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丰子恺丰子恺父亲的作品,我最喜欢的就是她的随笔,其中有几篇简直指导着我的人生观。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这样评论父亲:“……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这时代要想找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父亲的作品,我们已发现的最早的几篇,是他于1914年所写的四篇短小的寓言(当时他虚龄十七岁)。直到1975年逝世前,父亲还在从事文字工作,文字贯穿了艺术家丰子恺的一生——将近半个世纪! 在《儿女》一文中,父亲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呈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正因为父亲涉笔最多之处,是对宇宙奥妙的思索,对美的向往,对纯真生命的爱——这些人类生活中永恒的元 素,所以时代变幻,他的文章仍会让当代的读者露出会心的微笑。愿读者在精读这本随笔之后,得到比我更多的享受,产生更多的感想,在生活的细微处,在艺术的浩博中,感受爱与美。
-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童庆炳著《文化与诗学丛书》(共十册),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是一套内涵较为厚重的丛书。这十本书的内容不尽相同,切人的视角各有差异,著作者的个性也较分明,但方法却都是「文化诗学」的。追溯文化背景,揭示文化意味,纵观全套丛书,涉及以下几个共同的话语:谈古论今——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谈西论中——开放自我与走向世界;宗教与诗学——诗人(作家)的宗教情结。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构成——上篇「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格」:通过对儒、道、释文论思想的差异和互补的研究,通过对气、神、韵、境、味等文化范畴的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性格;中篇「中国古代文论十大家解读」:选择具有原创性的十大文论家(孔子、孟子、庄子、陆机、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李贽、王国维)的主要作品,进行现代解读,作者以「开源发流」作为入选的标准,虽然只有十家,但其辐射性强、几乎涉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各个方面;下篇「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阐述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与作用。
-
杜甫诗话六种校注张忠纲编注关于校注说明以下几点:一、校勘参校各本互校,凡有异同,均一一出校。二、正文讹误而据参校各本不能确定者,则据所引诸书校改。三、所引杜诗正文,凡与今传宋刻诸本相同者,皆不改;否则据杜诗校改。四、异体字、古今字、繁体字、通假字、避讳字,均径改为现行规范汉字,一般不出校。五、注释重在著名出处,揪谬辨误,文字力求简明。六、为便利读者阅读研究,每种诗话所录各条均分别按次序编号。 本书收辑宋代以来的《诸家老杜诗评》、《杜工部草堂诗话》、《杜工部诗话》、《养一斋李杜诗话》、《续杜工部诗话》、《新编渔洋杜诗话》等珍贵杜甫诗话专集六种,依据多家诗话与杜集加以校注,并附录杜诗论评及古诗平仄论等资料。
-
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刘炳善编纂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收录了莎剧中的特殊人名、地名,为莎剧中所使用而其释义,用法与今不同的英语单词、词组和习语,莎剧中的外来语,方言土语等。
-
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黄志浩著《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内容包括了诗史述略、词史述略、诗词的特征及其区别、诗律与词律、诗歌的鉴赏等。学习古典诗词须要了解或掌握其格律和锻炼字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的。
-
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本书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刊之四,是作者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把多年积累的《金瓶梅》资料汇编起来。本汇编共分五编。一 本事编,辑录《金瓶梅》从古典小说中采取和借鉴的资料。二 作者编,辑录《金瓶梅》作者研究方面的有关资料。三 版本编,辑录《金瓶梅》的版本资料。四 评论编,辑录《金瓶梅》问世以后各家的评论。五 影响编,又分为对小说的影响和对戏曲的影响两个部分。由于以武松、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故事为题材所编写的戏曲,一般都作水浒戏看待,这里除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收者外,其他便不再收入。本汇编辑录的资料,大多为五四运动以前的。部分资料,由于特殊需要,超越了这个时限。本汇编各编资料,均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列。间有一二例外,则是由于内容接近的缘故。各条资料都注明时代、作者、所在书的卷数和所根据的版本。如系转引,也注明转引的出处。对录自同一版本的资料,只在首次出现的条下注明版本。
-
笳吹弦诵传薪录郑临川纪录;徐希平整理暂缺简介...
-
契诃夫幽默作品集(俄)契诃夫著;王健夫,路工译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本书荟萃了契诃夫幽默佳作58篇,这些作品或嘲弄官场人生,调侃人生闹剧,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思绪万千。本书译者系俄苏文学研究专家。
-
开坛赵山夫等主编;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组编陕西电视台的《开坛》栏目已经播出26期了,我曾参与这个栏目的策划,并试讲了第一场。回想起来,当时我们虽然满怀信心,却也没有预见到这个栏目今天会在广大观众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
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鲍震培著《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是作者近年在南开大学明清文学专家陈洪教授指导下,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成果。选题的确定依据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治学兴趣。此前,她曾出版专著《中国说唱艺术史论》、《梨园相思树》等,对曲艺类文学研究有所积累;1995年,她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发表《当代某些男作家的落后妇女观》讲演,是一次女性文学批评的实践。近期她的博士论文《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获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学者的一致肯定,认为此项研究填补空白,具有学术价值。首先,它填补了小说史和女性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中国文学史上,弹词一直是作为“诗赞类”讲唱文学研究的,在小说史上没有它的地位。对女作家弹词的研究也是对少数作品和作者的个案研究,还没有整体的系统的考察和梳理。我国女性文学史研究多关注现当代女性文学,对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注重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小说史上,女作家更为罕见。作者对清代300年间38种3000多万字女作家长篇弹词作品的考察,可谓第一次对清代女作家弹词创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她以女性特有的感知,论证其在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作者借鉴前人将弹词分为演唱角本(供听的),类似北方的评书;和案头创作的(供读的)观点,通过女作家弹词的例证,确定其书面的个体创作、长篇巨制工于描写供阅读、以“精英”为读者的特点,又与章回小说比较,明确其清雅典丽、接近自然阅读、语言韵散结合的特点,将其定位于韵文类小说体裁。这一论断填补了小说和女性文学体裁的空白。其次,作者的论点是对妇女文学史格局的建构。以往的文学史对女性创作忽视,是男权文化的表现;有专家指出,以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来看,在为数不多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研究著作中,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儒学色彩,表现了传统的表彰才女和士大夫审美趣味,缺乏理论上的思辨与创新。作者对女作家弹词创作在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实践活动中地位的论证,对完整、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妇女文学传统,进而深入考察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目前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多依从男作家文本,而作者对女作家文本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建立女性独立的文学叙事传统的创见,不仅丰富了女性文学理论,而且对了解和总结两性共同创造的文学遗产,从两性角度研究女性创作十分有益。挖掘女性意识本书作者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作品思想内涵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女性主义批评等方法,尤其是以性别分析理论和方法贯穿全书,对明清女作家弹词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她关注那些纸面后的女人、女人的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形态、女性创作和女性意识产生的环境以及女性思想历史的沿革。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作者从明清妇女观的渐变入手,分析才女文化繁荣的原因;结合女性的生活状态分析作品内容、创作目的、创作过程、流传方式,得出女性文学叙事传统的结论;其后又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女性文学叙事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会与冲突。该书中对女性意识的探讨有以下几方面:●对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挖掘。如:清代女作家以弹词小说韵文形式讲述她们的身世背景、写作过程、情绪心态等私密性较强的话题已经是女性自我的独立呈现;女性通过写作实现自我;弹词写作成为女人在女人中寻求知音的一种媒介;从对“妒”和“悍”的性格分析,反映妻妾制度以及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女作家对女性生命的价值关照,塑造了一大批反抗旧礼教,各建奇功的巾帼英雄形象,等等。●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作者考察清代才女文化(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明清妇女观的转变,分析了女性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例如:提出《周易》阴阳乾坤说的伦理观念政治化使性别问题带上政治色彩;考察礼教、女教、家教、理学的生成发展过程,以及近代民本思想对妇女观变异的影响。从社会、家族、家庭妇女的生活环境,分析才女女性意识成长的条件、女性弹词繁荣的地域原因与女官制度。●作者对女作家女性意识成长环境分析注重两性关系和两性文化的互动———明清社会思潮中士大夫妇女观的异动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的互动,使得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兼融互见,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和艺术魅力。●在分析才女文化繁荣时,作者着重分析袁枚及隋园女弟子群体,还对文人女性化和女性文人化进行了探讨。新的启示对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的思考,可引发探讨的领域很多。例如:文学批评的两性视角的探讨;弹词女作家创作对社会的向往与当前女性小说“私人化”倾向之比较;女扮男装的女性意识与女性时装文化的发展趋向;女作家弹词小说妾的文学表现与现代婚外情的文学表现,等等。总之,《清代女作家弹词小说论稿》为我们认识女作家弹词小说、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将会引发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