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广州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袁媛 等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的单元,是存量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主体,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高质量的社区更新规划,不仅包括提高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更需要提高规划过程的质量,后者涉及规划方法和规划过程的创新。如何从改善规划方法、优化规划过程角度,促进存量社区高质量发展是社区更新规划的重点内容。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更新,不仅需要推动社区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空间的优化:还需在产权复杂、涉及众多主体的背景下,兼顾社区内各方利益的平衡,处理好政府治理、市场调节和居民自治的关系,为实现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有效推动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更新的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社区更新进程中,通过多元协作形成多方良性互动格局,也符合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演进的趋势。城乡规划在“交往转向”后,形成了协作规划理论,该理论强调规划并非理想蓝图和理性模型的推导结果,而是一个多方沟通协商的过程,邀请相关利益方进入规划程序,共同体验、学习和建立公共分享意义的过程,要求利益相关者采用辩论、分析与评定的方法,通过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广州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即在规划转型背景下,以协作式规划理论为基础,研究广州市城市社区更新的历程、更新规划模式、协作机制及其适用性等。第1章阐明现阶段城市社区更新的社会发展和学科转型背景,界定该书相关概念,说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案例选取原则。第2章综述城市社区更新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协作式规划理论的形成、内涵、研究进展及研究趋势。第3章阐释广州城市发展与城市社(住)区发展历程,基于已有研究和历史文献,划分广州社区类型、分析空间分布和社区发展特征:系统梳理了广州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历程,总结城市社区更新的机遇与挑战。第4章选择广州6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更新案例,分析项目背景、社区更新历程、更新规划模式和协作反思等。第5章提炼了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主导下的社区更新规划协作机制:从参与主体、协作过程、协作结果等方面总结了社区更新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三种协作机制的适用性与优缺点。第6章从协作提效、多元主导、政府支持等方面提炼主要结论,并在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展望了社区更新的未来方向。《广州城市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的读者对象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基层社区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地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的参考书籍。
-
工程建设法规王铁三,王丽珠 主编本教材是依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要求,按照制定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法律基础、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工程建设招标与投标、工程建设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建设监理法律制度、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法律制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法律制度、工程建设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工程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土木建筑大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建筑相关专业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学习时参考。
-
农耕文化景观的生态价值与演变机制研究胡敏 著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体系中较新的类型,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数量偏少、地域差距大,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化景观学界一直呼吁加强亚洲文化景观理论和类型研究。作为农耕文明时代杰出代表的南太湖溇港圩田文化景观研究,不仅对文化景观学科发展、遗产保护事业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现实价值。 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围绕生态价值和演进机制进行了论述。在□□部分,界定了华夏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概念和内涵,对溇港圩田文化景观价值进行阐述,提出生态价值是溇港圩田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建构“水利-农耕-居住” “空间-设施-知识”的遗产框架耦合体系。分析了溇港圩田的生态效应,测算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其具有耦合、交互、活态、循环四大系统特征,总结了其独特土地利用方式中蕴含的田水共治、微改为宜、地尽其才、精耕细作等传统生态智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历史地理分析方法,对溇港圩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解析,提出溇港圩田具有水网支配下大尺度一体化的结构特征,从水网形态、水地关系、田地比例、供养能力、农作距离、聚落选址、村庄形态等方面解析了其空间特征,并总结了其美学意向。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对溇港地区的人体舒适度和农业气象适应性进行了评价,运用气象模型模拟分析了溇港圩田文化景观的气候生态效应。通过研究,证实了溇港圩田是人和自然互动下对特定生态环境适应性改造、是华夏传统农业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生态文明理念、模式和智慧,具有突出生态价值。 在第二部分,运用历史地理分析方法,对溇港圩田文化景观的发展过程进行识别,提出其经历了孕育、草创、稳定、分化四个演进阶段,其形成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三类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三类驱动力在其演进过程中分别发挥了基础支撑、核心动力、关键保障的作用。用景观格局分析评估等方法,提出溇港圩田文化景观面临农业调整、乡村工业、城乡建设等威胁,呈现出系统结构失稳、空间形态变异、生态功能退化的变化趋势,提出应通过产业引导、空间治理、社区参与、机制保障四个层面的协同施策,实现科学保护、有序传承。
-
钢-STC轻型组合桥面邵旭东,曹君辉,李嘉钢-超高韧性混凝土(STC)轻型组合桥面是一种新的桥面体系,由正交异性钢桥面+薄层STC+柔性铺装面层所组成,具有自重轻、抗疲劳能力强、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本书介绍了作者科研团队在此领域所做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及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湖北卷周卫、万谦工业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是承载工业文化、传承工业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何让工业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工业遗产丛书”为国内套反映十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成果的系列丛书,丛书作者均为国内重点高校工业遗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本套丛书以省和直辖市为单位,每卷独立成书编辑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回顾工业建设的历史,介绍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总结各地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中国工业遗产史录•湖北卷》为“中国工业遗产丛书”其中的一卷,回顾了湖北工业建设历史,分析了湖北工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湖北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线索及特征,并筛选出涵盖14个工业门类的90个工业遗产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湖北工业遗产研究的珍贵成果,既包括工业建(构)筑物等物质的部分,也包括重要的人物、事件、精神等史实资料,全面反映湖北工业遗产价值的内涵。后还梳理了湖北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保护与再利用案例分析,为湖北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性研究资料。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陆续出版“中国工业遗产丛书”辑10卷,相信该丛书的出版将为中国工业遗产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史料,也对各地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施工员岗位知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是施工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力量。该岗位从业人员众多,肩负着日常生产管理的重任,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套丛书共13本,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了近两年产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内容,可以作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取证后进行知识更新的工具书。公共基础知识为各岗位公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知识,其他各岗位的教材涵盖了本岗位近期更新的专业知识。
-
综合绿化设计黄艳 著本书共7章,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论;绿化设计的材料与运用;室内景园;立体绿化;综合绿化设计的程序、方法与制作;不同空间绿化要点及设计制图与表达;植物的日常养护等内容。本书除了在保留基本传统知识信息外,还补充了关于当代建筑综合绿化设计的趋势和理念,与生态科技、公共健康、建筑空间等方面的融合,以及在设计的方法、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国内外的设计实例作为论据,增加了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丛书,同时也面向各类教育专业培训班的教学,也可以作为专业设计师和专业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平的参考书。
-
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保护技术淳庆全书共包括九个章节: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相关的结构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针对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保护的必要性。第二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楼地面、墙体、屋顶、门窗和楼梯等的构造特征研究。第三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材料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对民国时期的钢筋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民国时期混凝土的材料特征研究。第四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柱、板和基础,并对民国时期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我国现行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残损病害特征及成因研究,主要包括混凝土损伤和钢筋锈蚀等。第六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碳化寿命预测模型和锈胀开裂寿命的预测模型。第七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安全评估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结构的检测和鉴定两部分,并且提供了作者主持过的四个工程实例。第八章为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适应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混凝土柱、梁和板构件,并且提供了作者主持过的三个工程实例。第九章为全书内容的总结,以及作者对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未来保护工作的计划与展望。
-
建筑工程经济应丹雷本教材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工程经济学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国家创新创业的要求进行编写,强调如何把工程经济学用于项目实体,突出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分析方法、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工程项目资金融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工程项目费用效果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和工程项目后评价等内容。本书在取材上注意与国际惯例靠拢,吸收国外有用成果和先进经验,并使之与我国现行法规及实际情况结合。本书适宜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及理工类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程“工程经济学”的教材。
-
大型高铁站房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周德良作者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高铁站房的设计、研究,主持完成了杭州东站、郑州东站、太原南站、长沙南站、呼和浩特东站及菏泽东站等特大型(枢纽)和大型高铁站房的结构设计,并审查了10余座国内其他特大型高铁站房的结构设计。本书对大型高铁站房结构设计中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结合工程实际,对大跨度重型钢结构楼盖、大跨度复杂形态的钢结构屋面、桥建合一承轨层结构等大型站房的结构选型和设计难点进行了论述,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和理念;通过对大跨度钢结构楼盖舒适度、新型减振技术、复杂空间多维钢结构相贯节点的承载力和结构健康监测等开展专项研究,提炼了研究主要成果。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及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