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赵元任全集赵元任著《赵元任全集》力图通过迄今为止所能搜集到的所有作品,全方位反映赵元任先生的学术成果和人文精神。全集依类成卷,预计刊行二十卷,附载若干张光盘。前十卷基本囊括他的全部语言学著作,后十卷分别收录他的音乐著作、中英文译作、《科学》作品、自传、书信、日记、音像制品等。每卷所收著作以首次出版的先后为序,未经出版的著作以写作完成的先后为序,年代不明的排在卷末。原书或原文用中文或英文印行,收入全集时即按中文或英文刊印。有些著作最初用中文印行,后用英文改写另印,两者都收入全集。少数重要著作原用英文刊行,后有中文译本(作者自己翻译的,或别人翻译经作者首肯的,也有少数论著的译稿未经作者审订),也酌量收入全集刊印,以利读者。全集选用的版本,都是经过研究论证,认为最可靠的信本,其中包括作者自己审订或首肯的版本。全集所收极力保存著作原貌,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除明显排印错误外,不轻易作任何改动。繁体字原则上改为简体字,个别著作和特殊例字除外。增补脱字,置于[ ]内;订正异形字,置于( )内;存疑之处,加[?]表示;残缺模糊之字,用□表示。原书译名(人名、地名、术语)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全集部分篇目,附有题注,用*号标明。一般注释以圈码表示,若为“编者注”或“译者注”,则在注中特别说明。全集各卷诚邀专家学者及资深编辑负责审订,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得到国内外多方人士、机构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陈原主任热诚推动全集出版,并撰前言,因病未及润饰,江蓝生主任代为完成,以补缺憾,特此说明。赵元任先生著述宏丰,整理工作虽力求精当,疏漏舛误之处,亦恐在所难免,尚祈读者惠予指正。本卷收录赵元任的两部语言学英文专著。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国话的文法)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8年版重排,该书曾于1979年和1980年分别由吕叔湘和丁邦新译成中文出版。Language and Symbolic Systems(语言与符号系统)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年版重排,这部著作曾先后被译作法文(1970)、日文(1972)和西班牙文(1975)出版。本卷除依据作者本人校勘记修订外,悉遵原貌。
-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著一本不足八万字的小书,其内涵之丰富,学问之广博,感情之充沛,均非生般的高头讲章之所能及,也绝不亚于一些辉煌巨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本小书是姜先生一生教学与研究敦煌学的结晶,也是他治学精神与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姜亮夫(1902::1995),云南昭通人。原名寅清,以字行。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1926年进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转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5年自费游学巴黎,专心抄录法、英所藏敦煌写卷。历任复旦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语言文学分会会长,生平著述丰富,有24卷本《姜亮夫全集》行世。斯人已逝,事业长存。我想,这本《敦煌学概论》收入“大家小书”再次推出,也是对姜亮夫先生最好的一个纪念。本书是我国第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
呐喊鲁迅著暂缺简介...
-
笔祸史谈丛黄裳著黄裳最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最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黄裳,山东益都人,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交通大学肄业。历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著有《锦帆集》、《锦帆集外》、《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黄裳论剧杂文》、《珠还纪幸》、《黄裳书话》、《来燕榭书跋》、《来燕榭读书记》等。关于民主自由的定义,当也有百家说法,绝非仅是两家。可否也一句白话以蔽之曰:能让百姓说真话,也就实现民主自由了,也就反而能够真正地国泰民安了。行文至此,了无风华,老生常谈耳;但我相信还会有多少位老生小旦百论千论说真话。在这一点上,我是乐观的,又不尽然,乐乎悲乎,且观之。停笔矣,乃又想到老伴,她从来是我的每读者,这一回给不给她先看呢?……还是给她看了,沉默未语,但也不像是要和我划清界限的样子,我也就不怕,照发。
-
史讳举例陈垣著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因为在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等领域为中国史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书是陈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同时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
-
章太炎讲演集章太炎著;马勇编基于对中西文化的深刻理解,章太炎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期的重大贡献是将中国学术从传统引向现代,他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学者。……本书基本汇集了章氏一生中的重要演讲,从中可以看出章太炎在近代中国政治、学术等各个层面的主张与贡献。
-
朝花夕拾鲁迅《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
呐喊鲁迅 著《呐喊》作品写作于我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期,它们以深广的历史内容和高超的文学技巧相结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座高峰。鲁迅曾说:这些作品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激动了青年读者的心”。作品有于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取材灵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真实。鲁迅主张文学创作用“白描”手法,“如实描写”,“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品中展现的生活场景、水乡风情、民俗风貌、城镇景致、人物的言行姿态,就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自然,犹如身临其境。<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张圣洁校点本书是梁启超他在清华大学等校讲义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名著。该书收录中国迄止近代之学术史方面重要典籍,意在勾勒中国学术发展之脉络及学术发展研究之水准,期为后世之有关研究提供资料与借鉴。學術史為考見一國學術思想、門派、流變、發展之記錄。在中國古代,主要表現為學案類著作。逮至近代,方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學術史著作。不知古,安知今。本叢編收錄中国迄止近代之學術史方面之重要典籍,意在勾勒中國學術發展之脉絡及學術發展研究之水準,期為後世之有關研究提供資料與龜鑒。叢編由王寧、孟蓬生先生主其事;《清儒學案》前此未有排印本行世,由陳祖武先生獨力點校。故《前言》各异。為便于有關研究與兩岸交流,本叢編以繁體字排印。
-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著;何启君整理三版前言—新消息这部书已经出版了二次,这是第三版。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都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己漏了许多。这当然是一种不幸。1992年7月,编者在收拾陈年老笔记本子时,忽然发现了一个褐色小本本。这里头有95页记录着1965年顾颉刚老先生对我讲述的中华古史。这是重大发现,令人惊喜。翻阅之下,知道这个本子,比前一个蓝色本,更为重要。书名《入门》,必须增补上褐色小本的记载,才真的更会体现这一书名。为什么出了这些事?和“文革”有关。我是1965年单独听讲的,1980年才着手整编蓝色本本,那时忘记十多年前原是把听讲笔记先后录写在二个本子上。是“文革”之前所听所闻,到“文革”之后,才单单发现了蓝色本。又过了十多年,才新发现了褐色本。这一发现,就像偶然看见了新宝藏。对于读者来说,这是新闻!对于编者来说,这是一次新奉献!我感到莫大的庆幸!这两个本子都是往年不寻常的日子,所作的不寻常的记录。两本合一,才是真正的全璧。褐色本所记,中心是中华民族之缘起、壮大与发展。这里包含着古族、古事、古人、古文字、古书、古神话、古故事、古器物、古文学、古诗、古代轶闻趣事。这里是顾颉刚大师一生心血的闪光晶体,展示了他老先生对中华民族之远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是展现了顾先生的渊博与精深。显示着这位鼎鼎大名的史坛巨人对于古史的谙熟、通晓及其铿锵有声的独到见解。这是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研究成果,以至于所有谈论,即使是遣辞造句,也是经过精心推敲的。例如对中华上古各族的分分合合,都不随意动用些不科学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