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陕甘宁边区行政强制法典汇编关保英 编《陕甘宁边区行政强制法典汇编》以《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为基础,将1937年9月至1949年12月间以陕甘宁边区政府名义发布的行政强制方面的文电以时间为序汇编成集。文件整理编辑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对一些不影响理解的常见字词(如“的、地、得”、“象、像”、“作、做”等)及数字,尊重不同时期之用法,不予统一或修正;只对个别有明显错漏的字句,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
-
基本权利场域秦奥蕾 著“基本权利”是宪法学研究中并不降温的关键词,宪法适用往往要通过“基本权利”的命门。当以研究审视的姿态面对“基本权利”命题时,困惑来自抽象的理论阐释与构建、文本规范的解释与适用,以及日常生活中涉“基本权利”观点的似是而非——理论、规范、生活构成了基本权利研究的场域。《基本权利场域:理论、规范、生活》是作者浸淫于“基本权利”研究多年的成果展示。作者在理论层面阐释了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的法哲学价值、公法人可否成为基本权利主体的前沿问题、财产权保障结构的宪法变迁、广播电视自由的保障及限制。从规范层面而言,作者从我国宪法文本出发探讨救济性基本权利的存在以及基本权利体系在我国宪法中的完善。作者亦从发生在社会现实中涉及选举权与言论自由保护的具体案件出发去探讨基本权利争议的解决之道。
-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 编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05年卷)是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根据2015年及15年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报告包括: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等11章内容。报告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出版,是代表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作品。
-
权利的新生[美] 迈克尔·佩里 著;徐爽,王本存 译人权如何深植于宪法,成为一种“道德”?宪法如何护佑人权,使权利获得“新生”?同性婚姻问题、妇女堕胎问题、死刑施用问题——诸般人权热议如何经由宪法之运作形成底线共识?迈克尔·佩里教授在本书上篇展示了二战以来人权如何发展为全球性道德的“国际化”过程,以及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美国宪法中的人权基本规范。在本书下篇,迈克尔·佩里教授特别讨论了广受公众关注的几项基本权利,如免受酷刑(包括死刑)的权利、道德平等权、宗教与道德自由、同性婚姻及堕胎问题等,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作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代表了美国温和派知识分子对于宪法及人权的典型看法。
-
人权知识检察官读本张智辉,罗豪才,徐显明 等 编《人权知识检察官读本》是“人权知识读本丛书”之一。从人权的基础知识,以及检察官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开始阐述;从公民权利保障的角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辩护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证人,被判刑人的权利保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检查环节的国家赔偿做了研究。
-
国际商法沈四宝,王军 著《国际商法(第3版)》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需要出发,认可国际商法的独立性,将其设置成为独立的学科和课程,可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使其知识结构适应日益国际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需求。本书第三版删去了过时的知识,补充了前沿的法律知识。
-
施米特文集[德] 卡尔·施米特 著;刘锋 译《宪法学说》从公法角度对魏玛宪法及其所依托的议会民主制作了细致剖析,既是法制思想史,又是比较宪法史,更是民主政治论。施米特力图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宪法是人类政治行为的结果,不能把宪法看成一架万能机器,宪法的效力有赖于制定宪法的人的政治意志,人类的政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
依宪治国韩大元,董彦斌 编《依宪治国》是讨论依宪治国、依宪行政及宪法实施的论文集,收录了韩大元等宪法学专家及学者的22篇文章。每篇都在法学期刊上公开发表过,篇篇见解独到,具有极高的理论水平。《依宪治国》将22篇文章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依宪治国与宪法实施”,层层递进,全面阐述依宪治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
筹海文集金永明,赵雅丹 编《筹海文集(第一卷)》精选多篇已在《中国法学》、《太平洋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上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是从多学科和多视角研究海洋战略问题的学术作品。它们展示了我国在社科领域的成果,期望为进一步认识海洋、理解海洋、经略海洋提供学理支撑,并为提升国民海洋意识提供帮助。
-
借鉴与移植夏新华近世中国,西法东渐。随着外来宪法文化的输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剧变。本书详细阐述了从外国游学人员将宪法文化传入中国后,到清末法制变革,预备立宪,宪法改革,以及北洋时期中国宪法文化的发展。展现了中国从被动接受西方的宪法文化,到主动接学习国外立宪经验。从直接的“拿来主义”到宪法文化的“本土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