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儒藏244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二四四册收金元文集四种,即金代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王若虚《滹南王先生文集》、金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及元代许衡《许文正公遗书》。《闲闲老人滏水文集》,赵秉文撰。赵秉文字周臣,晚号闲闲老人。累拜礼部尚书。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兼修国史。赵秉文是金代后期的文坛盟主,著述丰富,现存仅《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及《道德真经集解》四卷。此次整理《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钞本为底本,以王灏所藏残本、《畿辅丛书》本、《石莲盦汇刻九金人集》本为校本,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为参校本,另外参考利用了相关文献校勘成果。校点者为魏崇武、刘畅。《滹南王先生文集》,王若虚撰。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晚年自号滹南遗老,真定藁城人。王若虚博学善论,是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此次校点整理《滹南王先生文集》,以《石莲盦汇刻九金人集》本为底本,以澹生堂钞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涵芬楼藏旧抄本。校点人为魏崇武。《遗山先生文集》,元好问撰。全书四十卷,含大量诗文,体裁多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元好问的诗文在其生前及方过世时即深受重视,其文集在元世祖中统间即已付梓刊刻,流传久远。在以后流传过程中又有多种刻本问世。明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李瀚刻《遗山先生文集》本为元集现存之早版本。此次整理,以明李瀚刻本为底本,以清康熙华希闵刻本(简称康熙本)和清道光张穆刻本(简称道光本)为校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所收诗文全面丰富,校勘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许文正公遗书》,许衡著。许衡为元代大儒,享有盛名,与元代大儒吴澄齐名,有“南吴北许”之称。许衡推崇程朱理学,有和会朱陆之倾向,在宋明理学间起到了过渡和桥梁的作用。他关注时政,热心教育,特别强调躬行实践,践行所学,所著文章重视阐发理学,发挥儒家精义,另有诗文传世。书中所载内容深刻反映了许衡在政治、哲学、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此次整理许衡集,以乾隆五十五年刊刻《许文正遗书》为底本,此本是收录许衡著作全的一种版本。校以成化本、陈序本、康熙本、清抄本、日本重刻本等,还参校了其他相关著作。整理者许红霞乃许衡后人,在整理许衡著作时尤为费心,较为全面地收集了许衡的众多著作,校勘严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具有较高文献意义的学术著作。
-
全椒古代典籍丛书·薛春黎集(清)薛春黎撰 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编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此次编纂的《薛春黎集》收录薛春黎文献六种。《淮生日记》与《星轺日记》乃薛氏宦海浮沉之记录;《味经得隽斋课徒草》《味经得隽斋律赋》《薛淮生文稿》为薛氏课徒课子之应制文;《后七家诗选》选编了近代诗人的试帖诗,以为应举之范式。《薛春黎集》作为薛氏著述的次汇编,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相信此集的出版将会是晚清文献研究的又一次突破。
-
儒藏222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尚书集注音疏》,清著名经学家江声撰。该书是注释《尚书》全文之作,初以篆文写成,后收入《清经解》本,改用楷体重刻,后于咸丰年间重校补刻。《儒藏》整理本以《清经解》庚申补刊本为底本,以近市居刻本为校本。由曲文、徐阳校点。是该书首次整理出版。
-
儒藏129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暂缺简介...
-
儒藏262 精装繁体竖排《儒藏》编纂中心《友慶堂合稿》七卷,明王時槐撰。《儒藏》首次对此书进行校点整理,採用明萬曆原刻本為底本,缺失兩卷及前序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清刊本”補全。又据四庫本《願學集》等書補錄《塘南先生語錄序》等五篇文章,以助讀者對王時槐及其著作的了解。《敬和堂集》十三卷,许孚远撰。本次整理,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为底本。该本刻于万历甲午,是初刻本,国内《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的《敬和堂集》八卷,其版刻形式及字体均与十三卷本相同,当是其残卷。《吕新吾先生文集》,明吕坤撰。此次校点以明万历王凤翔刻本为底本,以清康熙吕慎多重刻本、清道光栗毓美《吕子遗书》本《去伪斋文集》为校本,又参考了中华书局整理本《吕坤全集》之《去伪斋文集》的校点成果。校点者为李明友。
-
儒藏198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學《儒藏》編篡與研究中心編"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尚书集注音疏》,清著名经学家江声撰。该书是注释《尚书》全文之作,初以篆文写成,后收入《清经解》本,改用楷体重刻,后于咸丰年间重校补刻。《儒藏》整理本以《清经解》庚申补刊本为底本,以近市居刻本为校本。由曲文、徐阳校点。是该书首次整理出版。
-
儒藏143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一四三)收录《历代名臣奏议》181—216卷,主要内容为“去邪”“赏罚”“戒佚欲”“慎微”“听言”“法令”“慎刑”“谨名器”等部分的内容。《历代名臣奏议》是一部上自商周、下至宋元历代约两千余位名臣的奏议汇编。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治道、经国、礼乐、用人等66门,辑录历代名臣奏议八千余篇。该书取材广泛,举凡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典制沿革、民族关系等等,无不收录。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历代名臣文集或总集中的奏议外,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历代正史‘列传’和‘志’中的君臣对答之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它的编纂,推动了后世“经世文”及奏议文献的编纂。对政治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的研究皆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历代名臣奏议》编纂时间较早,而此后宋元及之前学者的文集多有散佚,此书也因其保存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而成为了文集辑佚的渊薮。又因此书所用底本多为善本,且为当时内务府官修,因而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学者多据以校正历代文人文集。《历代名臣奏议》有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当时只刊印了数百本,流传甚少。此次校点,即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永乐内府刊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本为校本,参校奏议作者文集、《宋朝诸臣奏议》《续资治通鉴长编》及二十四史等相关文献资料。本次整理由张希清、张衍田、刘怡宏、董文静、王鹏、刘永强、汪允普合作完成,张衍田制定校点体例及细则,张希清负责统稿并撰写校点说明。《儒藏》(精华编)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首次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海外文献萃为一编,并全面整理。传世文献收录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出土文献主要收录近代以来出土的儒学典籍。海外文献则收录日、韩、越三国存世的重要儒学文献。采用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按部、类、属进行分类(出土文献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对收录的文献进行版本研究、校勘、标点及撰写校点说明等。《儒藏》精华编以标点加校勘记的形式进行整理,以繁体竖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不仅收录历史上传世的儒家经典文献,也收录重要出土文献,并制成电子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同时,《儒藏》精华編还收录了域外的重要典籍,编为日本编、韩国编、越南编。《儒藏》精华編共2.3亿字,339册,是一次对儒家经典文献的重要汇编和整理。
-
儒藏194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尚书集注音疏》,清著名经学家江声撰。该书是注释《尚书》全文之作,初以篆文写成,后收入《清经解》本,改用楷体重刻,后于咸丰年间重校补刻。《儒藏》整理本以《清经解》庚申补刊本为底本,以近市居刻本为校本。由曲文、徐阳校点。是该书首次整理出版。
-
儒藏151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宋名臣言行录》七十五卷,南宋朱熹、李幼武纂辑。其中,朱熹纂《五朝名臣言行录》十卷,《三朝名臣言行录》十四卷,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景定间,李幼武将李衡校正本《五朝》《三朝》同自辑之《皇朝名臣言行续录》八卷、《四朝名臣言行别录》上下集各十三卷、《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十七卷合刻,统称为《宋名臣言行录》前、后、续、别、外集。该书共辑录汇编了散见于文集、笔记及传记中的235位(不包括附传人物)宋代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几乎涵盖宋初至南宋中期的二百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儒藏》"精华编"本为《宋名臣言行录》的首个整理本。此次校点,朱熹辑《八朝名臣言行录》,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现存早的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淳熙刊本为底本,以上述李幼武所辑《宋名臣言行録》元、明、清各本之前、后集为校本。李幼武所辑之续、别、外三种,以现存早的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刊本为底本,以上述李幼武所辑《宋名臣言行録》明清各本之续集、别集、外集为校本。除了版本校,校点者还尽可能检出朱熹、李幼武所引原书之存世本加以参校,并酌出校记。全书校勘充分、细致、审慎,标点准确。校点人为李伟国。
-
儒藏160 精装繁体竖排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藏》(精华编一六〇)为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含:《四先生年谱》,清毛念恃编。毛念恃将宋代四位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人年谱辑为一书。以乾隆七年重刻本为底本,以康熙五年初刊本为校本。李沈阳校点。《洛学编》,清汤斌撰。载汉代至明代洛学代表,《续编》一卷,载清代洛学代表。底本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康熙刻《洛学编》四卷及乾隆刻《续编》一卷,校本为《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郑连聪校点。《儒林宗派》十六卷,清万斯同撰。本书将孔子以迄明代儒家的派系、源流以图表形式一一述列。以乾隆万氏辨志堂本为底本,校本则用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宣统三年《张氏适园丛书》本,为首次整理本。李勤合校点。《程子年谱》十二卷,清池生春、诸星杓撰。以朱子所辑年谱为基础,是二程《年谱》的集大成之作。采用味经室刊本为底本,参校修订稿本及清吕留良《二程全书》刻本,为首次整理。姜海军校点。《学统》,清熊赐履撰。熊氏将孔子以来的儒家学术分成正统、翼统、附统三类,又有杂统、异统,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儒家学术的内容和演变。以民国十二年灵峰精舍本为底本,以康熙二十七年五十六卷本、康熙二十五年五十三卷本为校本。刘韶军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