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丘吉尔论民主国家丘吉尔 著;刘会梁 译本卷主要描述在1688—1789年间,有三次革命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发展。英国“光荣革命”将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逐出大不列颠群岛,从而让英格兰陷入与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兰西的长久恶斗中;美国独立战争使英语民族诞生出另一个国家;法国大革命则向欧洲宣扬有关平等、自由与人权的理念。丘吉尔将参与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如威廉三世、路易十四、乔治??华盛顿等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外,还叙述了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影响。
-
格萨尔研究论集王沂暖 著《格萨尔研究论集/现代中国藏学文库》共收录研究格萨尔的文章15篇,这些文章多为作者单独撰写,包括对“格萨尔”形象的原型、发展、相关故事,《格萨尔王传》的众多文本及流传,以及有关格萨尔的研究情况等,大多都已公开发表过。
-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汪荣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为典型。“蒙古历史叙事”是跨民族的历史书写,其中既有蒙古族作家的参与,又有汉族作家的参与。由于题材和内容的相似,“蒙古历史叙事”已经构成了自身的文本序列和文学史脉络。本书在多民族比较诗学的视野下,通过跨学科方法的使用,对“蒙古帝国叙事”进行了深入分析,凸显了“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
-
画说老沈阳吕洪臣 编作者生于沈阳,长于沈阳。半个世纪,见证了城市的巨变沧桑,也在图片和稀有的影像裹寻找老沈阳的时光。《画说老沈阳》收录500余幅速写,展现作者心中的老沈阳。
-
契丹历史编年姜维公 著暂无相关内容
-
南方民族史新说吴永章 著《南方民族史新说》以苗、瑶、畲、侗等南方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特征、特有的政治制度(如土司制度)等方面为主线,引经论典,用大量古籍文字,论述南方诸族的重要研究问题,对一些重要事项进行重点评说,深入分析,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解决了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几个重大疑难问题,具有较高学术参考价值。
-
渤海历史编年姜维公 著暂缺简介...
-
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美)班茂燊(Marc S.Abramson)唐代是中华民族的关键转变期,*终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唐代中国与亚洲内陆的关系密切,与当时的突厥、吐蕃、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各民族关系*其复杂,其处理方式凸显了中央政府高超的政治能力。大唐盛世令人神往,民族认同在其中扮演了*其重要的作用,而宗藩体系就是其基本体现。这本由班茂燊*、耿协峰译的《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引述政治文献、宗教论述乃至文学作品,探究唐帝国与周边民族的认同变化,分析朝廷如何寻求吸纳其他民族,以确保其帝国影响力。作者指出,从儒家精英、佛教徒到蛮族将领,唐代各团体都力图打破模糊,界定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唐王朝寻求吸收各民族,以确保帝国的团结,同时力争确保民族性,其政治手段值得赞扬。本书总结了唐代如何实现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新界定,并*终为现代中国的形成奠定基础。
-
民族史研究 第13辑彭勇《民族史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历史学类专业学术文集,突出民族史研究的特色,《民族史研究(第13辑)》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发挥高校智库的作用,历史文化学院充分发挥本院的民族史、中国史的传统优势,积极建设有特色的世界历史学科,在国家民委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2015年开始,获准历史学实验班(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本科专业招生.以期培养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高层次研究和应用型专业人才。本辑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专题,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第一部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专题研究”共收入论文11篇,内容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其中,关于唐代2篇。陈楠教授关注的是唐代中印关系史,《唐梵新路与西域求法高僧》据汉藏相关文献记载,对唐蕃和亲、唐梵新路开通及沿此路西行的求法高僧等相关史事做了系统研究;李鸿宾教授的《疆域·空间:唐朝权力博弈的场所》关注长城地带农耕与游牧带的南北互动、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与唐朝的关系网络。
-
河北回族古籍总目提要吴丕清本书按“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刚要的要求,对河北省的回族古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涉及的种类更广泛,内容更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