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城市国学讲坛李训贵,宋婕 主编《城市国学讲坛》编到第四辑了。“讲坛”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贯彻“文化塑校”办学理念,弘扬国学,培育师生本土文化自觉而建造的平台。几年来,“讲坛”不但成为校内外有影响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而且形成和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一、通识性。“讲坛”的定位,是让普通大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求专精高深,倾向于通俗性、趣味性。二、常规性。“讲坛”通常每两周举办一期,近乎制度化。三、专门性。专门性不是专业性,是指国学这一大“门类”,专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四、技艺性。西周时的“国学”就有“六艺”之学。与艺术和身心修养相联系的传统技艺,应是广义国学或“大国学”的题中之义。“讲坛”除了宣讲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还介绍和演示古琴、书画、茶艺等传统技艺,有“说”有“练”。可惜这部分内容受文字载体的限制,精彩内容无法在书中一一展现。五、课程性。 “讲坛”对本校学生而言也是可计学分的修习课程,这就不同于一般讲座的课余性质,而具有课程性质。此外,身处南国,“讲坛”还使“岭南文化”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从而形成自己的另一个特色。本辑《讲坛》分为“国学总论”、“文史片论”和“岭南散论”。
-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 著,周予同 注释《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经学历史》原为皮锡瑞著,介绍经学在中国古代发展演变的历史,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可视为了解经学史的入门书。周予同为之作注释,补充了大量资料,并对皮氏观点中的偏颇予以补救,使此书广为流传,成为二十世纪经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由中华书局2011年最新出版。
-
国学必读哲学经典魏雯 著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乱世,同时也是绚烂无比、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世,一时间,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学者、大家们纷纷而起,他们或游说诸侯,议论时事;或高谈阔论,互相辩论;或广收门徒,著书立说。都企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些学者大家们虽然都有着各自的政治诉求,怀揣不同的政治理想,但他们并非政治权势的附庸,其学说、思想涵盖了宇宙、社会、政治、人性、教育、科学、军事、逻辑等诸多领域,史称“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道家、儒家、墨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学说流派,其中以前六家的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为了使读者对这六家的思想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精心编撰了这套《国学必读哲学经典》,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融汇道家、儒家思想精华;下卷贯通墨家、兵家、法家、纵横家四家之言。鉴于各家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本书特意选取诸子经典名言为目,按作者分类,使行文鲜明突出;由于各家思想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时代性和连续的继承性,本书又按作者生活年代的先后编次,使全书顺达流畅。从形式上看,每句名言之下设有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四项,原文、注释、译文部分均参考权威,字斟句酌,力求精准流畅,读解部分提纲挈领,点明主旨,力求精炼到位。从内容上看,本书对诸子原著做了有益的取舍,舍弃了其中晦涩难懂、带有封建糟粕的内容,而保留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言论加以诠释,既尊重原著,又符合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
-
剪纸山海经于平,任凭,黄仁发 著《山海经》是我国上古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绝响,它开启了中国以图文叙事的先河。全书总三万一千言,记载邦国、山川、人物、人神畏兽过一千四百条。书中奇谲多姿的图绘,堪称中国人童年的梦,是我们理解《山海经》这一奇书的无尚金钥。《山海经》图绘,以各种人神畏兽为主,它们的奇异多变、斗战精神,历代文士歌咏不绝,它们的形神意态,历代画手多有摩绘。因各人理解相异,每种人神畏兽,都有多种面目。著名剪纸艺术家于平、任凭夫妇,二十年来,致力于《山海经》研究和其中动物神怪的剪纸创制,他们长年摩意《山海经》文旨,体会历代画手对《山海经》精神的领略,先后创作三百二十幅剪纸作品。对于《山海经》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剪纸创制,既是全新的、空前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以剪纸艺术对《山海经》这部古老经典的全新诠释。这些作品不但技法如行云流水,精神上也使诸图回归元始,使人如处春日山野,感觉到遍地都有新芽茁出的力量。驻目细览,可以窥见我民族文化和《山海经》无穷的魅力。
-
国学经典一本通无 著;《国学经典》编委会 编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学习国学,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而诸子百家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文字艰深,阅读起来费时费力。鉴于此,编者对众多的国学经典著述进行了适当的取舍,辑成《国学经典一本通(套装共4册)》。
《国学经典一本通(套装共4册)》包括《尚书》、《礼记》、《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名作。编者在参考多家集注的基础上,设置了“注释”、“译文”、“赏析”、“题解”等多个栏目,对国学典籍中一些难懂的字句进行解释,并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文的意旨进行分析,译文力求准确、流畅,尽可能真实地体现原典精神。同时,我们对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并对其字形、字义与相似字词的异同加以解释,降低阅读难度,方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国学经典。 -
老子解读黄朴民,林光华 撰《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是对《老子》全书的注释、分析与解读,每一章包括经文、注释、辨义、译文与解读五个部分。“经文”采用通行的王弼本;“注释”部分参考了竹简本和帛书本,甄别河上公、王弼、范应元等重要注释家、思想家的解释,力求准确;“辨义”部分是对难解字句、有歧义字句的辨析,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译文”是对经文的现代转译,力求简洁、优美,与《老子》经文能相互辉映;“解读”部分是对全章的题旨的揭示和对其现代意义的引申,八于《老子》又出于《老子》,从现代人的视野和生存感受重新看待它,以展现这部经典与当代人的实际生存境遇息息相通之处。
-
诸子百家研究高正 著《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是作者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上编”、“中编”是思想研究专论,注重概念分析,纵横对比,寻绎逻辑,重建体系,对从春秋末到西汉初的诸子百家学说,系统地提出了独立的见解;“下编”是训诂考据文字,继承和发展了乾嘉朴学的考据方法,并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附录”则选收了本书初版时未收的和最近经过修订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作者注重义理与考据相结合,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融会贯通,并吸收了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对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填补了当前这方面的空白,为探索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综合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一本书通晓国学苏陌 编著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一本书通晓国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一本书通晓国学》精选了一百多个精短的国学故事,并附上相应的白话译文、背景知识介绍和名家的智慧点评。力图将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生动简洁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帮助大家认识国学、了解国学并领略国学魅力的同时,也希望能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本书由苏陌编著。
-
风与草喻中 著《尚书》,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尚书》各篇反复论述的政治关系,其实就是风与草的关系:君主为政之德若风,小民从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风,无不倒伏;仿佛化民以德,无不追随。因此,“风与草”,实为“君与民”的隐喻。走进《尚书》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回望华夏文明的童年与故园,想象一种文明秩序在初生时期的黑白身影。
-
新国学研究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 编这本《新国学研究(第7辑)》由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我们所说的“新国学”,是与原有“国学”相对举的,但却不是相对立的……目的是使“国学”真正成为涵盖中国学术的全部成果、真正体现中国学术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学术概念。《新国学研究》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