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 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系列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彝文版)》 讲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
宪法与民法关系论秦强 著《宪法与民法关系论:物权立法中的宪法问题》从宪法学说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关于《物权法(草案)》违宪争论中法学界的几种学说,分析了宪法与民法之间的规范关系,对宪法的性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当建立宪法监督二元体制的设想。《宪法与民法关系论:物权立法中的宪法问题》对于全面了解和回顾这场违宪争议、厘清宪法与民法之问的关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体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宪法上人的尊严李累 著《宪法上人的尊严》与当初不足九千字的同主题论文比较,有诸多突破和进步。首先,它十分简要地概括和探讨了相关的道德哲学问题,比原论文全面、深入和细致,立论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其次,它对该主题下的相关重大问题(生命权、自由权、平等原则和生存照顾等)也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其中每个问题都堪称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使得《宪法上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第三,视野开阔,对许多国家的宪法理论进行了比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比较关注亚洲国家的情况。第四,它精选并剖析了一些国家宪法文本的表述和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法案例或者宪法事例。这些文本、案例或者事例,既是论证所需要的佐证材料,又有助于提高著作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还体现出宪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社会各界理解宪法学。
-
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中国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创新研究安增科 著综合研究劳工标准问题和劳资关系问题及其调节机制意义重大,既具有国际意义又具有国内意义,既具有经济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从国际意义来看,近20年来,国际劳工标准呈现出从国内问题向国际问题转化、从官方层次向民间层次渗透的趋势。在官方舞台,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
-
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郭绍敏 著国家建设:解释清末宪政改革的新视角;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难以调适的多元认同等。
-
宪法周叶中 编《宪法(第3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宪法(第3版)》共三编二十三章。在认真总结和吸纳我国宪法学20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大丰富和更新了宪法学教学内容,显著地调整和完善了宪法学课程体系。它的出版标志着宪法学教材在世纪之交初步完成了更新换代。《宪法(第3版)》首创了以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宪法实施为主线的宪法学教学体系。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不但详细论述了宪法的概念、历史和基本原则,而且增设七章,分别论述了宪法的制定、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宪法与宪政,从而使宪法基本理论趋于完善。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不但具体阐述了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而且对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对宪法实施理论的高度重视是《宪法(第3版)》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三编《宪法实施》以五章的篇幅,对宪法实施的概念、特点、原则、条件、过程、评价及保障、宪法解释、宪法修改、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秩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廓清了宪法实施理论的基本框架。《宪法(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公民基本义务梁洪霞 著作者选择了一个看似法学“冷门“的话题深入研究了公民基本义务的原理、规范以至其实践路径.用新颖、大胆的理论并借鉴各主要国家的宪法典的公民基本义务规范的内容、存在形式、具体适用.特别是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系统援引分析。《公民基本义务:原理规范及其应用(一个宪法学的视角)》对公民基本义务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具体为原理、规范和应用。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揭示了公民基本义务领域非常重要的三个问题:公民基本义务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充分展现了公民基本义务存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公民基本义务:原理规范及其应用(一个宪法学的视角)》采取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角度论述了公民基本义务领域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性观点.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
宪法监督程序研究陈冬 著《宪法监督程序研究》从理论阐述、比较研究、类型划分、制度分析等角度展开,既有着理论的深究与探索,又有着制度的探微与勾勒,还有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有对实践的考察与评析,全景式、全方位、全角度地对如何构建宪法监督程序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凡二十万言。
-
权利话语的生长与宪法变迁张烁 著“权利”作为一种重要的话语范畴,已与人格独立、自由社会、市场经济、宪政法治等观念发生联结,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权利话语的生长与宪法变迁》针对个具体的法律范畴在中国的译介、移植以及使用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探讨一种西方文化产品是如何在中国人的创造活动中演变成一个中国文化产品,以求更好地理解当下宪政建设中的法律现象。《权利话语的生长与宪法变迁》作者张烁认为必须把文化因素纳入到对制度法律问题的思考中去,希望在文化比较问题上保持着适当的中立,以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手段,考察西方宪法知识图式中的核心概念“权利”是怎样被移植到中国,在近现代语境中发生了怎样的文化上的译释实践,以及传统法律文化如何制导人们对权利的理解与相关的宪法制度设计等一系列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释义及问题解答乔晓阳,张春生 编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对选举法进行了1979年重新修订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这次选举法修改,重点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同时对选举法的其他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为了便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选举法,我们在2006年修订版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释义及问题解答文新编版)》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一是针对2010年选举法的修改,重点对修改的背景、内容、意义进行阐释和解答;二是结合近年来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选举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解答;三是补充了部分国外选举制度及其最新发展的情况,以便读者在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同时,能够对国外选举制度有所了解;四是增补了2005年10月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与选举法有关问题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