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汉朝匈奴四百年琴心 著两汉四百年,与北方的强邻匈奴的关系可谓“相爱相杀”。西汉刚一成立,就与匈奴发生战争,却遭到“白登之围”的重大挫折,不得不长期实行和亲政策。西汉经过长期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在位,才反击匈奴,取得大漠决战的胜利,同时经略西域,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从而确立了汉朝对匈奴的优势。此后,汉匈之间关系反复无常,直到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被曹操扣留于中原,而汉献帝最终被迫让位给曹丕,汉匈这对对手终于是“相偕而亡”。本书讲述的是汉朝与匈奴长达四百年和战博弈的历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胡玉春 著,张久和,刘国祥 编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充分肯定匈奴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探讨匈奴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匈奴的族源、历史变迁、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民族关系、文化习俗和历史作用等。《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内容简明易懂又不失学术性,是一本关于匈奴历史的简明学术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乌桓卷张久和,刘国祥何天明 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乌桓卷》从七个方面对东胡族和乌桓历史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内容涉及乌桓史文献史料、研究概况,乌桓族源,历史变迁,经济类型,社会组织与管理要素,与游牧诸族和中原政权的关系,习俗与原始崇拜和信仰。研究者针对乌桓源流、乌桓山以及学界有争议的一些历史问题展开讨论,并对乌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给予肯定。
-
玛牡特依罗蓉芝,罗家修 著《玛牡特依》是彝族古代有名的教育文献。“玛”彝语“教、学”之义,“牡”为“做”之义,“特依”是“书”,直译为“教做书”。《玛牡特依》根据男性公民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规定了人们在什么时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是一部集彝族先民之智慧、知识、经验并以此教育后人怎样做人的经典文献,它包罗了彝族社会历史、思想发展、文明进步、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彝族先民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集。
-
六盘水苗族志六盘水市苗学会 编本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着“求实存真、经世致用”的宗旨,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载苗族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反映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21年2月28日止。某些延续性较强的内容,时限适当上溯,越境不记。图片下延到2021年2月28日。图片力求真实可行,全面反映苗族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本书全面介绍了六盘水苗族的自然资源、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习俗、文学艺术、教育等。
-
盛乐遗珍陈永志,李强,闫安 编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古城,据史料记载,盛乐古城所处地区在两周至春秋时期为猃狁、北狄居住的“襄”地,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云中郡,汉为定襄郡成乐县,北魏时为盛乐都,唐代在此设立单于大都护府,辽代为丰州振武县,元代为振武城,明代属红城卫。盛乐古城考古发掘出土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以及辽金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间没有缺环,与史料的记载相吻合。历史年代久远,历史序列也最为完整。盛乐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可以说是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提供了一批鲜活而又完整的实物资料,意义重大。
-
战火中的青春祁向东 著战争的阴霾早已远去,枪林弹雨过后硝烟散尽,当年惜懂青涩的少年,变成了霜华满鬓的老兵,但他们信念如炬、九死未悔,永远不变的是一颗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红心。
-
傈僳学史料丛编 第三卷鲁建彪 著《傈僳学史料丛编》是次系统、全面整理傈僳族史料文献,为傈僳学研究做了基础性工作,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很好重大。该丛书所收录的史料包括各种正史、别史、实录、方志、档案、碑刻、年谱、游记及田野调查资料等,内容广泛且丰富,对研究傈僳学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卷收录了近现代关于傈僳族的田野调查资料。
-
藏学学刊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编《藏学学刊》作为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藏学学术研究园地,致力于藏区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藏族历史与宗教、西藏考古与艺术以及与藏学相关的诸多方面的研究,设有论文、译文、书评等栏目,语言以中文为主,兼及英文。
-
傈僳学史料丛编 第二卷鲁建彪 编《傈僳学史料丛编第二卷》是傈僳学资料丛书。该丛刊所收录的史料包括各种正史、别史、实录、方志、档案、碑刻、年谱、游记及田野调查资料等,内容广泛且丰富,涵盖了台湾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民情、文化、法制等各个方面,对研究傈僳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