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刑法学叶颖 编著1.本系列试卷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百名命题专家,严格按照最新自考大纲及最新教材精心编写而成,并辅以部分阅郑教师的指点和参与,从而有着极强的标准性、权威性、预测性;2.本系列试卷注重考前模拟循序渐进、阶次提高,从而逐步进入最佳临战状态;本套试卷共十份,建议每周做一份,切忌一曝十寒;3.最好按正式考试时间(上午或下午,150分钟)不间断地独自完成所有试题,尽量不要超过时间,不要急于看答案,以达到真正的模拟考核;4.做完一套试题后,请对照试卷后的答案及评分标准给自己评定一个分数,最后认真研究试题解析,弄懂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不要背题目、背答案,题目做错了,要深究做错的原因,同样的错误只允许一次,最好找好教材或同步辅导的相关章节进行有针对地复习,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效果;5.本系列试卷为完全标准预测,分值权重、题型题量、题的难易度、时间安排等均与最新真题一致,所以考生在进行自测时,最好有意识地调整做题心态,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考场状态;6.考生应及时总结每套试卷在模拟考核中的得与失,力争做一套就有收获,每做一套就有提高,日积月累,就会有质的突破;7.本系列试卷后附有最新真题及答案,考生可在做完预测试卷后,试着做真题,逐步掌握考试命题规律,以便在考场上能做到驾轻就熟,成竹在胸。
-
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于爱荣主编本书从罪犯改造质量及评估理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操作实务、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技术规程三各方面阐述了罪犯改造评估的过程。
-
共同正犯研究陈家林著共同正犯是按分工分类法所确定的一种共犯类型,是刑法学共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书既有纵向的学说发展史的评述,又有横向的比较研究,还运用大量判例、判决,对共同正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刑事法律最新应用与例解李国光主编《刑事法律最新应用与例解》涵盖了刑法部门最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并以主要的刑事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典型问题为主线,采用解答和应用特别提示的形式予以解析,问题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刑事法律、法规中理解起来有几道大难度,容易产生歧义的法律条文以及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上,解析深入透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此基础上又竞选了数十个在全国司法实践中有一定影响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解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实用性。
-
新刑法及司法解释适用指南刘家琛主编《新刑法及司法解释适用指南(套装上下册)》由司法界、学术界参与或熟悉刑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释起草和讨论的专家撰写。以刑法及其修正案、解释案,单行刑法为主干,结合“两高”配套司法解释,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采取编写、重点提示的方式,为刑法及其配套规定的具体适用,提供了指南性的基本法律工具书。《新刑法及司法解释适用指南(套装上下册)》每章均以导语开篇。以“核心提示”的方式,概述了刑法总则中的每个具体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以及刑法分则中每个法定罪名的基本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和有关适用问题。在相关法律规定的选取上,兼顾全面系统和现行有效原则;在编排体例上,以刑法典为径线,按照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分解成若干具体法律问题;以具体法律问题和个罪罪名为纬线,将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条文贯穿一起,使读者通过某一问题或罪名,同时把握与之相关的所有法律依据,以便全面、完整和准确地适用刑法典。
-
刑法效力范围比较研究钊作俊著本书立足于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并比较考察德、日等大陆法系,以及英、美等英美法系诸国与地区的立法及其实务。从刑法效力范围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刑法之于时、地、人、事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
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冯殿美等著本书共八章,分别研究了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分类、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有关国家有组织犯罪的概况、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况、有组织犯罪的成因等内容。
-
犯罪控制翟中东著在当代中国,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问题。如何控制犯罪?如何控制转型背景下的犯罪?如何在不影响社会转型的前提下控制犯罪?这不仅是重大实践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本书在分析当前我国犯罪控制实践基础上,借鉴学界已有的重要成果,提出犯罪控制的动态平衡主张,认为犯罪控制应当是根据引发行为人犯罪的原因建构抗制性的措施,寻求引发行为人犯罪的原因与犯罪抗制对策之间的对抗平衡关系。这一主张的基本特点在于从社会治理中寻求犯罪控制的途径。这一主张的优点在于其不仅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而且能够支持社会的转型,保证新的社会稳定模式的发育。围绕动态平衡论,本书从七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第一部分,本书力求运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反映当代中国的犯罪问题。在这一部分,本书主要采用实证方法,从犯罪数量、犯罪种类、犯罪规模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在第二部分,本书使用历史的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犯罪控制的实践,特别是政策调整进行了回顾。在这一部分,本书认为我国当前犯罪控制的实践有三个特点二重视犯罪控制专门组织机构的建设;犯罪控制主要在社会治安领域进行,越来越重视对犯罪的预防;犯罪控制的基本动力源于国家。在第三部分,本书归纳了当代我国学者所提出的主要犯罪控制主张,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在这一部分,本书使用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检索了近年来我国有关犯罪控制的重要主张,并对这些主张,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论、犯罪代价论、社会保障论、化解阻断模式,结合犯罪控制实践进行了价值分析。在第四部分,本书从犯罪的基本问题出发推出犯罪控制的动态平衡论。在这一部分,本书主要使用演绎的方法,从三个先验命题,即犯罪的社会现象性、行动的外在根据性、动态平衡态势存在的普遍性,进行推导,导出了不能设计与制定旨在消灭犯罪的制度,犯罪控制是国家与社会处理犯罪问题的最佳选择,犯罪控制应当主要通过控制引发犯罪发生的外部因素实施,犯罪控制的社会行动目标是将引发犯罪发生的外在原因控制在社会均衡发展的框架内,犯罪控制是一种灰色控制,犯罪控制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六个命题。这六个命题是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成立的基础性观念。在第五部分,本书在上一章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动态平衡论关于犯罪控制的基本主张。在这一部分本书使用了包括历史法、演绎法在内的多种方法从三个层次展开动态平衡论的基本主张:第一层次,构筑犯罪抗制关系,这一层次回答了犯罪如何发生、犯罪如何抗制两个观点;第二层次,构筑犯罪抗制的平衡关系,在这一层次,本书从哲学、历史及动态平衡论本体三个方面解释了构筑犯罪抗制平衡关系的理由;第三层次,构筑犯罪控制的动态平衡关系,这十层次在前面论述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解释。在此基础上本书归纳了犯罪控制的动态平衡论所具有的特点:融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于一体,兼顾微观控制与宏观控制。在第六部分,本书围绕犯罪控制措施,展开了动态平衡论关于犯罪控制的观点。在这一部分,本书先对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进行分析,将其分为直接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与间接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犯罪抗制的九类抗制措施:关于对诱引行为人犯罪的"财产性的外在因素与关系打的抗制;关于因“个体与社会联系”的疏离而引发犯罪的抗制;关于因"道德的式微"而引发犯罪的抗制;关于对诱引犯罪的"不公平"因素的抗制;关于对诱引犯罪的“高消费”因素的抗制;关于因“犯罪暴露度下降”而引发犯罪上升的抗制;关于因"文化发展失衡"而引发犯罪上升的抗制;关于对引发犯罪的不健康人格的抗制;关于对出狱人群体的再犯控制。在第七部分,本书从社会转型角度对其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在这一部分,本书针对中国社会转型容易产生的问题,认为动态平衡论具有以下转型价值:维护社会秩序,支持社会的转型;促进新的社会稳定模式发育;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的成本降低。
-
中国刑法学精萃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本书精选2003年度全国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刑法学论文编辑而成,涉及总论、犯罪论、刑罚论、罪刑各论四个方面。
-
贿赂犯罪及其惩治的理论与实务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唐山市人民检察院著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研究项目。本书的内容包括:中国贿赂犯罪及反贿赂的历史渊源;中国当代贿赂犯罪现状;贿赂犯罪研究;贿赂犯罪的惩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