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收编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仲裁协议及有关国际协议(蓝皮书)、国际毛纺织组织规则、国际毛纺织组织测试方法标准(红皮书)和国际毛纺织组织测试方法标准草案、国际毛纺织组织测试方法标准与ISO标准对应关系、羊毛中植物性杂质及其图片等内容。蓝皮书是维护国际毛纺织组织各成员国之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应用仲裁方式解决贸易纠纷的依据;国际毛纺织组织规则和测试方法标准目前被国际毛纺行业普遍采用,是开展国际羊毛贸易的依据。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羊毛进口国、羊毛制品加工国和羊毛制品出口国,并已加入国际毛纺织组织,《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的出版对国内企业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方法标准,维护我国毛纺行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
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暂缺简介...
-
危机中的民事司法阿德里安·A·S·朱克曼民事司法制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似乎超越了国家和文化的疆界,出现在许多不同的国度——无论是普通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进入司法/获得正义(acess to justice)受到诉讼的高额成本和长期拖延的不利影响如此之强烈,以至于很多法院不再能够为那些寻求权利保护或谋求纠纷解决的人们提供充分的救济场所。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国家的民事司法制度都在经受着某种危机。大多数国家已经作出了回应,他们针对自己的制度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采取了不同措施,看来进行民事司法管理的改革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然而,立法机构、执业律师以及学术界一般只是熟悉对于他们各自的制度,而对于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一切知之甚少。这本文集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使那些有兴趣于民事司法改革的同行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总体说来,高成本和过分迟延的问题是相同的——无论这些问题发生在哪里——甚至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选人本书的十三个国家代表了普通法体系和大陆法体系,包括奥地利、巴西、英国、法国、希腊、德国、荷兰、意大利、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和美国。每一个案都由来自当地的民事诉讼法专家执笔,展现了该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整幅画面。 每一篇文章都从对该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概况人手。因此这些文章不同于改革问题的讨论,其主旨在于为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研究提供粗略的资料。于是各篇文章进而描述了该国制度的运作、强项和弱点,为改进制度已经采取或者提议的措施。最后,每篇文章都以一个综合评价作为结论。
-
民事诉讼法释义郭卫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巨大的压力下被动地走上了变革之路,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有自我完善的枘地。旧有体制,包括法制在内都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甚至变成社会变革的桎梏。《20世纪中华法学文丛:民事诉讼法释义》就其立法体例而言,应当说是相当完备、科学的。在立法内容上,通观整部法律,便可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细致。相较于我国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的二百七十个条文而言,这部法律条文多达六百三十六条,比前者多出一部多,可以说已相当细致。法为良法,郭卫先生对该法的释义,也可称精当而不失自己的独立见解。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王文革本书包括以下六编:第一编:绪论;第二编:行政法主体;第三编:行政行为;第四编:行政程序;第五编:行政违法与行政法律责任;第六编:行政救济。本书各章均按知识网络图、知识串讲、案例评析、争议问题简介、复习思考题的体例安排,主要以案例评析的形式系统阐述了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的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法律工作者和相关人员使用。本书由王文革统编定稿,张烽协助执行。撰稿人员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文革、王治、刘书燃、孙波、杨华国、李丽华、吴旅燕、张烽、陈海萍、陈珺珺、赵园园、唐双娥、屠文滔、游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殷切期望读者批评指正。<
-
行政诉讼证据案例与评析宋随军、梁凤云内容介绍:本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行政诉讼证据中的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明手段、审查判断这些内容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具有独到之处,相信它们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刑事诉讼法王新清、甄贞、李蓉、陈果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是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关系到对犯罪的公正惩治和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在现代文明的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刑事诉讼法学是以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现代法学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是各级各类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书自2000年9月第一版出版以来,承蒙读者厚爱,已经多次印刷。5年过去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和刑事诉讼司法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新的理论观点不断出现,新的司法解释和有关规范性文件也不断出台,刑事诉讼实践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经验,为了及时把这些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司法解释和新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我们对原书进行了修订。修订时,我们既注意全面系统地阐述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注意介绍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内容,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新的法律规定;文中还穿插了相当数量的典型案例及其解析,使教材的阐释更易于理解;同时,在每章结尾增加了本章小结和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等练习题,既方便了师生掌握本章的重点、难点,也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力求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原书由王新清、甄贞教授编著。修订时,我们邀请了李蓉、陈果同志参与。全书由王新清修改定稿。这四位同志都是多年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一定的司法实践经历。本书前言总序曾宪义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在数千年传承不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法、重法的精神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虽然被看成是崇尚“礼治”的社会、“人治”的世界,如《礼记·礼运》所说:“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但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数十部成文法典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成文制定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突出地位,只不过这些成文法所体现出的精神旨趣与现代法律文明有较大不同而已。时至20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社会开始由古代文化文明和传统社会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理性精神的法律文化体系方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在西方和东方各主要国家里,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潮起潮落,法律改革运动也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法律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学研究的深入和法律教育的发展。而法治观念的普及、法治素质的培养则有赖于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社会素有法律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传统。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商鞅、韩非好“刑名之学”。逮至秦汉,律学滥觞。秦朝“以吏为师”。中国传统律学的勃兴始自汉代。自一代硕儒董仲舒开“引经注律”之先河,律学遂成为一门显学。南齐崔祖思曰:“汉末治律有家,子孙并世其业,聚徒授课,至数百人。”(《南齐书·崔祖思传》)东汉以后,律学不限于律文的语义注释和儒经考据,领域拓展至法典名词术语和编纂体例。西晋张斐、杜预将中国古代律学发挥到私家注律之空前高度——“张律、杜律”为国家认可,具有法律效力。魏晋以后,律家流派纷呈,至唐而集大成。《唐律疏议》之“疏议”为传统中国律学之完备结晶。自宋至元,律学渐至衰落,直至清末西方外来法律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肇始于一个世纪以前的清代末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开办的天津北洋大学堂,首开法科并招收学生。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学教育结构。三年后,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著名领袖、自号“饮冰室主人”的梁启超先生在湖南《湘报》发表宏文《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号召国人重视法学、发明法学、讲求法学。数年之后,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实施“新政”。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艰难地在固有体制中运作推行变法修律,同时不忘培植法治之基——引介法学译著、倡导法学研究、开展法学教育。20世纪初,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大学——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均开设法科或法律学科目,以期“端正方向、培养通才”。1906年,应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之奏请,清政府在京师正式设立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京师法律学堂。次年,另一所专门法律教育机构——隶属清政府学部的京师法政学堂亦正式开科招生。自清末以降,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寻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客观言之,政治社会变迁和长期社会动荡导致了法律建设的荒废、法律文化进步的中断。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在艰难中曲折前进。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社会开始从政治阵痛中苏醒,以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人治传统,转换思路进入法制轨道。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事业迎来了春天。回顾20年来的法律建设,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并深入人心。中国法学界摆脱了“法律虚无主义”和前苏联法学模式的消极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国家民族的共识。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次确认“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从而为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和法律基石。其次,法学研究不断深入,法律科学渐成体系。老中青法学家组成一个前后相继、以帮带进的学术群体,基础法学、部门法学和国际法学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框架,边缘法学渐次成型。1997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整原有专业目录,决定从1999年起法学类本科只设一个单一的法学专业,按一个专业招生,研究生专业目录新定为10个二级学科(含军事法学),从而使法学学科的布局更加科学和合理。同时,确定了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14门核心课程,加上其他必修和辅修课程,形成一个传统与更新并重、基本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教学体系。再次,法学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层次日趋全面,结构日臻合理。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有30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和法律专业,在校学生达6万余人。除本科生外,在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和全国的知名法律院系,法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培养重点。高职高专法律教育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成为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对于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增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法律教育,除了建设一流的法学院之外,还需要实现多元化模式和拓展多角度的渠道。高职高专法律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法律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换言之,即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办学思想都应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落实,对于我国目前法治观念的普及、群体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鉴于高职高专法律教育与高等院校法律本科教育的差异,高职高专法律教育教学科目的设置、教学体系的安排以及教学层次的选定均体现了培养目标的不同。但从目前看来,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法律教育借用法律本科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滞后于高职高专法律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编写并出版这套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专门教材,期望能够既照顾到高职高专的教学层次,又能满足“高水准”、“高质量”的要求。本套教材约请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秀学者参加,形成颇具实力的学术阵容。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我们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力争使教材基点立足于法学前沿。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将教材定位于“应用性”层次,强调了高职高专法学教育培养应用能力的特色。我们期冀,经过组织者、编写者和出版者的不断努力,高职高专法学系列教材能以“高质量、高水准、应用性强”的特色满足莘莘学子的求知渴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略尽绵薄之力。是为序。
-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张卫平著《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采用的体例是“案例:基本制度与法理案例评析”,在设计上比较注意案例分析与相应制度和法理体系的完整性,尽可能比较全面地照顾制度和法理的体系化、基础性,试图做到即使单独使用本教材,也能够让学习者结合案例对民事诉讼法有所了解。《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这种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首先对案例有所了解,在已知案件的情况下,去感知案例中的问题,并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制度和法理,学生对相应罐和法理初步有所知晓的前提下,便会自然运用制度和法理对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要做到运用制度和法理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把握制度和法理的运用机理和方法。因此,《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为学习者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案例评析,以便指导学习者分析案例,学习者可以从案例廉政析中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并进一步思考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作为一本基础性案例分析教材,紧扣民事诉讼制度和法理实践中的重点问题,选用的案例均为真实案例,因而在案例分析方面具有“实战性”。
-
仲裁与法律王文英主编《仲裁与法律》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主办,专门研究仲裁和法律问题的全国性法学读物。《仲裁与法律》创办以来,及时报道了国际国内外仲裁发展动态和信息,并刊登了大量富有启迪和指导意义且有一定创新见解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案例评析以及介绍国际先进仲裁理念、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仲裁规则等方面的文章,是中国仲裁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权威性读物。《仲裁与法律》现辟有如下栏目:仲裁动态、专论争鸣、调解专栏、海事仲裁、案例精辟、特载、法律法规等。自2002年起,《仲裁与法律》逢双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共6本,总定价人民币60元,每本定价人民币1O元。欢迎仲裁机构、仲裁员、律师以及对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踊跃订阅并投稿。<
-
国家赔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内容介绍:如何使用本书主要缩略语:《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关于执行(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名誉权案件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名誉权案件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立案工作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案由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