。
-
长江三角洲地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王竹 等 著本书选择对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及示范效应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着眼点,针对该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快速发展的“先发优势”,依据低碳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原理,探究了该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低碳营造特征和影响机制。构建了符合长三角地区特征的乡村人居环境低碳营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村域层面,依托“碳系统”概念和开汇节源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基于低碳先导的目标下的用地规划路径与方法;在村庄层面,通过形态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和碳计量的时空可视化表达,形成了基于碳图谱模型的空间调控方法;在聚落与建筑层面,根据建筑原型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解析与低碳建筑空间形态诠释,导出了低碳空间的营建策略与方法,总结了具有实际操作的乡村低碳的营造设计图则;以及示范点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规划、设计、建设提供了前瞻性乡村建设的视角、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