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民法社会化的中国图景李文军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近代民法社会化的理论资源,涉及整体主义与国家社会本位、西方社会法学理论;第二章从基于中外交往现状的选择、对中国社会的迁就与回应两方面介绍了民法社会化的现实动因;第三章介绍了民法社会化的理论诠释,涉及西方社会法学在民国的传播、民法学中的社会本位表达、社会法学理论的本土化变异;第四章从财产法和身分法两个领域分析了民法社会化的立法表达;第五章为民法社会化的司法之维,涉及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内涵特征、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个案适用、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中国化问题;第六章为中国近代民法社会化的理论反思。
-
家事法实务夏吟兰,龙翼飞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组织精选的文章集萃,涵盖婚姻家庭法学、继承法学、妇女法学等家事法相关内容,并涉法理学、其他部门法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与家事法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本卷设“人身”“财产”“继承”“程序”四大板块,涉及法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关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继承编及纠纷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对当下婚姻家庭实务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亦有触及。
-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民生存权法治保障研究谢文俊贫困阻碍充分享受权利,脱贫是充分享有基本权利的必要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农民生存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进行审视,可以超越以往对待贫困问题的局限和疏漏,无论是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还是对于农民贫困者自身权利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民生存权符合权利的构成要素,因而是一项独立的基本权利,不能被其他权利所替代或覆盖。社会正义论与社会契约论为免于贫困的权利提供了深厚的法哲学基础。农民生存权具有融社会性、政府积极保障义务性和基本权利于一体的多元化特点,它包含着社会保障权、发展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和环境权等核心内容。农民生存权具有内在诉求的正当性,因而具有法律权利的属性。只有通过完备的法律机制的保障,农民生存权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
民法精神与法治文化民本模式论王利民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法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民本模式研究”(批准号:14ZDC022)结项成果。本书以民法精神为基础,以民本模式为架构,建构了法治文化生态秩序理论体系。根据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属性决定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诉求,进而决定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构造、转型与实践的内在逻辑与思维进路,本书系统论证和阐释了民法精神与建设法治文化民本模式的一体与统一,形成了以民法精神为基础和本体的建设法治文化民本模式方案。主要阐释了以下内容和观点:(1)法治文化的民本社会形态及其秩序属性;(2)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诉求;(3)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构造模式;(4)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转型模式;(5)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实践模式;(6)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条件及其规定性。
-
商标律师入门指南张文娟本书并不涉及高深的知识产权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商标工作实践者亲身体验的总结。本书以商标法为依据,分四章介绍商标律师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怎么去做、重点是什么,可供刚进入商标律师行业及想要进入该行业的人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民法入门手册董启真,鲁嘉珺,李勇本书从民法概述、民法总则篇、物权篇、合同篇、人格权篇、婚姻家庭篇、继承篇、侵权责任篇八个方面,以业界主流观点为切入点,对我国民事法律基本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引用民事核心法律规定,结合大量相关案例,辅以思维导图,直观且系统地展现了民事法律基本制度
-
《德国民法典》起源(英)迈克尔·约翰本书以时间为序详细阐述了《德国民法典》在形成过程中的博弈、对抗与妥协,描绘了德国历史上各学派、政党等利益团体对《德国民法典》的利益冲突和诉求。本书反映德国19世纪的政治文化发展图景;以观察德国有关历史传统在19世纪的发展和变迁轨迹为视角,对《德国民法典》的立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德国民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民法典编纂的进路、公众反向与法律改革运动等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
民法的争点内田贵,大村敦志“争点”系列是日本法学界自创的工具书,此类工具书并不以法条或案例为单位,而是聚焦于某一制度,梳理其由来与演变,阐明其中的争议问题所在。《民法的争点》篇幅短小、议题众多。阅读此书,可以一览日本民法的问题分布,在资料上提供初步的检索路径;书中的篇目同时也是日本民法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而为何重之、为何难之,书中都有精到的分析与论述。通过《民法的争点》,读者能在不同的主题上看到日本民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工具书不仅为学界示范了一种简明却不失意义的学术总结方式,而且将为尚在学习中的法律人阐明本国法的难点和重点,具有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上的双重价值。
-
翻开民法典刘楷悦暂缺简介...
-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2彭诚信,陈吉栋本书是“中国好书”《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进阶版,将典型案例与法律热点相互印证,使生活解读与学术品味兼容并蓄。精心选取各地各级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的45个“第一案”或典型案例,进行不失学术品味的生活化解读,比如人脸识别第一案、江歌案、录像遗嘱首案等。同时,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39个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法理分析,比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问题、受到性骚扰如何维权、高空抛物致害中物业公司承担何种责任等。通过对这些案例和热点的解读与评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沉浸式”体验的机会,以便切实地观察法律人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直观地感受《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并向大众倡议“生活在民法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