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入华耶稣会士列传费赖之 著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
皇极经世观物篇·声音唱和图邵雍影印《皇极经世观物篇·声音唱和图》是北宋理学家、数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书》中阐述天声、地音律吕唱和的图表。分十天声,取天干之数,即韵部;十二地声,取地支之数,即声 母类。天声以四象日月星辰与平上去入相配,平上去入四声韵各复以四象日月星辰区分辟翕,共一百一十二韵。地音以四象水火土石与开发收闭相配,相当于根据与韵母四等拼合关系 而区分的声母类。《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的图表形制、表现语音的方式,与宋代切韵学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是宋代切韵学与象数理论相结合而衍生的等韵著作,别具特色。今据日本 国立公文书馆藏明万历丙午年徐必达刻《邵子全书》本影印,并于书前加上解题,以利于读者的使用。
-
瀛寰译音异名记[清] 杜宗预 编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上是指从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经由黄海、东海的海路终抵达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东海航线和以徐闻、合浦、广州、泉州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非常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西汉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入海“齎黄金杂缯而往”之事,书中所出现的地理记载与东南亚地区相关,并与实际的地理状况基本相符。东汉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丝路上的交往也走向低谷。这一时期的丝路交往,以法显的西行非常著名。法显作为从陆路西行到印度,再由海路回国的首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详细介绍了古代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是了解和研究海陆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资料。随着隋唐的统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与西方交通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非常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七三〇-八〇五年)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夷道”,详述了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半岛至印度、锡兰,直至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译经大师义净西行求法,将沿途见闻写成着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详细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了解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广州公行时代对外人之裁判权·南洋热带医药史话谭春霖 著.
-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冯承鈎 著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上是指从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经由黄海、东海的海路终抵达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东海航线和以徐闻、合浦、广州、泉州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非常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西汉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入海“齎黄金杂缯而往”之事,书中所出现的地理记载与东南亚地区相关,并与实际的地理状况基本相符。东汉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丝路上的交往也走向低谷。这一时期的丝路交往,以法显的西行非常著名。法显作为从陆路西行到印度,再由海路回国的首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详细介绍了古代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是了解和研究海陆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资料。随着隋唐的统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与西方交通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非常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七三〇-八〇五年)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夷道”,详述了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半岛至印度、锡兰,直至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译经大师义净西行求法,将沿途见闻写成着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详细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了解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西洋番国志·郑和下西洋考[法] 伯希和 著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
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 著《陶渊明集笺注》收录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诔传序跋、历代和陶诗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诗文句索引等,以便读者查考。本书面市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然初版至今已近二十年,编校方面确有提升之必要。此次修订,除作者补充了若干案语外,我们亦全面核对了引文,其他如书名、作者、卷数、标点、错字、繁简字、断句、格式等讹误也一并做了修正。经过此次文本校訂,本书更加完善,似可成为袁先生《陶渊明集笺注》之定本。
-
文津学志 第十八辑《文津学志》编委会 编本书为《文津学志》丛书的第十八辑,本书共划分为6个栏目: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书籍史研究、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保护研究。收入27篇文章,如《何必衣冠定相袭——聂崇义的版本与插图》《家谱外姓纂修者著录补正十种》等。作者有馆外专家,也包括馆内专业人员。
-
皇明象胥录(明)茅瑞征《皇明象胥录(上)》为《皇明象胥录》上集,序至卷三。《皇明象胥录》明茅瑞微撰,八卷,明崇祯三年茅氏芝园刻本。此书记载明代边疆四裔与诸国情况,包括各部落、部族国家历史沿革,山川地理,风俗民情及其与明朝方交往情况等。借明人对海外诸国疆域地理叙述,多不明确,难免以讹传讹,但其中明史相关的记载,也是非难得的史料文献。瑞微后任职南京鸿胪寺,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及周边诸国使者,为《周礼》秋官象胥之职掌,所以取其此书名。此书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文献参考。
-
中日外交史·缅甸纪略陈博文 (清)冯光熊《中日外交史》 陈博文著,四章,民国十七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此书论述日俄战争和满洲协约、郑家电事件以及长春事件、南满出兵等问题,并按年介绍满蒙交涉历史梗概。分元明以前之中日外交、清代之中日外交、五四以,前之中日外交、五四以后之中日外交等四章,综述从古代至1927年中日关系的变迁,着重分析清末以来日本的侵华活动和历次中日交涉的经过。书中引用大量来往照会、条约、协定等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史料补充。《缅甸纪略》清代冯光熊撰,不分卷,清稿本。冯光熊(1721—1801) 字太占,浙江嘉兴人,清朝大臣。乾隆十二年举人,考授中书,充军机章京。累擢户部郎中。三十二年,从明瑞赴云南,授盐驿道,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直军机,迁郎中。从尚书福隆安赴金川军,授广西右江道,署按察使兼盐驿道。历江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此书为冯光熊晚年追忆制作,自乾隆十六年铜仁苗乱,大小边界扰乱繁多,此书主要记载乾隆三十三年缅甸屡饶边境事件以乾隆年间黔楚苗变过程两个重要事件,此书内容短小,但叙事简明得当,是我们研究清朝中国与缅甸以及边界地区战乱交往重要的文献,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