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宪政与人权指南张千帆,曲相霏 编《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宪政与人权指南》共九章,分为“人权保障”和“宪政制度”上下两编。上编五章介绍了权利的基本概念,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权利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根据权利的属性,《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宪政与人权指南》分别讨论了以消极权利为主的“个人权利”、以积极权利为主的“社会权利”以及对于实现两者都不可缺少的“政治权利”,包括表达自由、选举权和公民直接参与法律与政治过程的权利。下编四章则探讨了政府权力分配,介绍了纵向与横向分权等基本概念,并分别论述了立法、行政与司法机构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宪政与人权指南》体系完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既全面介绍了一般理论和他国实践,又紧密结合中国现实问题和社会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宪政与人权的基本知识,适合作为大学基础与通识课程教材。
-
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张英洪 著《给农民以宪法关怀》鲜明地将农民与宪法联结起来,以宪法视角集中讨论了当代中国农村和农民诸问题,拓展了农民问题研究的新视野,提升了农民问题研究的新境界。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就是要正视农民是共和国公民这个基本常识,就是要充分尊重、保障和实现宪法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宪法修改与宪法变迁论(德)耶利内克著格奥尔格?耶利内克教授的《宪法修改与宪法变迁论》是最早对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进行体系性研究的论著之一。他认为,德国国法学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法学素养,需要通过政治学研究予以进一步补充和推动;在探讨处于国内外关系处于急剧转型中的宪法和政治生活的关系时更是如此。并且,还敏锐指出,国家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们虽受法律调整却非法律的创造——尽管人们可能希望宪法“万世不易”,并设置了刚性的修改程序,但它不仅可能因革命、制定法或其他方式而被修改,也可能因解释、政治必要性、惯例或者权力不行使而发生变迁。在对欧美各国议会制发展史作了进一步考察后,他指出,由于存在诸多缺陷,议会制的发展必然导致政府权力的强化,不过,即便议会制的政治价值大幅缩水,也没有谁能为先前的专制权力招魂复魄,议会也不会从形式上完全销声匿迹;更何况,新闻媒体、公民投票以及人民团体等直接民主力量的日益发展,已进一步取代和限制了议会的作用并影响和变革着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
中国宪法三十年李林,莫纪宏 编2012年是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三十周年。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国家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宪法三十年(1982-2012)(套装上中下卷)》共三卷,在梳理了关于宪法起草过程的立法资料及背景的基础上,约请我国著名法学家撰稿,评述现行宪法实施中的成就与作用,记录30年来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并探讨今后的完善路径。同时,本书配有音像制品,使资料更丰富,讲述更为生动,通过多种载体的表现,产生的影响也更大。这是一部向十八大献礼的三卷本文集。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为此,中国宪法在1988、1993、1999、2004四次修正,宪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宪法学理论工作者围绕现行宪法发展撰写了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对于推进理论创新,提高社会各界维护和遵守宪法的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由社科院法学所组织法学家们共同总结反思这部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一部宪法”对中国社会所实际起到的作用,及其对未来中国发展所能扮演的角色,是必要的。《中国宪法三十年(1982~2012)》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从中国宪法学理论研究、宪法国际交流、宪法重要理论发展等方面总结展示了八二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进展。中卷以“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为题总结宪法制度和理论的发展,为党的十八大之后进一步宣传和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卷围绕具体的宪法制度展开,包括上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下编“宪法实施与法制统一”。中国宪法的实施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下卷总结了三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并就如何进一步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充分和有效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提出了许多建议。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宪法实施的重心将是如何以宪法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此外,法律体系建立后,法律法规如何与宪法“不抵触”,如何进行有效的立法监督等等都是保证法制统一的崭新课题。对此,下卷进行了系统研究。
-
受教育权宪法规范论杜文勇《受教育权宪法规范论》梳理了受教育权的历史,阐述了受教育权的概念、内容及其宪法属性,论证了受教育权入宪的正当性。随后,以宪法文本为中心,重点分析了受教育权宪法规范的结构和效力。特别指出,我国宪法中的受教育权规范,从整体上蕴含着对国家义务的涵设。同时,结合现状,揭示了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上,国家义务的旅行还存在诸多缺陷,他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给予实质回应,唯此,才能使受教育权宪法规范的效力不致落空。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释义李承军 著《临夏州六五普法教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释义》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密联系临夏州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相结合,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相结合,与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结合,与州委州政府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相结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自治条例》进行了释义。
-
法诉讼的中国探索谢维雁 著《法学前沿论丛:法诉讼的中国探索》立足于中国的宪政实践,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法学前沿论丛:法诉讼的中国探索》从宪法诉讼之理论基础、宪法诉讼模式比较论、中国宪法诉讼存在论、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建构等方面作了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典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本系列涵盖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收录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常用的部门规章、司法文件和请示复函。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重要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还附有“导读”、“参见”、“条文注释”、“文书范本”和“典型案例”等内容。
-
宪法故事(美)道夫 主编,李志强,牟效波 译《宪法故事(第2版)/美国法律判例故事系列》编著者迈克尔.C.道夫Michael C. Dorf。《宪法故事(第二版)》对15个美国宪法中重要的判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深度分析了这些判例,讲述了这些案例的故事,并说明了每一个案例的背景,还指出了这些案例在美国宪法构架中的地位。这些案例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领域,分别是宪法结构、平等与宪法、宪法与自由。《宪法故事(第二版)》可读性强,虽然有些案例有暂时性,但更多的案例有经典的价值,虽然不能通过这些案例了解美国宪法的全貌,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可读性强的判例,理解美国宪法的最重要方面。
-
宪法为何重要(美)图什内特 著,田飞龙 译一个屈指可数的法律学者对我国最为关键的一份文件展开了雄壮有力的重估。在这部令人惊叹且极不凡俗的作品中,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马克·图什内特提出了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产生了一个完全意外的答案。他认为,宪法重要,不是因为宪法框范了我们的政府,而是因为宪法框范了我们的政治。他坚定地表明政治家和政党——而非最高法院的裁决——是我们的政治体系中宪法变迁的真正引擎。这一预言式的教诲将会鼓舞所有的公民,他们采取直接的政治行动来界定和保护作为美国人的权利与自由。与其它法律学者将宪法单纯理解为美国民主的蓝图不同,图什内特教授聚焦于宪法作为政治论辩之制度性框架的具体方式。政府的每一分支都从宪法中汲取实质性灵感和程序性结构,但只有在存在落实有关变迁方案的政治意志时,这些分支才能够影响宪法变迁。因而,图什内特对宪法的政治理解并不要求公民们为了改善民族处境而关注最高法院每一个裁决的所有细节。相反,通过呈现国会与总统的关键性事实以及当下宪政体制的基本性质,他的《宪法为何重要》不仅揭示了宪法为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而且——可能是更为重要地——揭示了宪法是如何显得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