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刑事诉讼原则暂缺作者卞建林主编的《刑事诉讼原则(外国宪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分解资料丛书之一,以《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为主要依据,对各国刑事诉讼原则的规定作了选录。对《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收录的刑事诉讼原则进行梳理、编辑,按照地域分为五卷,分别为亚洲卷、欧洲卷、非洲卷、美洲卷、大洋洲卷。
-
比较宪法[美] 马克·图什内特 著在《比较宪法:高阶导论》这本书中,著名宪法学者马克·图什内特教授对比较宪法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宪法的制定、宪法审查、基本权利的保护,以及政府权力的分配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尽管书名中的“高阶”(advanced)和“导论”(introduction)看似有些自相矛盾,但结合全书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作者对该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介绍,所以可以说是“导论”;另一方面,这本书的侧重点又不是介绍比较宪法的基础知识,而是分析该领域的一些前沿的、重要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所以可以说是“高阶导论”。 在许多问题上,图什内特教授并没有为读者提供的“正确答案”,而只是对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解决方案各自的利弊进行了剖析。这种相对中立的立场,倒也为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
宪法陈焱光,刘祎 著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历史发展、国家的性质与国家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宪法实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宪法的理论知识。本书还附有历年全国司法考试中有关宪法知识的真题,力求学考结合。
-
现代宪法论(英)卡尔·罗文斯坦(Karl Loewenstein)著罗文斯坦关注事实要远远超过关注规范。按照他的分类,规范宪法是指权力运行的现实与宪法规范的高度吻合,宪法规范不仅在法律上有效,而且也取得了实效,即被大家普遍遵守的状态。如果用百分比来表示宪法规范与权力运行现实的契合度的话,规范宪法应当接近100%,名义宪法在50%左右,而语义宪法就是0。 如果用一个日常的比喻,那即是:宪法就像一件衣服,必须合身并且被实际穿着。
-
宪法宣誓制度学习读本本书编委会 编国家宪法日和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宪法宣誓流程与宣誓场景的设置,宣誓法台、监誓台的正确使用等问题有必要在实践中逐项规范。 《宪法宣誓制度学习读本》以宪法宣誓标准样式(单独宣誓、集体宣誓、领誓人领誓、监誓人监誓、宣誓场景布置、宣誓流程设置)等规范化的宣誓仪式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呈现给读者参考,间接回答了如何组织实施宪法宣誓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以期推动国家宪法宣誓活动的规范、统一,促进宪法宣誓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法版)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七五”普法推荐读物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编者
-
公民宪法学习读本尹长海,张献 编为了宣传宪法,帮助公民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宪法,编写了《公民宪法学习读本》。在《公民宪法学习读本》中,我们根据宪法条文,收集了很多宪法事例和宪法故事,增加了《公民宪法学习读本》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些宪法事例和宪法故事既反映宪法内容和宪法精神,又紧跟宪法发展的时代背景。读者在阅读《公民宪法学习读本》时,既可以加深对宪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进程。
-
中国宪法年刊韩大元 著《中国宪法年刊》(第十二卷)由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教授任主编,第一部分为“学术论文”。第二部分为“宪法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专题笔谈”。第三部分为“学术热点”。第四部分为“外国宪法(学)新发展”。第五部分为“重要学术会议综述”。第六部分为“宪法学学术活动”。第七部分为“宪法学研究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藏汉对照局本书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历中原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期数分数合的历史变迁、发展概况、名师名家、风物故事等。
-
西方宪政民主辨析本书编写组 编宪政民主问题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热点,既有学术研究层面的争鸣,更有充满着意识形态的分歧,而一些西方势力通过以复杂和模糊的概念对一些政治问题进行学术理论包装后在进行推销,达到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因此,结合历史渊源和现实境况对宪政民主问题作深入辨析澄清,就显得尤为必要。本书精心选择、汇总了有关这一思潮的理论文章,为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
法律之门[美] 博西格诺(Jhon J.Bonsignore) 等 著;邓子滨 译《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书,它不是在《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的主题上故作定论,而是提出许多开放性的话题留待进一步讨论。《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不是用线性贯穿的方式写成的,而是提出一系列观点,每一观点都可作为讨论的开端,并导出其他的阅读材料。《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意在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为此,阅读材料及其编排都是启发式的,它们批判已被接受的思想,提出有关价值的问题,使人窥见法律体系日常运作和历史发展中的艰难选择。某位学者或某个案例的论断与另一位学者或另一个案例所持的不同论断相并列,使《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读起来像一次多层面的对话,而不是一种传统教科书式的独白。每一选材都是讨论的一部分。《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的编著者将法律视为社会的一种连续过程。法律本身可以用国家表述,但其含义和内容却像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一样是可变的。任何读者,如果期望从《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获得具体法律问题的法律答案,比如“警察什么时候可以逮捕我?”或者“某个产品伤害了我,制造商应负什么责任?”他可能会扫兴失望,尽管许多选材都涉及这些问题和答案。不过,希望通过《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来理解社会当中法律的性质和作用的读者却会如愿以偿,因为《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是一本研究法律的书,是为了给那些对法律有总体兴趣的人因材施教而设计的,他们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直接的法律难题,他们走近法律,却不一定有从业意图。因此,《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而是一本关于法律的书。它的设计鼓励以多种方法研究法律:政治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历史学的、文学的和哲学的。所有这些学科的观点在《法律之门(第8版 中译校订本)》之中都有所体现。一些著名学者亲自撰写了一些选题,而许多阅读材料来自该领域公认的专家,还有一些读物选自流行的杂志。特定的法律资料包括法庭判决和法律评论文章。无论其来源如何,这些材料的编排总是为了在文化和历史的广阔背景下启发对法律的思考和讨论。每一法律要点问题都被作为运作于社会中的法律过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