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李艺 李冬梅本书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与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合作组织编写。全书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实际教学出发,以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为手段,详细介绍几类典型而又实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应用中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概述、各种典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介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本书可供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新课程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作者介绍:李冬梅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大附中特级教师,信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学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多套,论文10余篇,其中“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获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
高科技发展与民法制度创新吴汉东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它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对传统民事法律制度的冲击。这在民法基础理论、人格权法、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领域都有较为显著的反映,诸如生物技术尤其是克隆技术对人类价值和婚姻家庭法造成的冲击,信息技术对合同法和商标法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方式和人格权保护的困惑等。此外,在高新技术背景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新事物的涌现还提出了法律保护的诉求。外部社会生活条件的变迁,必然引发变革法观念和相关法律规则的内在要求,传统民事法律制度正面临着一场革命。作为社会生活的调节器,法律应该而且只有秉持开放的思维和理念,才能适应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其出路将是概念重构、观念更新和体系重组,最后实现制度的创新。本书基于以上考虑,在全面分析制度变迁、技术背景以及现行制度困境等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研究、经济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立法与司法建议,展望了相关法域的未来发展趋向。
-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梁慧星著西南政法5周年校之际,推出此套丛书。这也是对这所中国法律教育与学术研究重镇所成就的一检阅,编者希望能够成为后来者在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的阶梯,希望通过这些著作,能够向读者昭示西南政法大学的传统与精神。本书作者梁慧星,著有《民法》、《中国经济法诸问题》、《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等。本书共收入论文16篇,译文3篇。包括:法解释方法论基本问题、论法律解释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事立法、中国民法:立法史·现状·民法典的制定等内容。
-
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祝铭山 主编本套丛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案例典型、真实。所选案例多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及其业务庭通过其他形式公布的案例。 2、评析权威。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裁判文书,其他案例均由主审法官或专家对核心法律问题作出权威评析,尤其注重阐释专业领域的热点或疑难问题。 3、法律文件全面。 4、丛书分类细致、合理。根据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不同类型(案由),分别单独成册。
-
中国传统民法理念与规范梁凤荣著梁凤荣,女,汉族,1958年1月出生,河南省淮阳人。法学硕士,民进会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法理法史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河南省法理法史学会秘书长,河南郑大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法》等课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并承担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中国法律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刑法内容的缜密与体系完整为举世公认,中外学者对此著述颇丰,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日益拓展。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对中国传统民法的研究尚显单薄,尽管已有学者筚路槛缕做了相当卓然的开拓工作,但尚不足以消弭中国古代“中刑无民”论的影响。在丰富而又悠久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虽无现代民法的概念,但怒终存在着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相应的法律调整。现代西方民法产生的基础是罗马法,依据把罗马法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的理解,本书试图对中国古代存在的物权与债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以及传统的民事诉讼观念,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第一章对夏商周三人中国传统民法进行探源;第二至第五章分别对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随唐时期的民事法律关系与相应规范,进行全面介绍秘系统论述;第六章突出两宋时期人们身份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典权制度的法律化问题;第七章一般性介绍元代民事法律关系及其规范的概况;第八章,第九章的内容则着重介绍与研究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相对活跃,以及与此相关的物权、债权关系的发展完善。本书在占有丰富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运用考古实物资料,并注意吸取前辈学者与当代同仁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古代民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条分缕析,归纳整理,以期寻求当代中国民法的某些民族渊源。故本书对司法实践工作者、立法理论研究者、历史教学与研究者以及法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生?⒀芯可疾皇槐居屑壑档牟慰际椤?
-
专利文献与信息李建蓉主编本书根据2001年修改的专利法而编写,引用的资料和统计数字全部截止到2001年底。本书的编写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以实用性为宗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专利文献与信息的基本知识、专利文献信息的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如何在因特网上检索专利文献等,特别介绍了重点专利数据库和相关网站的检索操作,具有很强实用性,为读者了解、掌握、运用专利文献,准确、迅速获取专利信息,起到了导航作用。<
-
民法的伦理分析赵万一著西南政法5周年校之际,推出此套丛书。这也是对这所中国法律教育与学术研究重镇所成就的一检阅,编者希望能够成为后来者在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的阶梯,希望通过这些著作,能够向读者昭示西南政法大学的传统与精神。本书作者赵万一,主要从事民商法基本理论和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与参与编写36著作本,发表论文3余篇,其代表作有:《商法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竞争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企业破产法论》等。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民法的伦理分析概述、平等原则与民法伦理、公平原则与民法伦理、意思自治原则与民法伦理、诚实信用原则与民法伦理、公序良俗原则与民法伦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与民法伦理等共十一章内容。
-
民法通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梁书文,回沪明,杨振山主编民法通则施行以来,我国相继公布或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担保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婚姻法等许多单行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等大量有关司法解释,行政机关发布了许多配套法规和行政规章。如今,我国以民法通则为框架的民法体系已基本完备。民法通则公布实施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扩大,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而民法通则的规定及其立法精神,至今仍然适合我国国情,仍然是规范、调整和保障民事活动和民事权益的基本法律,即使将来制订民法典,也离不开民法通则这一重要法律基础和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实践经验。
-
合同法(美)南希·西尔弗(Nancy Silver)等著;(美)诺曼·S.戈德堡(Norman S.Goldenberg),(美)彼得·特恩(Peter Tenen)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个国际化商业时代。商业与法律的人才流动将全球化,评介人才标准将国际化,教育必须与世界发展同步。商业社会早已被马克思描绘成为一架复杂与精巧的机器,维持这架机器运行的是法律。法律不仅仅是关于道德与公理的原则,也不单单是说理论道的公平教义,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精细的具体专业技术。本系列是美国近三十年来最畅销的案例教程的配套辅导用书,简要介绍了对应教程中的案例,并对其作了精辟分析。丛书内容扼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方便我国读者快速了解案例的性质、基本事实、争议、适用原则、判决和裁定、案例中涉及到的重要法律概念,有助于理解教程内容,深刻领会美国判例法的内涵。本书适用于使用巴尼特所著的案例教程《合同法:案例与原理》的课程。
-
著作权法李明德,许超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著作权法教科书。书的最大特点是科研成果向稳定知识的转化。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其所涉问题,理论分析透彻,层层递进,深入浅出,折射出作者对读者知识领悟的人性关怀。作者应用欧美著作权法案例,通解中国著作权法,使读者在阅读当中知中国著作权法的详略得当、缺失和未来。其内容主要涉及著作的概念、客体、内容、权利的限制与例外、权利的归属与转移、侵权责任、邻接权、著作权的集体管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和与著作权、邻接权有关的国际公约10等个问题。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教科书,也适用立法、行政、司法部门及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