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盛正民 主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上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针对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学习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如何通过改造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哪些策略或手段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等问题并没有多少经验。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实践研究》和《基于学情分析下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设计及实施研究》两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拥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传统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我们试图通过案例的方式,结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评析,并提出改造建议,以期帮助一线初中物理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
宋代文化研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编《宋代文化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1991年5月,因编纂 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规划项目——《全宋文》的工作需要,在曾枣庄、刘琳先生的主持下,作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丛刊”第五十三辑正式创刊发行。自第二辑起,改为以年刊方式发行,先后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巴蜀书社、线装书局等担任出版工作,至今已出版二十九辑。刊物在内容上以宋代历史、文化、文献等专题研究为主,涵盖文、史、哲多学科,并形成三苏研究、宋学与蜀学研究、宋代文献研究等专业特色。
-
法律现实主义新论陆宇峰本书是一部法理学理论著作,在重新解读法律现实主义的经典文本基础上,指出法律现实主义延续了法律形式主义,其司法理论的核心目标不是批判保守主义,而是重扬普通法的司法传统。在此基础上,本书联系“一战”后美国发展背景,重新评价了法律现实主义的历史意义。本书对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方法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新的解析,对美国法律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其同时代的其他流派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的摘引和辨析。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权利保护研究臧德胜本书提出,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的权利保护的路径, 可以概括为: 追求一个平衡, 确保两个自愿, 强化四项权利。 追求一个平衡,即追求公正与效率的动态平衡;确保两个自愿,即确保认罪的自愿性(免于被迫自证其罪)和确保认罚的自愿性(量刑协商权),这也是该项制度第一层级的原生权利;强化四项权利,即强化程序选择权、律师帮助权、保释权、救济权,这也是该项制度第二层级的派生权利,服务于第一层级的权利。
-
像法律人那样思考(美)弗里德里克·肖尔 著“法律知识是很重要,辩护技巧与起草文书的技巧也很重要,但传统观点认为,法律人的独特性在于他们还拥有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弗里德里克·肖尔 这是一本有关思维与推理的书。说得更确切点儿,本书讨论的是律师和法官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这个群体的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可能与普通人不同,也可能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认为某些推理技术是法律决策所独有的。本书就着眼于这些技术。它的目标既在于对法律推理的各个话题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更在于向刚进入或即将进入法学院的学生们介绍法律思维的本质。
-
现代国家成长的法理要素与法律体系的中国观潘伟杰面对秩序供给与有效治理的诉求,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都必须解决现代国家成长的法理要素构建与现代法律体系发展的问题:现代国家建构的正当性与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如何在法理上表现?如何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增强社会成员对现代立宪国家的认同和对规则之治的接受程度?本书以法理要素和法律体系这两个核心概念为切入点,深入地总结、分析和把握现代国家的法理要素在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中的历史经验、模式选择和发展方向,意在揭示符合现代国家成长方向的当代中国秩序体系的形成、发展与革新背后的法理逻辑,确立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国家观的现代国家的初始定义,重构现代国家的法理基础。
-
陕西青少年权益保障十年观察褚宸舸本书贴近新时代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制度实践,采用实证方法,聚焦陕西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全景式地展现了作者近十年主持、参与的省级相关调研工作,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研究涉及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青少年发展及其保障等主题。
-
法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余地本书从政治学、逻辑学、修辞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具有代表性的法学问题,由之形成法学研究的多学科维度。实现了法学研究方法的重构与整合,在学理上基于不同学科落足的学科思维与法学思维的异同比较,为法学方法论的探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实现了法学方法的创新;在实践上通过对多元学科视角的呈现,推动了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对人类世界的身心关系、群已关系、天人关系的全面观照,实现立法与司法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正当性。 内容大体分为五个部分: 一、法学研究的政治学视角 二、法学研究的逻辑学视角 三、法学研究的修辞学视角 四、法学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五、总结:法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第一部分旨在通过研究公民德性对法治建设的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及围绕国际安全的制定问题,实现法学研究的政治学视角的呈现; 第二部分旨在梳理吴家麟的法律逻辑思想并对之形成了相应评价、梳理新型权利和司法拟制的关系、探究如何重构科学证据的认证观念,实现法学研究的逻辑学视角的呈现; 第三部分旨在探究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制度宣传的诗性因子,梳理法律条文中的“视为”一词,并从“视为”规范入手探究法的修辞意义,实现法学研究的修辞学视角的呈现; 第四部分旨在通过研究对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刑罚中的军训营项目的引入以及司法功用视角下的“法感情”在司法场域中的体现,实现法学研究的心理学视角的呈现。 第五部分旨在结合对第十六届全国法律方法论坛的述评以及对社会科学方法体系的法学意义的提炼总结法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
保险法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胡鹏,方乐保险是人类社会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成熟工具,马克思曾言:“保险是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足可见,保险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保险的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目前我国保险法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业界对保险法学术研究的需求很大,亟需科研成果的挖掘与产出。 为此,编者广泛邀集李伟群教授门下博士或者硕士毕业有保险法专长的青年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就各自熟悉的领域撰写学术论文,一则为创新和深化保险法理论、不断探索保险法律的实践问题,二则是为李伟群教授六十华诞送上诚挚的祝福,以感念李教授对李门弟子的殷殷教诲与不懈培养。编者期望以此书为中国保险法的前进尽一份绵薄之力,也为在中国保险法治建设中前仆后继、孜孜不倦的一众学人留下些许历史印记
-
有组织犯罪通论莫洪宪本书有着广阔的学术视野,坚持刑事一体化理念,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对新形势下有组织犯罪的特征、类型、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刑事政策、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在打击有组织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立足国内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统筹国内协作与国际合作,全面预防与惩治有组织犯罪,希冀为助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有益而切实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