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情节犯研究李翔 著情节犯是中国刑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情节犯,对于完善刑法犯罪形态论、促进刑事立法司法、推动正确对待情节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情节犯是基于对现实的关注而诞生的一种犯罪类型,作者立足并反馈立法司法实践,在比较、分析中外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从实体与程序、定罪与量刑、意义与价值、功能与构成、形态与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对情节犯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融入对实践的思考。情节犯法治论、情节犯价值论以及针对情节犯的立法司法完善等问题的研究,都颇有创新之处。该书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论述情节犯问题的专著。作者以小见大的研究范式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一种“小”的犯罪类型作为研究视角,着眼于“大”的制度的构建。作者充分注意到了刑事法学科的前沿问题,尤其文中对情节犯立法价值和司法价值二元保护的分析更是回答了当前刑事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情节犯设置是刑事立法制度与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在刑事法律领域中的契合,强调刑事法治领域的人文关怀,为中国刑事法治现代化论述了制度上的可能性。作者提出,情节犯的设置为我国刑法所特有,同时也是对刑法学的历史性贡献。
-
88种职务犯罪追诉标准本书编写组 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明确了监察委员会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管辖范围。为帮助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监察法精神,正确贯彻落实规定,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整理了88种职务犯罪的追诉标准,对尚未有具体追诉标准的罪名提出了参考意见,编写了本书。本书从贪污贿赂犯罪、滥用职权犯罪、玩忽职守犯罪、徇私舞弊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公职人员其他犯罪等六个方面对88种职务犯罪追诉标准进行了汇总梳理,列出了职务犯罪追诉的法律依据,摘编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既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提供参考,也是广大公职人员学习的有益辅导。
-
侦查取证规范化研究曹晓宝 著,樊京玉,闫继忠 编《侦查取证规范化研究/公安院校青年学者学术文库》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侦查取证总论。这部分主要探讨侦查取证的理论问题,包括侦查取证的概念、对象,侦查取证与证明理论、证据规则,侦查取证的思路、过程等,并对实践中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体扫描和原因剖析,为后面的具体问题探讨做铺垫。第二部分是侦查取证分论。这部分以侦查工作的一般流程为主线,以侦查取证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分别探讨了对立案阶段的侦查取证、现场勘查取证、询问取证、视频侦查取证、侦查讯问取证、侦查辨认取证、搜查扣押取证、鉴定取证和数字化侦查取证的理性认识,梳理了这些侦查取证行为在实施中常见、多发、易发和反复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提炼和应对策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侦查取证行为的规范操作建议。
-
刑法考前一本通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刘为军 著,樊京玉,闫继忠 编《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以行为科学为视角/公安院校青年学者学术文库》重点关注了刑事证据调查行为及其关联领域的以下重大变化:一是犯罪形势。尤其是网络犯罪猛增,而且几乎所有传统犯罪类型都“涉网”,而作为主要取证主体的侦查机关无论取证意识还是取证能力都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二是取证环境。《刑事诉讼法》修订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自媒体发达带来的舆论监督变化,以及侦查机关自发自觉的内部改良诉求,推动着侦查机关加速推进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三是调查方法。迫于犯罪形势和制度环境的变化,侦查机关投入巨量资源提升侦查的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侦查模式产生了深刻变化,电子数据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传统取证手段仍需“精耕细作”的同时,新的取证手段层出不穷,取证要求也不断趋于严格。
-
侦查中电子数据取证李双其,林伟 著《侦查中电子数据取证》内容简介:开展侦查活动中,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案件,几乎都要面对、处理电子数据。合法科学处理电子数据应成为侦查人员的一种基本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路,本书立足于侦查,以侦查人员如何合法科学处理电子数据为研究视角,把侦查人员如何合法科学地处理电子数据取证作为论述的重点。同时,鉴于现有大多数侦查人员的知识结构,本书尽量将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单化,尽量将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具有可操作性论述,让侦查人员在学习中能够尽快明确电子数据取证相关知识、尽快初步掌握电子数据取证技能、能力。本书主要包括十部分内容:电子数据及取证概述,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电子数据取证工具,侦查中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侦查中计算机数据的收集提取,侦查中移动终端数据的收集提取,侦查中视频数据的收集提取,侦查中其他常见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鉴定与检验,电子数据的移送展示与审查判断。
-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于志刚 著《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第二版)》第一版2003年出版,是我国首部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信息时代刑法更新的专著,具有开创性,是研究网络社会、网络犯罪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为后续的一系列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举措提供了理论支持。作为国内首部研究网络空间中刑法理论的专著,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并且受到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可,显现了重大的实践价值。本书在2004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2006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获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尽管本书理论当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但鉴于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十余年来,无论是虚拟犯罪形态还是刑事法律规则,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书虽然在基础理论和核心观点层面依然适用于当前社会,但在具体问题论证和规范性分析层面,确实有着再次修正更新的需求。入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后,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大幅修正,吸收并反映了当前网络犯罪的新发展,是作者关于网络犯罪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
我与刑法七十年高铭暄,傅跃建(整理) 著《我与刑法七十年》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国际刑法研究开创者高铭暄先生与刑法结缘七十周年的访谈录,全景展示了高铭暄先生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为新中国刑法学事业和刑事法治建设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多彩学术生涯。学术泰斗的人格魅力和一代宗师的学术风范,从中可见一斑。 其中揭示的许多刑事立法背景,重大法律的出台经过、学术争议的焦点、研究成果的产生、学术同仁的友谊、师生的情感、国际学术交流的由来、学术组织的沿革发展等情况大多鲜为人知,是研习和了解我国刑法不可多得的资料。附录的“我的学生生涯”记录了高铭暄先生从一个东海旁的小渔村,走进全国zu1高学府,走向zu1高法律殿堂的奋斗经历,情感真切,生动有趣。
-
走向哲学的刑法学陈兴良 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一书系陈兴良教授自选集第一卷,本书以刑法哲学为言说主题,以论文的形式对刑法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本书采用了社科法学的研究方法,对刑法的人性基础和价值构造作了具有新意的探讨和分析,尤其是对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这两个刑法的基本原则,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展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拓展刑法的理论基础和学术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汇集了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哲学三部曲《刑法哲学》《刑法的人性基础》和《刑法的价值构造》中的学术精华,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刑法哲学的思想和观念。
-
中国刑事法治田禾,吕艳滨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刑事法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纵观中国刑事法治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问题同时并存。本书选取了近二十年的犯罪形势分析报告纵向跟踪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犯罪形势与刑事法律变迁。其中,死刑核准制度、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重要的法律制度变化也是本书的亮点。此外,本书还选取了一些刑事热点,比如渎职侵权犯罪、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等,这些热点同时也是刑事法律的前沿领域,对推动中国刑事法治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