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苏东坡诗词曾枣庄 编苏东坡作为一代大文豪,诗词文俱佳,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时就已驰名遐迩,广为传颂,从北宋末南宋初年开始,编刻苏东坡诗词文集就已蔚然成风,各种注本也陆续出现,为研究苏东坡诗词文,了解相关创作背景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书精选苏东坡诗词五百八十余首,基本能体现苏东坡诗词全貌及创作水准。精选精当而全面的有关苏东坡诗词的评论资料和背景资料,以帮助读者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东坡诗词。
-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吴承恩 著我们打小就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好玩”。就像一个通关游戏,超级大英雄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及至成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部《西游》,取经路即人生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本真经。 龙王说: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回: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只言片语,就明了人生不可只图自在。 鲁迅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是神话和童话的结合,孩子可以看,成人更应该读。但只看改编的故事、电影,偏偏错过原著,或许就成了遗珠之憾。
-
王兆鹏讲宋词课王兆鹏 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能代表宋代文学成就的,应该就是宋词了。宋代的词坛,涌现出柳永、欧阳修、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姜夔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家,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名 篇。无论是缠绵悱恻的闺怨爱情,肝肠寸断的离思别绪,还是慷慨激昂壮志豪情,清新靓丽的山水小景,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心不已。本书是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著名宋词 专家王兆鹏教授关于宋词的普及读本。全书分为宏观考察、个案考释、词作讲评三部分,详细介绍是宋词的文化背景,走近宋词大家,品评宋词名作,带领读者走入大宋芳华,领 略宋词的婉转与痴情。
-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施耐庵 著家庭珍藏版
-
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 著,谦德书院 注《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京都的上至皇亲国戚、高门大族,下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本书记述范围包括京都的城市布局,内城宫殿及宫廷内外的机构设置,城内的街坊名称及主要寺院道观,店铺、酒肆及勾栏等场所,伎艺表演、娶亲、生子等风俗习惯,当时的饮食起居以及一年当中各个重大节日的习俗等等。这些内容为了解北宋后期都城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
幽梦影张潮 著《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约是张潮三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断续完成的,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全书共219则,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570多条,影响极大。他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因此取名《幽梦影》。 《幽梦续影》成书于光绪年间,收录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86则,约五千字。在内容上,多是阅世观物小语,从中可窥作者的人生观及其为人处事态度,其中不乏哲理名言。于诗文亦略有评述,文字虽短,却有独到见解。
-
国学耕耘集景海峰 著《国学耕耘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面向社会公众所做的有关国学,特别是儒学方面的讲演,基本上是现场实录,有问有答,特色鲜明。二是以发问或对谈的形式,就国学研究的现状、高校国学专业的发展、国学教育与大众普及等问题所做的探讨。三是对张岱年、汤一介、庞朴等先生的追忆,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展现了这些国学大家的风采。
-
贞观政要吴兢 著《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著作,全书共10卷40章,按时间和门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23年中,与魏徵、房玄龄等大臣在治国理政上的理念问题,以及各大臣的争议、劝谏等,起到了规范君臣道德伦理和治军理国的作用。此外还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举措。书末附录《直谏》《帝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表》3篇。本书放在当下,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管理学和领导学方面的经典,其中许多治国理政思想都可以转化为管理企业和团队之用,帮助管理者建立威信和领导力。
-
同一条河流·长江边的《孙子兵法》许辉 著本书是《同一条河流》系列丛书之一,是安徽著名作家许辉先生数十年来以河流文化为背景对中国古代经典《孙子兵法》进行思考、体悟和阐释的结晶。图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和阐释,通读全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品读经典大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孙子兵法》全文进行细致严谨的解读;二是以河流的文化背景与《孙子兵法》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三是许辉发挥自身散文家的优势,以细腻的笔触将《孙子兵法》与当今社会万象联系起来,并进行独到且有趣的阐述。读后既使人会心一笑,又使人脑洞大开,视野也为之一阔。
-
国学论衡王晓兴 编《国学论衡》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学术集刊,旨在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之平台,通过学术研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理解和诠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世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以理性考量塑造未来中国文化和学术思考。本刊现为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年利,刊登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诚邀研究会会员及海内外同仁赐教。本辑内容由心篇论文和心篇其他文稿组成。本辑「圆桌会谈」收录的是第二届「预流」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坊针对「「古史辨」与现代中国哲学研究」议题的讨论成果,以及吴锐、陈彬彬对古史群学术成果的评介,期待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及个案分析方面提供既是中国的又是哲学的可行方案,这是本刊推出的特别栏目和学术形式。本辑隆重推出特约论文易志刚、王晓兴《读庄》长文,别开生面重解《庄子》,老经典新解释,如同老树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