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千字文墨人《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年~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共二百五十句、一千个字。《千字文》通篇用韵,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千字文》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本书内容涉及广泛,具有较高的可阅读性及趣味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儿启蒙教材。诵读经典韵文是儿童最有效的识字、记忆方法。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本书对《千字文》加以翻译,文字标注拼音,并配以精美的图画,让孩子们可以更轻松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
国学课邱燮友 等编著,简松兴 增补《国学课》不是一部教科书,它却是一部很实用的参考书,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补充教材;它也是供应一般国学常识的泉源,既可丰富学问,又能开拓视野。就以一般适用性而言,对于提升国文程度、奠定国学基础,当有所裨益。爱好中国文学者,更可以它作为研读国学的入门书籍,进而登堂入室,窥探中国学术的堂奥。 本书编纂的宗旨,主要是提供高中、高职、大学生,以及一般喜爱中国学术的社会人士,作为自我研读进修之用。尤其对一般升大专或就业考试的考生而言,有关“国文”、“国学常识”、“中国文学”等科目,往往因为范围漫无边际,不知从何准备、从何找寻适当的参考书。本书便是针对这个需要,从基本常识上着手,并配合新时代的观念来——加以介绍。内容包括: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经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文学常识等项。此外,尚开列“国学基本书目”,读者可依此简明书目,再配合坊间古籍今注今译的本子,或后人校注的普及本,仔细研读,达到自我进修的功效。同时,书末提供“国学常识题库”,设计数百题的测验题和问答题,旨在帮助读者反复学习,并自行评量学习的效果。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是一部文采斐然的政治百科全书,自从问世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都视如珍宝,争读不止。本书从篇幅浩大的《资治通鉴》中选取若干集中描述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的篇章,通过简明的体例和精练的注译,让读者能够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概貌,对古代历史产生深刻的认识。 ★★★★★推荐购买更多国学类图书:《史记》《三国志》《吕氏春秋》《帝鉴图说》
-
史记校证王叔岷 撰王叔岷先生,号慕庐,一九一四年生,四川简阳人。幼习诗书,及长,喜读庄子、史记\陶渊明集,兼习古琴。一九三五年,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一九四一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傅斯年、汤用彤先生。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四九年后,出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一九六三年后,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大学、台湾大学、马夹西亚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校。一九八四年,自中研院史语所及台湾大学中文系退休,仍担任史语所兼任研究员及中国文哲所筹备处咨询委员。王叔岷先生治学,由斟雠人义理,兼好词章,尤精研先秦诸子,遍校先秦汉晋群籍,撰有专书近三十种,论文二百余篇,是海内外广受推崇的斟雠名家。限于各种条件,王叔岷先生的著作在大陆已难于觅得。为满足学术界研究之急需,承蒙王叔岷先生及其女公子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王国璎教授慨允,并得到中研院史语所、中国文哲所及华正书局、艺文印书馆、大安出版社、世界书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将王叔岷先生此前出版的重要学术成果授权中华书局以著作集的形式,整体推出。在此,谨向王叔岷先生、王国璎教授及上述各机构,表示诚挚的谢意。注:本书为繁体中文版。
-
俗语哲且俗语是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智慧见证和结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但作为一种口头语言形式在汉语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各种文艺著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引用,因而是有别于书面用语的另一种被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华国粹经典文库:俗语》从大家易接触到的文史哲书籍中整理了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得上或者可能碰到的俗语,并给出必要的释义和命名,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生活智慧。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中国古代笔记著作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史古籍中被视为“稗官”。“历代笔记名著丛书”着眼于历代广有影响的名家名著,自魏晋至明清精选10种,使用较好的版本校点整理,与前已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丛书》为姊妹编,意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古代笔记精品读本,便于借鉴其中的精华,同时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为其中的“世说新语”专著。
-
吕氏春秋刘亦工 校译《吕氏春秋》为集体编纂,取材博杂,广采各家之言,书中儒、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学说均有体现,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先秦旧说与上古史料,价值极为珍贵。其叙事简洁,说理流畅,文字优长,许多单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故历代均有各种版本流传,至今不衰。《吕氏春秋》的编著,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称是因为“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盂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但主要的,还是受天下大一统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的刺激,综合各家之长,为秦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提供理论依据。书成之后,吕不韦曾将它“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见吕不韦对该书的自信。 《吕氏春秋》全书共二十六卷,由入览(六十四篇)、六论(三十六篇)、十二纪(六十篇)组成,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从形式上看,纪、览、论篇数都有一定,十分整齐;从内容的编排上看,也自成体系。现在的形式,是十二纪在前,八览居中,六论居于最后。因十二纪的篇名以月令为首,故称《吕氏春秋》;又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后人也把这部书叫做《吕览》。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兼收墨、法、名、农、阴阳、乐、兵各家言论,保存了先秦各家各派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既有各家的精华,也有各家的糟粕,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农桑、数术、天文、历法、教育、音乐、礼制、养生等诸多方面,还保存了古代许多遗文轶事和学术资料,所以从东汉班固起,把它列入杂家,是研究先秦学术、历史的重要资料。 《吕氏春秋》在写作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常以议论发端,再摆事实,引比喻为例证,最后回复立论。首尾一贯,条理分明,语言简练,说服力强,在说理中多用寓言故事,生动形象。但由于这部书是集体著述,所以文字风格并不统一。
-
墨子墨翟 原著;王学典 编译《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并不断被加工整理或集体编辑,是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证,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24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著述,《耕柱》等篇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待进一步考证。墨家的经典之作是《墨子》。据学者考证。《墨子》并不全是墨子自著。而是西汉刘向辑墨家门徒记述墨子言行的记录。而后编纂成集。墨家学说发展到汉代时。因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却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并不断被加工整理或集体编辑。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证。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二十四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著述。《耕柱》等篇记录了量子及其弟子言行。《经上》、《经下》等六篇是墨家后学著作。《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墨子学说主要集中在《墨子》一书中。全书共七十一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经说:集中反映了墨子的学术思想。他所建立的逻辑体系。在人类逻辑发展史上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论、印度因明论相媲美。二、论说:系统表现了量子的政治硬点。他的观点闪耀着一种平民思想的光辉。三、墨语:记录了墨子和外界辩说时的一言一行。四、战备:集中反映了墨子怎样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军事防御方面。这在古代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
域外汉籍丛考金程宇本书为作者近年有关域外汉籍的论文结集。作者以东亚汉文文献为背景,对一批保存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域外汉籍文献进行了细致地考察。作者秉持实证性之原则,故于所涉文献颇能溯其源流,有所发现。书中所收日本藏书印索引稿,首次將藏书印与书目、访书日记、拍卖圖录等文献贯通起来,引书近两百种,颇具价值。本书涉及域外汉籍的文本研究、传播研究等多方面课题,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古籍乃至东亚汉籍的整理与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山海经现代版章行 著《山海经》十八卷,分《山经》、《海经》两大类。《山经》有南山、西山、北山、东山、中山五经;《海经》有海外南、海外西、海外北、海外东、海内南、海内西、海内北、海内东、大荒东、大荒南、大荒西、大荒北、海内十三经。全书虽仅三万一千余字,却包含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诸多方面内容。本书以《山海经》为依托,谈神话传说,谈动植物奇观,谈海内外见闻,谈地理位置的判断。叙述简洁流畅,版式风格图文并茂,精彩内容重新用现代方式演绎,颇值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