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马背上的民族布和朝鲁 编《马背上的民族(套装上中下册)》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的“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社科普及类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分为制度文化卷、物质文化卷和精神文化卷三卷。《马背上的民族(套装上中下册)》从我国北方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匈奴、鲜卑、突厥、回纥、柔然、党项、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诸多马背民族人手,介绍其各种社会制度、物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灿烂的文化遗产,阐明其传互鉴承关系,说明其在促进民族融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出的贡献。《马背上的民族(套装上中下册)》既突出知识的普及,又做到学理性介绍,既梳理了历史的脉络,又关注到了当今的价值,是一部很好的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马背上的民族(套装上中下册)》也是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实施的弘扬和研究马文化和“蒙古马精神”诸多课题成果中的一项。
-
追寻我们的根源姚大力 著这是一部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选编,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佳作。内容共分为四组:第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的形成和鲜卑拓跋部早期历史的书写之中的作用问题。
-
帝国的暮光鲁大维 著,李梅花 译进入14世纪,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随着蒙古帝国的式微,出现了大范围的骚乱。本书对蒙古帝国衰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勾勒了14世纪60年代东北亚各方势力,即帝国皇室、高丽王室、中原地方武装和叛军首脑在跌宕起伏、暗潮汹涌的风云中此消彼长的变迁过程。
-
清代准噶尔史话袁灿兴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在部落间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各种机缘,最终胜出,称雄于草原之上。草原已不能满足准噶尔人,他们向大清王朝发起了挑战。准噶尔人一次次的挑战,只能刺激起康熙、雍正、乾隆对武力的欲望,于是一次次的战事展开。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加上准噶尔无穷的内乱创造的契机,大清王朝三代帝王不懈努力,最终平定准噶尔。本书以时间为轴,叙述了准噶尔的兴衰史。
-
中国人的性格(美)明恩溥暂缺简介...
-
西夏学暂缺作者《西夏学(第12辑)/第四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河西历史文化研讨会专辑·上》是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杜建录主编的西夏学界专家学者的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西夏文献研究、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辽宋夏金民族关系研究、书评五个部分,是全面反映近期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西夏学的主要成果的论文集。
-
第五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世界的信使杨志娟 著本选题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结题成果,以元代和明代回商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研究了此期间回商的活动全貌和历史变迁,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究。全书从族群构成、商业活动、宗教文化等多视角讨论了回商从元到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回商在元代达到高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进入明代后又实现了重大的经营转换。作者并将这一发展转变放在回族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考察,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探讨了商业转型对回族民族形成的重要意义。
-
游牧民的世界史[日] 杉山正明 著,黄美蓉 译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欧亚大陆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主要舞台。而欧亚大陆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实是游牧民与农耕民数千年的共存、交往、冲突及融合。公元前6世纪,动员70万兵力的波斯大流士败给游牧民的斯基泰。公元前200年发生在东方大陆的白登山之围,则是刘邦被匈奴一族围困七天,最终以和亲和岁币脱困。此后1000多年,欧亚大陆崛起的游牧民族有突厥、鲜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等。鲜卑的北魏率先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纷乱的割据政权。而突厥一度影响了隋唐政权的兴起与发展,唐太宗李世民身上的游牧民血统让他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契丹与女真强大的战力给宋朝带来的压力,使得宋代甫一立国便一直强调胡汉之别。13世纪的蒙古帝国更是书写了游牧民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然而大航海时代以来建立的西方海洋文明视角,以及汉人正统的王朝史观,使得游牧草原民族被边缘化,忽略了游牧民曾主导或引发了欧亚大陆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诸多变革的史实。从前在历史中作为边缘性存在的游牧民,在本书中担任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杉山正明超*了以西欧、中国为中心的视野,描绘出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将游牧民“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因此,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余陶生《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在查阅文献和“点面结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挖掘与梳理了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内容,分析了这些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及现实处境,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有效传承与利用这些文化的对策。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化带来土家人生活的巨大变迁,但该地农业、林业、饲养业依然在发展,民众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特定生存框架的约制,传统生活逻辑依然在延续,传统生态知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应该在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实现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