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向西方学习胡文生著本书共分5编11章,内容包括重估旧文明,国民性批判:医治民族心灵的创伤、呼唤个性解放、理性之光、用理性之光烛照国民的心灵、自由之火等。
-
论语别裁南怀瑾著述简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的章句注流也累代不绝。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就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原书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6年5月出版,迄至1988年,已印了十八版。为弘扬海峡两岸同源的中国文化,兹征得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同意,将《论语别裁》第十八版改排出版,以供研究。编辑推荐《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南怀瑾著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廷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也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的。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目录:编辑前言第一部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一章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二章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第三章密宗的神秘——近于神人之间的龙树第四章密宗理论之依据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密宗三密中的身密第五章人身的内密关于密宗手印的神秘有关人体气脉的奥秘佛学显教与密宗在学理上的异同第六章声音的奥妙有关身密的论辩三密之一的“声密”重视咒语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人类的知识早已了解音声的神秘吗密宗咒语的根据第七章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声音的妙密三字根本咒与人体气机的关系第八章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意密与唯识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第九章意识的神秘之研究再论“音密”与现代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意识建立在唯识学上的意密第十章从世俗到出世——谈意密与观想生圆二次与观想成就观想成就的测验第二部分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第三部分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谢译《印度瑜伽健身术》序《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南怀谨先生著述目录
-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著若于此具体的人生之外,必要再找一个人生真相,那真是宁儒所说“骑驴觅驴”了。我说:“人和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所以如要个人人格,不致分裂,社会统一,能以维持,则必须于互相冲突的欲之内,求一个“和”。“和”之目的,就是要叫可能的最多数之欲,皆得满足。人生之有诗。正如小孩之有游戏。诗虽常说自己哄自己之话。而仍自认其为自己哄自己,故虽离开现实,凭依幻想,而仍与理智不相冲突。诗是最不科学的,而在人生,却与科学并行不悖,同有其价值。作者简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国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简史》等。目录:一种人生观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人生之真相第三章人生之目的第四章活动与欲第五章中和与通第六章性善现性恶第七章理智之地位第八章诗与宗教第九章内有的好与手段的好第十章“无所为而为”与“有所为而为”第十一章人死第十二章余论附录
-
国学研究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本书是由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著名教授袁行霈先生主编的大型论文集刊,它表明北京大学的学者为弘扬我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倡导国学研究的气魄与远见卓识。本书收入的文章,大都由国内著名教授撰写,他们的论文都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代表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水平,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研究水平。主要作者有:袁行霈、张岱年、张世英、赵匡华、楼宇烈、孙静、葛晓音、林庚、何九盈、田余庆、邹衡、宿白、侯仁之、周一良、吴宓、季镇淮等(以目录排列为序),内容涉及国学研究的众多领域。
-
汉代学术史略顾颉刚著顾颉刚作为史学“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本书以作者所擅长和主张的古史辨伪思想与方法,对纷繁芜杂的汉代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并清晰勾勒出汉代学术思想的流变脉络。全书共分22章,对影响当时及后世的阴阳五行学说、封禅说、神仙说与方士、黄老之言、儒学尊而百家黜、经学的繁盛与流变、谶续的造作与流行等,逐一进行了研究和梳理,是了解和研究汉代学术史的必备参考书。本书使用的是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
-
先秦诸子系年钱穆著本书主要内容分四部分,收录了钱穆先生对孔子、墨子、李斯、韩非等先秦各家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思想流变的考订著述。
-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本书是梁启超于20世纪20年代在大学的讲演稿。
-
御选唐诗剑野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37 种;然后是整理图书,由四库馆臣对于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凡七万九千零七十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十余年,共抄出七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经是六十三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朕临御已三十余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责成王际华、于敏中负责此项事务。至乾隆四十三年,《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按照乾隆帝的意愿,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搞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室。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嗣后,大江南北兵祸连绵,文宗阁、文汇阁、文源阁以及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相继遭劫。七阁《全书》仅有三部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另有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毁而未尽,得以据它本补足。而藏于搞藻堂的《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硕果仅存的世间孤本。搞藻堂位于乾清宫北,本为皇帝个人休息之所,他人根本无从涉足其地,所以,人们对于《荟要》所知甚少。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又把《荟要》裹到台湾。 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五百册。由于《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首先,书品精美,质量上乘。如前所述,《荟要》几经战火,已经是天壤间硕果仅存的珍品,不惟如此,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部丛书的编纂费用全部由清廷承担,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 界。据目睹此书的台湾学者说,《四库全书荟要》“字体端严劲挺,纸白墨润,装潢考究,”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世界书局的影印本中得到证实。其次,选编精审,卷帙精约。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佚书,其结果必然是卷帙浩繁,“检玩为难”,而《荟要》的编纂却是为了供皇帝一人御览,故其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四库全书荟要》的体例一如《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所收图书数量却仅为《全书》的七分之一,计四百六十三种,其中,经部一百七十三种,史部七十种,子部八十一种,集部一百三十九种。总计二万零二百八十八卷,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八册。所选图书均为先秦至于清代久享盛名的图书精品,其思想学术、义理辞章俱属上乘。可以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菁华尽备于斯。再次,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自康熙时兴起的文字狱,到乾隆时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仅乾隆一朝,文字狱便有一百三十余起。对于清代统治者来说,他们最忌讳的便是图书文献中有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诋毁满人的文字。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乾隆帝在诏令修《四库全书》的时候,也同时敕令对图书的内容严加审查,收入《四库全书》图书中有关华夷之别的思想言论,均被四库馆臣肆意删改,在这一意义上,清修《四库全书》,虽对于保留、整理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贡献,但与此同时,《四库全书》中也有相当一些图书文献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由于《四库全书荟要》仅供皇帝御览,因此,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至少没有大量删改的必要。由于这一原因,《荟要》收入图书种类虽然仅仅是《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却近乎《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在原本保存、内容真实方面,《荟要》确实远远胜于《全书》。第四,校勘翔实,版本珍贵。《荟要》编纂过程中据以缮写的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这些刻本主要来自于清内府图书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内府藏历代善本和钞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佚书,在内府藏本和民间奉献的遗书中自然不乏宋元时期的旧本。再由于修书馆臣和誊录、校对的人员都具有相当的学识,他们缮写精细,校勘、核对精审,从而使得《四库全书荟要》绝少错谬之处。据统计,《四库全书荟要》用来校勘的图书达五百余种,其中宋本六十二种,金元刊本六十三种,明刊本二百八十八种,清刻本五十种,此外还有《水乐大典》本十八种,仿宋钞本七种,稿本一种。时至今日,《荟要》据为底本的许多宋元刻本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更显得《荟要》版本的珍贵。由于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一睹《四库全书荟要》的真容。因此,吉林出版集团对《荟要》的影印出版,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再辅之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丛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
家藏集刘野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