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读与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 编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法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为了更好地宣传行政诉讼法,使社会各界对行政诉讼法特别是这次修改内容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行政诉讼法全面、顺利实施,权威机构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读与适用》,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力求准确、通俗地阐释立法原意。
该书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力求准确、通俗地阐释立法原意,并对部分法条的修改情况和修改理由进行说明。
该书选取典型案例,对修改前后的行政诉讼法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在最后附录了本次修改的相关草案说明等资料。 -
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马贤兴 编《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是天心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针对虚假诉讼的经验总结。《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分为防治虚假诉讼理论探索、典型虚假诉讼查证实例、附则等三部分。在防治虚假诉讼理论探索部分,作者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虚假诉讼防治在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如何预防和治理;在典型虚假诉讼查证实例部分,作者把在实际审理案件过程中,如何防治虚假诉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分析,以供审判实践借鉴;附则部分是其他媒体对天心区法院防治虚假诉讼的先进事迹进行的报道和如何防治虚假诉讼的规范性文件。
-
刑事诉讼法陈卫东 编《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按照本科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包括管辖、当事人、证据、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等。第四版根据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通过以后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等,对第三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了增、改、删等工作,如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等。
-
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研究陈承堂 著随着中国当前宏观调控实践的逐步常态化以及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从经济法实施的角度实现宏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否可诉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回答可诉性的要件是什么,只有充分了解可诉性的要件,才能为论述宏观调控行为是否可诉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要回答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是什么,而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取决于作为其权源的宏观调控权的性质,宏观调控权作为国家的一种新型权力,只有对其生成过程进行实证考察,并在经济法的语境下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语词的重叠性共识,才能对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得出具有理论解释力的结论。最后要回答宏观调控行为是否符合可诉性的各项要件,这有赖于结合可诉性的具体功能,以及宏观调控行为的内在规定性,逐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可诉性的各项要件并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解决宏观调控行为不是不可诉的政治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宏观调控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成熟和过时作为起诉资格要件的扩展(成熟)与延伸(过时),在当事人享有起诉资格之后,最后才是对诉讼时机的选择。
-
诉讼法学研究卞建林 编“诉讼法专论”栏目刊登了三大诉讼法的最新作品。高家伟教授借助社会冲突动力学理论,探讨了群体性行政争议实质性审判程序的设计。《诉讼法学研究(第19卷)》指出: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来看,实质性地解决此类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实现动力学上的正面转换。为此,《诉讼法学研究(第19卷)》主张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规范化的摄入,将不规则的群体型争议纳入规则化的解决轨道;二是理性化的提升,将群体型争议的解决过程变成一个理性争辩和知识生产的过程;三是均势化的布局,在发生争议的不同社会力量之间形成一种均衡的力学格局。
-
刑事证据制度新探叶青 编《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以“两个证据规定”为研究对象,围绕“两个证据规定”的立法评述、“两个证据规定”的司法现状以及“两个证据规定”完善的具体立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采取实证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科学而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很强实践意义。《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不仅适合法学研究人员阅读,也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研习。
-
律师如何思考周吉川 著民商事诉讼中,律师的工作就是要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案件结果,应该如何去调动这些因素,应该怎样去发起一个诉讼,提出诉讼请求,应该怎样去写一个诉由,陈述一个理由,总之,就是要思考怎样才能影响甚至引导裁判者。律师了解影响裁判的因素,进而设计并贯彻正确的诉讼策略,往往就可以得到期待的结果。
-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高咏 著作为一种程序性裁判机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意旨在于解决控辩双方的证据合法性争议,为法庭排除非法证据设立相应的操作规则。与侦查、起诉程序、庭前准备程序以及法庭审理程序相比较,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是该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托,在诉权保障和法官程序裁判权的规范上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程序的诉讼标的体现为两个方面的程序性争议,即侦查取证程序是否合法以及证据应否排除。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程序应具备两造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基本诉讼形态,法庭暂时变为程序性问题的裁判者,控辩双方的诉讼角色发生转换,涉嫌犯罪的被告人成为程序性裁判中的原告,而程序性裁判中的被告则是侦控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与实体性裁判程序既密切关联,又有重大差异,在诉讼中二者的关系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态势。
-
高速公路常见诉讼案件判解研究黄和新,顾德军 编《高速公路常见诉讼案件判解研究》是针对前述法学研究及实务处理缺陷的一种有益尝试。我认为该书有以下鲜明特点:首先,它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对高速公路常见诉讼案件进行判解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该领域集成化研究成果的空白;其次,它将基础理论与判解研究相结合,部分理论或论断,如“一路多方责任体系理论”、“驾驶人是危险掌控者”、“车辆通行费不是安全保障费”、“高速公路隔离栅并无防止非法闯入的功能”等的引入和阐述颇有见地,将这些观点或观念结合具体判决进行分析说理,有利于纠正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诸如“缴费通行路桥公司就得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错误认知,为完善法律适用提供理论指引。再次,它将纷繁复杂的高速公路发生的诉讼案件,按照类别划分为“自然人非法进入高速公路引发事故”、“禁行车辆非法进入高速公路引发事故”、“车辆行驶中遇临时障碍物引发事故”、“特殊状况下车辆发生的事故”等六大类,并根据具体案例分别进行判解研究,所得结论对进一步统一司法适用标准具有借鉴意义。此外,书中还以“专项救助基金”和“社会保险”为中心探讨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新型救助模式,为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了有益的探索。
-
证据理论与科学常林,张中 编《证据理论与科学:第四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为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精选了会议论文三十余篇,所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证据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并对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新成果也进行了介绍,代表了国内证据理论与证据科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