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知不足斋序跋题记集录季秋华 编辑《知不足斋序跋题记集录》收录鲍廷博古籍序跋题记180余篇,按所涉古籍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并编有鲍氏知不足斋序跋题记系年和人名书名等综合索引。附鲍氏题跋书影130余种。鲍氏序跋题记内容广博,涉及作者家世、著作内容、版本考订、递藏源流及文人交谊、书林掌故、个人感怀等,是研究古籍、版本目录学及鲍氏藏书的重要资料。
-
《钱币刍言》整理与研究王瑬原 著,马陵合 校注《整理与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大量摘录信函,并且针对不同观点,用按语的方式进行 辩驳。为能清楚地加以辩别,对于信函本身内容和作者按语分别使用了宋体和楷体,以示区分。本次校勘选定最为完整的版本,根据现行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目前,最为完整的版本是1837年刊印本。为保留原书格式,并没有对三本书的内容按序进行章节编排,但在书前制作了较为完整的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
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张利张利是一位智力聪敏而又勤奋的青年学者,她的《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宋代司法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不仅突破了司法研究的传统模式,亦揭示了宋代司法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
-
顧太清词校笺(清)顧太清 著,胥洪泉 校箋东海渔歌、醉蓬莱和黄山谷、念奴娇和姜白石、洞仙歌和刘一止《苕溪词》、水调歌头和周紫芝《竹坡词》、雨霖铃和柳永《乐章集》、木兰花慢和张孝祥《于湖词》、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等。
-
说文新證季旭昇 著此書的長處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是對有價值的各種說法搜羅較為齊備。季旭昇教授熟悉甲骨文、金文以下各階段的漢字及其相關研究成果,與“新證”工作有關的各家意見自然能搜集得較為全面。對大陸讀者來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季教授在書中引用了魯實先、龍宇純等先生的不少學術見解,他們的著作有些在大陸是不易找到的。此書所附十餘頁的《參考書目》,則是學者作進一步研究的指引。第二是著作態度嚴謹。此書無論在說解字形方面,還是在分析音理方面,大都言而有據。在暫時不能得到滿意解釋的地方,不作牽強之論,十分難得。第三是全書體例得當,便於初學。此書依據《說文》收字次序編排,學習研究《說文》和古文字的讀者使用起來相當便利。作為一部帶有工具書性質的著作,既客觀嚴謹,有學術前沿性,又深入淺出,有較強的可讀性,這也是很不容易的。
-
国故论衡章太炎 著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人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三、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七、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口”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
马氏文通马建忠 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
秦简逐字索引张显成 主编《秦简逐字索引》对所有出土简帛进行索引编制。工作是先做校释,对每一种简帛,均在充分吸收整理小组释文及时贤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格查核图版,仔细校释原释文,订正其错误,并对原释文为便于排印而改为通行体的字,一一恢复原字,力争使校订后的释文成为集大成的整理成果;在校释的基础上再进行逐字索引的编制。故项目成果既是百年来出土简帛整理释读之集大成成果和构建简帛语料库的重要成果,又是简帛学界的重要工具书。
-
1877年版大英博物馆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英)道格拉斯 编此书为珍稀文献,诞生于130多年前的1877年2月,相当于清朝光绪三年,由英国哈福德史蒂夫?奧斯丁父子出版社出版。 此书是一部记载古籍收藏的罕见“书目”,著录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在1877年以前,“于不同时间、不同条件”所“收藏”的大约20,000册中国古籍,其中有中国历代刻本古籍、敦煌写本及绘本等,比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最早版本在书中就有记录。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此书著录的中国古籍就有大量的珍稀古籍。书中记载的大英博物馆中国古籍的来源之一“是1843年,英国皇室将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中国图书赠予图书馆”。由此,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入手,去了解和考察鸦片战争中流失到英国的中国古籍的具体书目和数量。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所在。 此书目录按作者名的首字母顺序编排,作者名和书名基本都有汉字和英文两种文字表示。原书有索引,但未标明页码。编者根据书中出现的汉文(包括作者和书名等)新增音序索引和笔画索引,标明页码,极便于读者检索图书。中国大量古籍流失海外,其流失的原因和途径折射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国运兴衰。20世纪中国文化遭遇的巨大厄难之一就是中国文物的大规模流失。此书作为100多年前英国学者编写的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籍目录,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这是一本由19世纪英国学者编写的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籍目录,这是历史上在欧洲出版的第一部有关中国古籍的大型目录文献,文献价值极高。三、此书记载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从中国掠夺的古籍,这批古籍的流失,折射了中国百年历史沧桑。这部书由于它著录的敏感,在全球各大图书馆的书目中均难觅踪影。所以此书也是珍稀古籍,其独特之处是为我们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古籍提供依据。四、此书记录的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籍有不少版本价值极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五、此书按原书影印复制,为8开本精装本,页面美观大方,再现原书风貌,很有收藏价值。
-
百将图传(清)丁日昌 辑《百将图传》是一部历代名将图传合集。分上、下两卷。所录人物自上古迄明凡百余人,皆历代名将,选其著名战例,镌图以说明之,一将一图一文。所附版画雕刻精工,生动有意趣,是清末版画的上乘之作。原书初刊于清同治年间,现据江苏书局刊本影印,线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