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龚培华,肖中华著《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一书分上下两篇,对刑法总则和分则中的各种实务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鲜明地体现了实务性、实用性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我认为,作者选择的均是当前刑法实务中争议比较大、问题比较多的课题。比如,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问题,首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过去人们隐约认识到罪刑法定存在在实践中如何切实贯彻的问题,但真正专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著述目前还没有。作者将之作为开篇第一章,引入在刑法解释和认定不作为犯罪中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等内容,具有开拓性,也直接回答了实务中的操作问题。又如,单位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以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作了规定,修订刑法施行后,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认定中的疑难争议问题,从而成为刑法适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者辟专章对之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诸多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观点。其他如身份犯与共同犯罪、转化犯、死刑、法条竞合等问题,均是理论上和实务中都比较棘手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均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灼见。刑法分则罪刑规范的适用,是刑法适用的重点。在该书中,作者用十章的篇幅对实践中存在较多疑难争议的分则适用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
香港刑法导论宣炳昭著本书对香港刑法的基本理论、罪刑通则及罪刑分论进行了研讨, 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对“九七”后的香港刑法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勾勒和展望.
-
刑法问题与争鸣于志刚中国素有“重刑轻民”、“以刑为主”的法文化传统,因此自古以来刑法理论丰富深厚。建国后,新中国刑法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刑法理论研究随之蓬勃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刑法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学术导致不断攀升,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不仅研究视野日益拓展,而且引起争鸣的焦点、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时到今日,经过学界数十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刑法学研究繁荣兴旺、成就斐然:刑法学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术积淀日益广博深厚,刑法理论研究层次不断提高,刑法观念转换日渐显著,研究视野继续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趋向科学,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方兴未艾,学科建设和研究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学术梯队的建立与后备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理论研究层次的提高和研究触角的深
-
防止上当受骗300例徐忠权编著;台双垣绘图编辑推荐:本书通过对近几年发生的300多个各类典型骗局实例进行综合透析,较系统地研究了如何防骗的问题。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概述了骗子的实质及防骗反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八个专题,揭露街头诈骗、上门行骗、市场骗局、租赁骗局、经营骗局、金融及经济诈骗、婚恋诈骗、洋骗子等各类骗局,提出针对性的防骗措施;第十章,对防骗工作中有关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
刑事司法指南姜伟暂缺简介...
-
刑事简易程序研究高一飞著本书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这一课题的专著。简易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只有六个条文,规定得很简要,内容很不完善。普通程序是立法者根据诉讼规律和实际需要设计出来的相对理想的诉讼规范,适用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审理。作者认为简易程序是正当的程序,它符合公正和效率的要求,但简易程序毕竟是一种审判程序,它必须符合审判的最低限度的公正标准,尊重被告人的基本人权。
-
刑法总论陈立,黄永盛主编本书是在《刑法讲义总论》(第四版补订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的。当初是准备作为第五版出版的,但最终还是改为了新版。作者对于刑法的一些基本考虑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自1986年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以来,刑法学的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作者的刑法观点重新全面梳理,这就是作者劲头十足地作为《新版》执笔的理由。当今的刑法学,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种流派。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生命或者财产这种生活利益或者法益,犯罪或者刑罚只有在能够保护该种法益的限度之内,才具有意义和存在理由。作者将其称为实质的犯罪论。另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法益,通过保护法益来维持社会秩序才是刑法的目的之所在。根据这种见解,尽管保护法益也重要,但由于刑罚是残酷的制裁手段,为了不侵犯国民的自由和人权,事先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什么是犯罪,只能将在形式上符合该种规定的行为作为处罚对象。只有将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相协调的刑事司法才能获得国民的信赖,也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作者将这种见解称为形式的犯罪论。本书的初版问世以来,作者就尝试从形式的犯罪论的立场出发,将刑法体系化。从1996年开始的三年间,作者有机会和实质的犯罪论的领军人物、东京都立大学的前田雅英教授进行对谈,对谈的内容被作为“精彩刑法”连载发表在《法学教室》杂志上。这次对谈,不仅让作者理解了前田教授的学说,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宝贵体验,同时,在彻底思考作者自己的学说的意义上,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同立场的学人之间进行对谈,顾名思义,是“短兵相接”,紧张异常,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明白了双方观点的异同,发现了各自观点的不足。本书中大量加入了这次对谈的内容。但是,作者所主张的刑罚法规所预定的行为框架应当成为犯罪论体系的出发点的形式犯罪论的见解,则丝毫没有动摇,这是毫无疑问的。反过来,倒不如说,对于主张优先考虑法官的、然后是国家的处罚要求的实质犯罪论,从尊重人权观念的观点出发,则不免有些担忧,这更加坚定了作者应当坚持形式的犯罪论的信念。作者正是在上述意识的启发下,动笔撰写本书的。但是,本书毕竟是教科书,对目前的刑法学以及判例状况进行客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与各个问题有关的学说和判例,尽可能地进行整理和引用,然后展开自己的观点。另外,对于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严密理解概念或者定义,因此,在这一方面,笔者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特别是在本教科书中,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将目录更加细分,并将“注释”也作为重要内容加入进来。在确认理解了上述内容之后再学习的话,可能就方便多了。2000年3月大谷实
-
累犯制度比较研究苏彩霞著本书深层次的分析了刑罚进化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累犯制度的理论根据,旗帜鲜明的指出,报应优先、兼顾功利应是我国现代累犯制度的理论归依,详尽比较了不同类型累犯的成立条件。
-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王国枢编当您开始阅读本书时,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本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