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盛乐遗珍陈永志,李强,闫安 编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古城,据史料记载,盛乐古城所处地区在两周至春秋时期为猃狁、北狄居住的“襄”地,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云中郡,汉为定襄郡成乐县,北魏时为盛乐都,唐代在此设立单于大都护府,辽代为丰州振武县,元代为振武城,明代属红城卫。盛乐古城考古发掘出土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以及辽金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间没有缺环,与史料的记载相吻合。历史年代久远,历史序列也最为完整。盛乐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可以说是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提供了一批鲜活而又完整的实物资料,意义重大。
-
彝族文化与三官彝寨谢定国 著《彝族文化与三官彝寨》从“彝族历史文化”、“彝学研究精选”、“水西文化”、“大屯土司文化”等方面多方面多角度对彝族文化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彝族是中国西南的主要世居民族之一。彝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丰富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珍惜、保护、研究并传承下去。“彝族历史文化”介绍了以父子连名制特征的彝族历史;“水西部文化”介绍了水西部的由来及历史发展;“大屯土司文化”介绍了大屯形成及其代表人物。很后,介绍了彝族的个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三官彝寨的文化及其特色。
-
海南苗族传统文化海南省民族学会 著此书为一部画册。通过搜集和拍摄的图片资料,以画面的形式呈现海南苗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事项。对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具有意义。
-
逝去的帝国宇信潇 著契丹帝国,享国300余年,曾盛极一时,它东起渤海之滨,北至西伯利亚,向西曾一度远至西亚,为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一度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代名词。 契丹帝国一国多制、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为亚欧大陆北部草原文明与南部农耕文明的融合探索出了新的道路,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为后来的金、元、清三代一国多制、因俗而治的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
草原帝国准噶尔袁灿兴 著以时间为轴,叙述了清代我国西北地区草原帝国准噶尔的兴衰史,叙述了清王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准清战争,这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并将其纳入版图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式打响,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宣告结束,长达七十年。清朝统治者统一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剿抚并用,为国家统一而战。
-
藏族传统文化百科李旭练 等 著通过此书,读者可以饱览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上所创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一些有争议的观点,通过研究、考证、正本清源,正确引导读者。本书收录具有高原特色的藏族传统文化词目近1300条,使读者在获得较大信息量的同时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和阅读时间。
-
玛牡特依罗蓉芝,罗家修 著《玛牡特依》是彝族古代有名的教育文献。“玛”彝语“教、学”之义,“牡”为“做”之义,“特依”是“书”,直译为“教做书”。《玛牡特依》根据男性公民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规定了人们在什么时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是一部集彝族先民之智慧、知识、经验并以此教育后人怎样做人的经典文献,它包罗了彝族社会历史、思想发展、文明进步、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彝族先民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集。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契丹卷冯科 著,张久和,刘国祥 编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早在4世纪中叶便见之于史,曾建立契丹-辽政权。《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契丹卷》主要是对契丹族名、族源以及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活、对外关系、文化习俗等进行研究论述,以求呈现至今研究比较薄弱的契丹早期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脉络。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拓跋鲜卑卷梁云,白劲松 著,张久和,刘国祥 编拓跋鲜卑为鲜卑一部,属东胡后裔。《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拓跋鲜卑卷》依据文献史料,结合考古学、民族学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前鲜卑拓跋部的历史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内容涉及拓跋鲜卑的名称与来源、历史演变、经济生活、文化习俗、与诸族及诸政权的关系、呼伦贝尔地区拓跋鲜卑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等方面,是一部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学术专著。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回鹘卷吴飞 著,张久和,刘国祥 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回鹘卷》是关于古代回鹘人在漠北活动历史的著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回鹘卷》分为七章,分别介绍了与漠北回鹘有关的史料概况、20 世纪国内外回鹘史的研究历程、回鹘族源、族名、历史源流、民族关系、政治军事、文化习俗诸方面内容,对于读者了解和研究回鹘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