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论语》心读精解陈开先 著孔子,中华文明史进入轴心时期的标志性人物,他思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华夏文明进入了她的哲学觉醒与突破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产生的思想家还有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等,并为我们留下了《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荀子》以及《诗经》、《尚书》、《春秋》、《左传》、《易经》、《易传》、《礼记》等一大批历史文化经典。中华文明的轴心时期,以汉武帝“罢黜百家”为标志而归于终结。此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治文明建构,使华夏文明的根本精神不断遭到扭曲,并最终导致整个文明精神的堕落。对于这种堕落,古代中国的士大夫们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反抗,并试图通过重回轴心文明时期的方式,进行文化拯救。但这些努力都没有抵抗住西方文明在近代对华夏文明的进攻,并在20世纪初摧毁了中国人对自己文明传统的自信心。
-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所能囊括的。《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严谨准确。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看起来一目了然。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包括谁?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这里所说的“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同义,它不仅写在典籍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除了经典常识、制度法律、教育科技,传统的民生礼俗、戏曲曲艺、体育娱乐……也是《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要介绍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常识”,有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二是读书时经常遇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家知其然但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中获得您想要的——假如您是学生,您可以把它当做课业之余的休闲读物,既释放了压力,又学到了国学知识。假如您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您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的加油站。假如您退休在家,您会发现这样的阅读轻松有趣,滋养心灵……
-
与官员谈国学侯书生 编著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毫无疑问,应对四大考验,提升各种本领和能力,成为各级官员和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与官员谈”系列丛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从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促进工作四个层面设计“谈”的话题,既要“谈”得轻松,又要“谈”得明白;既要“谈”得有高度、深度,还要“谈”来管用、实用。
-
国学经典导论谭平,万平 主编所谓国学,原则上是指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文化。环顾世界,包含国学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未曾中断,并最终形成为一套完整体系的文化。这是一个奇迹,应该倍加珍惜。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积累与创造,更是历代一批批具备深邃敏锐识见、渊博厚实学养的贤哲,在漫长历史播迁中,以立意高远、构架宏伟、体裁多样、数量浩瀚的学术著作,一砖一石地逐渐砌建而成的。这些以经、史、子、集分类的鸿篇巨著,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华国学名著藏书百部赖咏,徐寒,《中华国学名著藏书百部》编委会 编《中华国学名著藏书百部(全新校勘典藏本)(套装共12册)》着重编选了一百余部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著作,钩玄摄旨,含英咀华,精中取精,要中存要,用最有效的方式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全书共分十二卷,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名篇,诸子经典名篇,释家及道家经典名篇,史家经典名篇,兵家及纵横家经典名篇,野史杂家笔记经典名篇,古代科技经典名篇,古代地理学、目录学与蒙学经典名篇等九大部分百余篇国学备览名著。
-
左手南怀瑾,右手季羡林上官紫微,李倩 编著《左手南怀瑾,右手季羡林》尽揽南怀瑾、季羡林两位大师的典籍,采撷其百年人生智慧,结合先生们的人生经历,置身于他们真诚的述说中,感受他们的人生哲理,以及无为胜有为的境界,将其真善、淳朴、宽容、恬静的情怀展现给世人。同时从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浩瀚学识中得到安身立命的生存哲学,找到自身做人、处事、治学的方法。
-
唐诗三百首全书司马哲 编著《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
听李叔同说禅程立雪 著散文家刘白羽曾经说过:“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全部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熟悉经典、了解经典不仅能增加学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而且能获取智慧、丰富谈资、充实人生。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功用愈显重要,它直接渗透于人际交往中。是赢得人们青睐和尊重的重要资本。
-
大道之行周善甫 著大道之真谛,必由历史实践所总结而来。故以孔子之圣德,尚仅止“述而不作”;小于何知?尤不敢妄事臆创。本书之作,也不过是把久遭蔑弃的中华传统大道,溯源竟流地略加拂拭,希望稍获澡雪。殷勤望其重现煜煜光华,以救今曰之偏蔽而已。虽未敢草草从事,但讹误仍终难免。若有乖忤,责在小可;若有可取,则本先贤所赐,实未敢掠美自是,故亦当不无一得。《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径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因而即以前四个字,作为本书的标题,意在指出:中华文化,即乃人类文化之正源主脉。中华,自成世界。远从尧舜揖让起,直到清代中叶,堂堂五千年,便以“天下”自任,而逐渐成长起来;一直未曾自居于需要竞存的列国之林。故其所言之道,历来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大道。而不是富国强兵、役民称霸的方略。这说法容或未之前闻,却是真实不虚的宏观认识。不肯定这一特性,便无从理解这悠久庞大的中华文化。
-
国学与汉学桑兵 著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