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群书类编故事(明)王罃 编著;谦德书院 注译《群书类编故事》是明朝王罃从前人诸书中搜辑故事,重加标题,以类相聚的一部书。全书共分为十八类,即天文、时令、地理、人物、仕进、人伦、仙佛、民业、技艺、文学、性行、人事、宫室、器用、冠服、饮食、花木、鸟兽。每类条列故事,又分为800多个子目。
-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苏成爱 校理《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分别为《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学者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基于此,我们以台湾老古出版社影印茅震东考订本为底本加以点校整理,采用线装形式,双色印刷,王阳明、胡宗宪的批注文字、各类批注符号均用与底本接近的红色,所在位置亦尽量遵照底本。除此以外,利用相关文献对原书中的一些明显误字做了校勘,对一些疑难问题做了简要注释。
-
明三十家诗选(清)汪端 撰集 ,韩广 导读、整理清代女诗人汪端的《明三十家诗选》分《初集》与《二集》两辑。其中,《初集》正选诗人13家,附录22家,《二集》正选17家,附录48家,全书合计选录明代一百家诗人诗作。此部诗选体量适中,编选精当,体例完整,汪端对诗人诗歌的评点也颇见其功力与慧心。梁德绳称赞汪端诗选道:“读是书者,不特三百年诗学源流,朗若列眉,即三百年之是非得失,亦了如指掌。选诗若此,可以传矣。”
-
仪礼节解·九部经解[明]郝敬 撰;廖明飞 点校《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周易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仪礼》凡十七篇,本书篇自为卷,故为卷十七,首又冠以《读仪礼》一卷。本书通过“支分节解”的方式,将经文按仪节爲单位划分段落,加以训释,兼串讲大义。除了直接对经文进行注解,郝敬还以附加按语的形式直抒己见,发表议论。按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经文的质疑,对旧说的商榷,对时事、风俗的褒贬,也有对本节注解中未尽之义的申述,或者对某一名物、制度、仪节的探讨,乃至校勘经文字句(校勘基本袭取敖继公之说)等,其中,又以对郑玄注(郑玄礼说)的批判所占比重。郝敬《仪礼节解》对明末、清代《仪礼》学的展开影响甚巨,其在《仪礼》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探讨。《九部经解》有京山郝氏家刻本,由郝敬之子郝千秋、郝千石共同校刻。《仪礼节解》刻成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京山郝氏家刻本有早印、后印之别,后印本校订了早印本的部分误字,在内容上亦有修订。后印本的国会本文本质量较优,故此次整理即以之为底本,校以《续修》本、《存目》本。
-
苏轼词选姜红雨,马大勇,选 注苏轼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其在文、诗、词三方面的成就,均非常人所及。特别是其词,不仅开拓了词体的创作空间,使词一跃成为高雅的文学体裁,而且创立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受到了后来词家的推崇与模仿。苏轼的词现存有三百余首,此次甄选其中的精品八十二首,并加以注释、评析,以便读者能够简要地了解苏词概貌,对苏轼其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
五灯会元普济 撰,苏渊雷 点校《五灯会元》共20卷,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系增删“五灯”而合成。“五灯”系指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近二百年间分别成书的五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全书依禅宗五家七宗之派别分卷叙述,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青原下十六世及南岳下十七世等诸付法禅师共两千余人之列传,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本书由苏渊雷教授整理,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日本续藏本为参校本进行分段标点,增补总目。
-
陶渊明诗选袁行霈 注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卓越的辞赋家与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既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也是魏晋诗歌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多,成就。其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艺术成就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人格,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和精神追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数十年,学术成果卓著,可谓陶渊明研究的集大成者。本书对陶渊明全部现存的125首诗,进行了精当的注评,既斟酌史实,有理有据,又探索诗心,时出新见,是大众读者欣赏研究陶渊明的绝佳选择。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武《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很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全书现存13篇,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一系列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六韬三略太公望本书是一部古代兵书合集,反映了古代先贤的军事思想和智谋策略。《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政治谋略著作。《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孙膑兵法》提出“富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将苑》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部专论为将之道的书,其中凝结了诸葛亮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为了读者阅读方便, 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同时,配以题解、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
聊斋志异选蒲松龄 著,赵伯陶 选注《聊斋志异》是清初蒲松龄创作的一部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收录狐ghost故事、奇文异事近五百篇,主要包括四类内容,一是批评科举弊病,二是描写男女爱情,三是批判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四是褒扬民间智慧和美德。以精炼又生动曲折的文笔,寄托了对世事民情的认识和期待。《聊斋志异选》从中撷取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突出,并兼顾可读性的作品46篇,辅以精当的注释,以提供给读者阅读《聊斋》的基础性选本。其文字以手稿本为底本,手稿本阙者以康熙抄本为底本,手稿本、康熙抄本皆无者以青柯亭本为底本,三者皆无者以《异史》本为底本,并以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等参校,文字准确。其注释特长有三。一是长于精准深入地说解,尤其长于所涉名物制度、科举制背景、有关清人生平仕宦经历的介绍。二是对疑难字注音。三是每篇首注的解题,说明本篇主旨,对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多所发明,对读者意义尤大。全书平装16开,每页上文下注,版式疏朗,内容丰富,且精心选配彩插27张,手工插入特定故事中,以便展现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