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瑶族张原|主编藏族,是中国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云南省的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丽江、贡山等县,全国藏族人口459万,今天云南藏族人口约12.8万。藏族统一自称博巴。藏语中博即力博,与汉文献中的记载吐蕃同音;巴即人之意。聚居在云南西北部的藏族自称博巴,汉族称其古宗,纳西族称其古孜,白族称其各弱,彝族称其俄祖。不同的他称都有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故有学者认为云南藏族是古代羌人中较早定居西南地区的部落之一。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安多、康三种方言。云南藏族语属康方言。由于聚居区的不同,又有中甸、东旺、德钦、维西等不同地域的语音差异,但语言都能相通。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藏族先民参照梵文创制了拼音文字,经过不断修订完善,成为藏族的民族文字,既藏文,一直沿袭使用至今。在卷帙浩繁的藏文经典中,保存了大量的史地、天文、医学等著作和民间传说。
-
锡伯族嵇南,吴克尧著相传锡伯族人在穿超大兴安岭时,因山高谷深,行进困难。这时出现一形似马、声似牛、行走如飞而善解人意的神兽,被称为瑞兽,后来演变成马神海尔堪玛法。锡伯族爱马,认为它通灵性,通人情,能知义报恩,洁白如雪,英俊吉祥的白马形象、象征锡伯族奋发向上,和平友好,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
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翁独健主编《中国文库?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套装上下册)》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通史性著作。全书以中国有史以来的少数民族为主,联系华夏汉民族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既记述各民族自身的生成与演化,又叙述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同时概括出了各个民族盈虚消长和兴衰治乱的特点和规律,是中国民族关系研究领域中一部重要著作。
-
毛南族莫家仁著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收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图片图书之一。<
-
往事温柔孙庆著每当我们讲起“犹太”这个民族时,对他们不幸的悲叹有了,对他们厄运的同情也有了;对他们的顽强称许很多,对他们业绩的盛选购更是丰富。我们还需要些什么呢?在对这个民族的认识和理解充满着太多的疑问和假设之后,透过岁月长河的无情流变,我们还能找到新的故事题材吗?我们还能在历史的层层氤氲之中发现一丝令人惊异的神秘线索吗? 是的,我们能! 那就是我们与他们,我们这个东方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与他们这个西方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遥远的、或许还是在不可知的年代,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神奇际遇。 本书就是讲述犹太人在中国生活并受到礼遇,最后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的故事。
-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李文海主编本书对民国时期的中国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讲述了云南民族调查报告、海南岛之苗人、凉山夷族的奴隶制度等10部分。
-
水族陈国安著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收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图片图书之一。<
-
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卷揣振宁,华祖根 编一、《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每年出版一卷,目的是对本年度民族研究学科所取的主要成绩和进取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和评价。二、《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卷由十个栏目组成。《民族研究百年回顾》专栏分别回顾了20世纪清史满族史研究、维吾尔族史研究、西藏历史研究的概况。此外,还设有《学科研究进展概况》、《学术热点问题座谈》、《学者访谈》、《年内逝世学者介绍》、《网络开发与发展》、《学术活动》、《国外研究动态》、《书目·索引》及《附录》。<
-
中国民族史料汇编潘光旦编著;潘乃穆等整理《中国民族史料汇编》正文使用繁体字。摘录资料字体一般从原书,对异体字各存其旧,如疆、強、强,于、於、脩、修,柰、奈,莋、筰等。附录日记用简体字。摘录中带[]号处表示非原文,方括号为编纂者根据上下文所加。摘录正文中带()号处,圆括号内或为原注释内容,或为编纂者所加说明。摘录资料正文中遇省略处均用省略号(……)。摘录注释文字多有缩省,未用省略号。“总录”部分后的个别民族分类资料,按族类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各题目下之资料片大体按内容时间先后排列,原抄录卡片之相邻而片目。但原录于同一张卡片上的各条资料,保持原顺序,不予拆分颠倒。
-
诗意的生存朱慧珍,张泽忠等著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是一个爱美,善于审美的民族,是一个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民族。那宏伟壮丽,造型独特的侗族鼓楼,独具一格的侗族风雨桥为世界建筑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那优美动听的多声部侗族大歌饮誉国内外,它们与侗族民歌、琵琶歌、款词、侗戏、侗族歌舞、侗族民间传说故事以及侗族服饰、侗族工艺品等构成多姿多彩的侗族艺苑。丰富多彩的侗族民俗也充满了审美的内涵。本书试图以生态美学为指导,用文化人类学、生存美学、生命美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论对侗族审美生存状态进行全面透视,从而揭示侗族审美生存的特征,论述侗族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侗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侗族与其他民族的共生荣关系,以及侗族的艺术生存方式。并进一步讨论在现代语境下侗族审美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