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记忆整合魏乐平 著《记忆整合:滇西北藏族村庄民族志研究》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全书采用了多点民族志的观察方式,两副衬托一正。主点是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为藏与纳西两族杂居。副点一是维西县白济汛乡小维西村,为傈僳族与藏族杂居;一是贡山县丙中洛镇白汉洛村,为怒、藏杂居。前两个村庄在澜沧江边,后一个村庄在怒江边。通过精心编织,层层叠放,克服以偏概全痼疾,立体展现材料,在历史演变、生计模式、婚姻制度、社会组织、风俗文化与宗教信仰六个层面上说明三教(藏传佛教、天主教、东巴教)并存、六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怒族、汉族)共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现象。
-
达斡尔族通史景爱 编达斡尔是中国现今56个民族之一,全国只有13万人,是少数民族中的小民族。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前曾把达斡尔视为蒙古分支,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存在,引起了达斡尔人的不满,不利于全国民族大团结。以前出版的达斡尔著作,多为篇幅短小的知识性读物,对达斡尔的记述很不系统和全面,无法准确了解达斡尔族历史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有鉴于此,本书经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并经详尽研究整理,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达斡尔的由来、与邻族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纠正了以前的种种误说和民族偏见。正本清源,为国家制定、实施有关民族政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以后达斡尔族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作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填补了达斡尔族历史的研究空白,有较好的出版价值和社会意义。
-
元与世界班布尔汗 著这是一本详细讲述元朝及与之相关的世界的历史图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的多元复合时代,上层政权封建贵族与皇权集权并行,社会治理重商宽纵。其所处的世界也纷繁复杂,各个文明都处于十字路口,准备选择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各文明的交流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各种思想、信仰相互融合、碰撞,新的文明在其中孕育。这混乱又充满生机的时代,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颇为陌生。青年学者班布尔汗从读者的各种疑问入手,详细剖析关于元朝与其所处世界的种种历史细节。
-
两唐书吐蕃传译注罗广武 译一、旧、新唐书《吐蕃传》各有两万多字,是迄今为止记述吐蕃早期历史的最详尽的文献资料。鉴于两篇《吐蕃传》都很长,因此据旧、新唐书所载,将两篇《吐蕃传》各分上、下部分,予以注释和全译。二、注释内容主要包括:年号、地名、人名、职官、生僻字词等。三、对年号注释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四、对地名注释今之所在。为便于读者查找,在注明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同时,亦注明所在的地、市、州。五、对人名注释生平简历。对吐蕃的赞普及有关重要人物,尽可能标明藏文原名(拉丁字母转写)。六、对文武职官,除作具体解释外,亦对唐代官制(中央的三省六部九寺卿,地方的道、州、县)、兵制(前期的府兵制,后期的募兵制)作必要的介绍。七、对原文进行全译时,结合校勘情况作了适当改译,以免将错就错。为阅读方便,对地名括注时,仅注明今之所在及省区市,省略了地市州。八、附录“吐蕃赞普世系、唐朝皇帝世系公元纪年对照表”,以清眉目。九、参考文献附于书后。十、为了读者查找方便,书后另附有关地名、人名、职官的索引。
-
希腊人[英]H. D. F.基托(H. D. F. Kitto),兰莹 译世界上向现代读者介绍希腊世界的图书数不胜数,但基托的《希腊人》一书堪称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本书用英式散文的风格,向我们介绍了形塑和建立了一种新的独特生活方式,即城邦式民主政治的那群人。作者频频引用希腊人自己的话来向我们展现一群人形成一个国家、国家的本质、荷马的影响,以及城邦制国家的兴衰等,是对古典时期的深入研究,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希腊人思想、神话和宗教、生活和性感的富有启发性的图景。
-
德国和捷克藏贵州苗图吴雅迪 编本书所收“苗图”德国藏本分别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本(柏林本)、哥达研究图书馆藏本《名人精写苗蛮图》(哥达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贵州图册》(莱比锡甲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卷轴画(莱比锡乙本)及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散页(莱比锡丙本),捷克藏本则为布拉格纳普斯特克博物馆藏本(布拉格本)。
-
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黄西蒙 著本书以解读我国若干项知名“大国重器”项目名称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引,意图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挖掘经典文化意象背后的趣味知识,呈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中国智慧,给读者带来思想与文化的启迪。本书选取了二十二个“大国重器”项目的名字,包括天问、嫦娥、鲲鹏、天宫、祝融等,深度挖掘期其命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知识。全书内容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展现了科技命名的背后,融于中华民族血脉基因中的文化精神。
-
九色鹿·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美] 丹尼斯·塞诺 著丹尼斯·塞诺(1916~2011)是20世纪后半期欧美内亚语言与历史研究的泰斗级学者,其影响至今不衰,依然是同一领域数辈学者赶超的对象。本书在塞诺自己推荐的以英文撰写的内亚史论文中选出20篇予以汉译,可以稍稍反映他在内亚史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书后还附有塞诺自己编订的论著目录。
-
命以镌石琼英 著本书是作者在自己家乡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玉树自治州结古镇新寨村,经过为期13个月左右的田野调查后撰写的村落民族志。本书由导论、正文及结论三部分组成。导括本书研究的缘起、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等。正文分五章:章介绍了新寨村的空间分布、村名的由来、“七户人家”传说及村落历史等情况;第二章对新寨村的人口、婚姻和家行了详细的调查;第三章以“吉哇”组织为研究,对新寨村历和现有的社会组行了梳理;第四章从嘛呢石刻制对村民们生计产生影响的原因和过行了分析;第五章论述嘛呢石在新寨村内村行的交换情况。在本书结语中,作者指出,嘛呢石作为文化产品,通过在新寨村内村行交换,对村民们的生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村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
-
昆吾人西迁哈密研究李文涛,李麦产位于我国新疆东部的哈密,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显赫地位的宝地。在恢弘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哈密成为中原王朝进出“西域”的重要节点以及经营新疆的关键支撑,是中西文化文明互动互鉴、交流交融的“锁钥”“咽喉”,寻觅哈密这块土地上的人类活动迹象及其历史遗存,具有一定的考古和史料价值。昆吾人在公元前1600 年,经历河西走廊,纵跨千万里,来到哈密,在此定居、开发、繁衍,成为目前所知的在哈密地区早留下清晰身影、准确族属名称的开发者、居住民。作为夏商时期较为活跃的一支族群,昆吾族群对夏朝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共有8个篇章,通过串联夏、商时期的一些考古材料(如遗迹、遗址、遗物等),通过比较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哈密地区的天山北路文化与焉不拉克文化文化,以及处于它们中间的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之异同,坚持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适当借鉴民俗学和人类学等方法,系统梳理文献中关于昆吾族群的族源、嬗变等内容,并从考古学角度对昆吾族群向西北移动并到达新疆哈密地区的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研究昆吾族群及其迁徙至哈密,可以让我们对先秦史以及哈密本地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研究夏商等历史、认识先秦族群移动,以及研究东天山历史等,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