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程荣斌 ,王新清 ,曾宪义 等编自2012年10月以来,为了保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有关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等。为了把这些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吸收到教材中来,作者进行了修订。对有关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
-
基层检察实务王煜,赵福杰,刘孟海 著《基层检察实务:民事诉讼检察学》中介绍了民事诉讼检察学的学科概述、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发展历史和比较研究、民事诉讼检察的工作机制、民事抗诉制度等,并附民事检察规范性文件选编和民事检察法律文书摘录作为参考,是一本全面概括和介绍民事诉讼检察学的专业书籍。
-
诉讼证据法学叶青 编《诉讼证据法学(第2版)/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立足我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放眼国外证据立法和理论,充分吸收了诉讼证据法学界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诉讼证据实践经验,从方便学生学习、掌握诉讼证据法学课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发,按编、章、节体例分总论、证据论、证据规则论、证明论和证据实践论重新设计了教材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大诉讼证据制度,具有体系的新颖性、理论的前瞻性、内容的全面性、操作的实用性等特点。《诉讼证据法学(第2版)/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可供高等政法院校、系选作证据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安、司法人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业务学习的参考书籍。
-
民事诉讼审前证据交换规则研究丁宝同 著,唐力 编实证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座桥梁,它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学研究的水平和实用价值。正如我国著名学者田平安教授所言:“无论是着眼于价值理念的确立还是具体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要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的效果,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就必须通过一种实证性的社会学研究实现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良性沟通,而这正是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缺乏的。”我国法学研究经历了从注释法学到理论法学再到实证法学的发展过程,学者们也从重视法学理论的发展转变为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关注法律实践发展的务实的学术研究态度。因此,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只有关注社会发展和法律实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法学研究才有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法学理论研究的品质,同时也使法律实践更具有理性。除此之外,法律实证研究还能对法学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将会提高法学教育的职业化程度。这也是本套丛书编著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
派生诉讼制度研究陈南男 著2005年《公司法》第152条摘掉了派生诉讼舶来品的帽子,使其成为我国的本土制度。然而,由于立法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司法解释对之涉猎甚少,派生诉讼制度在现实中困境重重。《派生诉讼制度研究》(作者陈南男)通过对该制度基础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总结,并立足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派生诉讼制度研究》以期为派生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略尽绵薄之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陈卫东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析评(最新)》针对2012年大修后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制度,以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条文为主线,精准解读法律条文,同时以法律条文在刑事案件中的具体适用为落脚点,引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辅助说明,揭示实践中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症结,追溯立法的理论根基,力求为司法实务提供可靠依据与指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适用难”问题。
-
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研究郭烁 著《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研究:以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为重点》把目光对准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展开研究,指出中国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种问题起因于刑事强制措施的结构。同时,通过对域外立法例的研究论述,对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研究:以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为重点》认为,尽管刑事强制措施在微观立法上可能各有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包括对人、对物、对隐私权的各种措施,需要将其与公民宪法性权利联系在一起,展开对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整体探究。《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研究:以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为重点》尤其希望强调的,即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观察问题,在人权保障的语境下,通过重点把握刑事强制措施整体框架内的非羁押性措施,之后提供若干可能提高非羁押措施适用、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接轨的变革思路。
-
权威·规则·模式刘志松 著,谢晖 编有社会便有纠纷,纠纷多南社会中个体间意识之差异所造成纠纷便要化解,纠纷化解之道又多建构于社会中群体意识之存在,对于纠纷解决之研究,学界不乏高论,而《法意文丛·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以[权威——规则——模式]为分析模型,从纠纷解决的主导权威、规则依循和模式选择展开论述,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西方兼有比较虽内容庞杂,亦不无作者苦想冥想之管见,惟愿以此书始,勾连一条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新路。
-
武器平等原则在民事证据法的展开杨锦炎 著《武器平等原则在民事证据法的展开》关注民事证据领域中的不公现象,即强势的一方当事人利用证据收集和运用能力上的优势左右诉讼结果,而导致本该胜诉的弱势当事人败诉。破解证据法上的“丛林现象”,需以武器平等原则为基础,构建更合理的证明规则体系,在当事人的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找到平衡。这既需要提升双方当事人证据收集的能力,也需要适当调整诉讼证明的难度,包括更灵活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和更富有弹性的证明标准规则。基于上述理论,作者从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证据收集制度的科学化、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多元化、证明标准制度的弹性化等论题入手,详细论述武器平等原则在民事证据法领域的展开,为促进证据领域的公平提供理论参考。
-
行政诉讼标的研究马立群 著《中国当代公法研究文丛·中国地方法制研究中心书系·行政诉讼标的研究:以实体与程序连接中心》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法、诉讼标的概念起源、诉讼标的理论溯源、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民事诉讼标的学说之争论点、行政诉讼标的之内涵与功能、行政诉讼标的与诉的构成要素、行政诉讼标的与行政程序标的、行政诉讼标的之程序功能、行政诉讼标的与相关诉讼法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