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江礼华,(加拿大)杨诚主编刑事诉讼制度,不仅事关打击犯罪、惩罚罪犯的力度和司法公正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及其保护,故各国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加以规定,并不断予以完善。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法律文化传统不一样,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亦不尽相同。但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往来日益频繁,法律作为一种文化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尤其是在改革、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今天,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吸取、借鉴外国的长处和经验,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有鉴于此,我们翻译、出版了舶+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一书,展示了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学者在探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上的种种见解和观点。从这些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及改革的趋势。“他山之石”可为鉴,诚望本书能对国内外从事刑事诉讼制度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本书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与中国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合作项目,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具体组织翻译、编辑。
-
诉讼法论丛陈光中,江伟主编时光茬苒,白驹过隙,人类进入新千年,《诉讼法论丛》第5卷又与读者见面了。《诉讼法论丛》于两年前破土而出,如今已新苗茁壮,深得学界美誉。它之所以能成为法学银河中闪耀的一颗新星,除了幸逢盛世、应运而生以外,还有赖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垂爱。广大读者的慷慨赞誉与严肃批评,都是催促我们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动力。学者心愿在于薪火流传,以增进诉讼法研究的学术积累,使理论与实际互融,为推进依法治国尽绵薄之力。本卷,在刑事诉讼法编的理论研究栏目中,《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论述了现代刑事诉讼理论和立法中揭示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的诸项理念及原则,意在为改革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进而完善刑事诉讼程序提供借鉴。司法与传媒的关系是个热点问题,《冲突与平衡:在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之间》主张司法与传媒保持良性互动关系,不赞同在现阶段弱化、限制传媒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澳门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处独特景观,《论澳门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入手介绍和论证了澳门刑亨诉讼法。在实务研究栏目中,《论速捕》全面论述了逮捕的概念、性质、特征、种类。《秘密监听之研究》探讨了秘密监听的立法起源,对它的适用条件、程序机制及秘密监听制度设计中个人权利的保护进行了全面研究。《香港和大陆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对两地刑事简易程序立法、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作了对比、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检法认定罪名不一致问题,庭审方式改革使该问题转到庭审阶段,《从起诉效力看刑事审判中的罪名变更》,探讨了审判中的罪名变更问题,分析了起诉的对事效力。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参酌、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外国法栏目中,本卷刊登了《日本刑事诉讼法五十年》。二战后,原本受德国法影响的日本刑事诉讼法又引入了英美法,使其形成鲜明特色,这篇译文与第4卷《日本刑事诉讼五十年与侦查制度》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反映当今日本刑事诉讼制度的全貌。《试述欧洲人权法院》概述了欧洲人权公约所确立的人权保护制度及新欧洲人权法院的组织及程序。《迈向欧洲刑事诉讼模式》论述了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正在迈向新刑事诉讼模式,可以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认为欧洲两种诉讼模式泾渭分明的旧观念。本卷,在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编的理论研究栏目中,集中了4位诉讼法学博士的论文。除民事诉讼目的、诉权的理论研究外,还有两篇关于“诉的合并”问题专论。这组论文对“诉”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透过诉讼表象认识诉讼深刻内涵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中美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比较研究》以细腻的手笔详尽剖析了美国与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诉讼第三人等制度。在实务研究中,《强制执行救济论》和《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都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强制执行救济的理论、程序性救济和实体性救济,我国偏重调解的文化因素、调解制度之比较和我国调解制度之重塑等问题的研究,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关于行政诉讼法,《两岸现行行政诉讼法之初步比较》就12个问题进行了粗线条的比较研究。在博士论文精要中,作者阐述了解决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基本理论,揭示了不方便法院、已涉未决诉讼、协议管辖、仲裁与解决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之间的关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这是一本法律读物。向读者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全书以法律条文的原序排列,清晰、易懂。本书可供法律工作者或需要帮助的读者阅读,以增强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意识。
-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孙孝福著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本书共七章,主要内容有:人权理念的一般概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原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及模式、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等。
-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论与实务王生长著“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做法最早起源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仲裁实践,并由仲裁委员会在40余年的仲裁实践中不断完善、发扬光大。中国的这一独特做法,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注意,并在近20年的仲裁立法改革运动中为国外某些国家的立法所仿效,也为国外某些仲裁机构的规则所采纳。本书即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笔者修订而成的。在本书中,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就完善中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本书共分十章,另加一个附录。第一章为总论,研究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第二章研究解决争议的替代方法。第三章研究调解和仲裁的基本理念。第四章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第五章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第六章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第七章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论交锋。第八章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实务操作。第九章介绍和研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有关调解的示范立法。第十章研究中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立法建构。本书所附的笔者对中国资深仲裁员的访谈录,是笔者实证研究的辅助材料。然而,由于被访问者在仲裁领域享有盛誉和具有丰富经验,因此,访谈录的内容是研究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宝贵资料。
-
刑事诉讼法宋世杰主编高等院校法学专用教材。本书内容分为导论、总论、证据论、程序论四篇,包括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立案、侦查、管辖、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等28章内容。
-
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周士敏著本书共分四部分十八章,主要介绍了澳门的基本情况,刑事诉讼的原则,刑事诉讼主体等等,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及澳门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的取向做了特别介绍。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性,有助于对澳门法律制度的了解,对完善内地司法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亦可间接地认识欧洲大陆国家的刑事诉讼改革内容和发展趋势。
-
英国刑事诉讼法(英)迈克·麦康维尔,岳礼玲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织编译本书选编了英国的刑事诉讼法,包括英国刑事诉讼导言,1965年刑事诉讼程序(证人出庭)法、1974年陪审团法、1976年保释法、1980年治安法院法、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等。
-
沉默权制度研究孙长永著本博士论文由绪论和四章构成,其中,每一章都由引言、正文和本章小结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沉默权的基本含义作了解释,指出沉默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理解既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拒绝回答权、指控手不被讯问的权利以及被告人在庭审中不作证的权利,也包括知情人的拒绝回答权和证人不自陷于罪的权利;狭义理解公指受到特定犯罪嫌疑的人和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来自官方的提问拒绝回答或者完全保持沉默的权利。英美法采广义理解,大陆法及日本法采狭义理解,两者的区别导源于刑事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不同以及沉默权与自由任意性法则之间的关系不同。另外,沉默权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的研究侧重于狭义的沉默权。第一章对沉默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粗线条式的描述,揭示了沉默权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历史条件。第二章对主要法治国家沉默权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鉴于沉默权是一项富有争议的权利,文章第三章评析了英美两国关于沉默权的争论过程与争论内容,然后从理论上论证了沉默权的正当根据和诉讼价值,并对沉默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作了剖析。第四章将研究的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首先论证了中国现行法对于沉默权的态度及其主要原因,然后结合理论界分歧意见,依次剖析了中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就中国近期内应当建立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并对如何创造条件建立和发展沉默权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主编;潘剑锋[等]撰稿高等教育法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