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地方创制性立法研究曹瀚予.
-
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研究王合静民事裁判理由论证旨在说服当事人接受裁判结论,使当事人自愿地履行生效裁判中确定的义务,维护司法机关的权威。裁判理由包含事实认定及其理由、适用的法律规范及其理由。法官对裁判理由内容的确定和论证影响着当事人对裁判结论的接受。本书以论证理论为分析工具,以民事裁判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民事裁判理由论证关涉的理论事项和实践中的论证技术。本书分上下二篇,共八章。上篇以论证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事裁判理由论证中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的要素、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的结构图式,民事裁判理由论证合理性以及民事裁判理由的效力。下篇以我国民事裁判文书为考察文本,探讨了各审级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的情形,归结出我国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的样态,从立法上、制度上分析影响我国民事裁判理由论证的因素。同时,对域外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裁判文书的论证予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裁判理由论证合理性的路径选择。
-
数字时代博物馆使用作品版权例外制度研究付丽霞全球博物馆在技术发展的加持下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建设、藏品资源分享以及文创产品开发计划成为博物馆“角色转变”的新标杆。然而,现有的版权例外规则并不能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求,更无法契合博物馆开放的藏品传播姿态、贴合博物馆市场化发展的诉求。基于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博物馆使用作品版权例外制度的立法现状,从价值衡量角度考量我国博物馆使用作品版权例外应对问题时的利益平衡诉求和政策导向选择,通过适当放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版权例外空间、合理延伸博物馆知识共享的版权例外适用范围、高效运用法定许可规则助推博物馆市场化发展等措施,实现我国博物馆使用作品版权例外制度在数字时代下的良性变革。
-
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于文轩《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由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主持编辑,旨在呈现国内外环境资源法和能源法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推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及行政管理提供学术支持。《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秉持理论研讨与实证研究密切结合的特色,每辑在特定的主题下,邀请环境资源与能源法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评论》第5辑收录了生态环境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方面的学术论文14篇,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对气候变化”和“热点研辩”三个部分,呈现最新研究成果。
-
民法典新规则解读与适用王利明 等《民法典》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成果。其中的新规则既是《民法典》的亮点,也是《民法典》之特色所在,更是贯彻实施《民法典》之难点所在。 为配合《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法典》新规则的意旨和内涵,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申报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民法典》新规则适用要旨研究”(批准号:22XNLG01),由民法学泰斗、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领衔,组织全国知名民法学者展开研究并形成本书,将《民法典》的解释论进一步细致化、全面化,特别是针对《民法典》中的许多新规则进行解释,回应了《民法典》全面贯彻实施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期助力民法学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全面理解好、实施好、贯彻好《民法典》。
-
王畿集王畿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是明代阳明后学王畿的诗文集整理本。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南京兵部职方郎中等职,师从王阳明,是浙中王学的代表人物。王畿思想之于阳明心学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在明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明万历十六年(1588)萧良榦刻本《王龙溪先生全集》二十卷为底本,以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丁宾刻本《王龙溪先生全集》二十二卷等以校本,并补充了王畿编纂的《中鉴录》,以及其门人弟子所汇编的《大象义述》等书。作者对《王畿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书末还附有王畿传记资料、文集序跋等。
-
西方美术十二讲袁明夏,郑好,刘云飞本书是珞珈博雅文库(武大通识教材系列)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系列教材第一辑其中一本。全书共十二讲,每一讲为一章,以时间为纵轴,按西方美术的发展阶段,以重要的艺术时期、艺术流派、艺术家为每一讲的对象,将20年来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梳理、重点突出地展示了西方美术目前重要的流派与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在梳理这些人物及作品时,作者向读者充分展示了人物生平甚至情感经历,有些为人熟知,有些则平时鲜为人知,较为立体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全貌,对学生通过艺术通识课全面、生动地了解西方美术史,引发对艺术的兴趣与思考有积极意义。本书作为通识课教材,对西方有名画家及作品的年代、背景及画作的社会意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画家及作品的梳理,引导学生对艺术创作进行了解和赏析。
-
事实行为与行政诉讼高木光该书分五章内容,即事实行为、公共项目的禁止、事实行为与行为形式论、事实性侵害、处分性与原告资格扩大论的反思。该书考察了事实行为的概念、性质以及在行政法上的适当定位,对于在行政诉讼中如何审查事实行为,提出严格处分性界定、灵活运用公法上当事人诉讼的主张,以维持行政法学概念体系的严密性,同时也不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充分救济。
-
前行中的刑事治理现代化曹波《前行中的刑事治理现代化》着重选取晚近五年发生的或者审结的、真实的、具有较高影响力、代表性、关注度的16起刑事热案作为法理精释的样本。这些案例大多轰动一时,大致包括三类:一是引起司法实务界的长期争议或者理论界的激烈研讨的热案;二是助推刑事司法朝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热案;三是司法处置推动刑法立法修正与完善的热案。本书以“案件基本概况”“案件诉争聚焦”“案涉法理精释”“本案处理述评”“法律适用依据”等五部分内容为固定写作框架,以相对朴实的文风和朴素的文字挖掘并阐释所选刑事热案的刑事法理。详言之,“案件基本概况”(案情概要和处理结论)忠实呈现案件的具体信息;“案件诉争聚焦”围绕本案的法理精释主旨,概括凝练所选案例涉及的法理论证焦点和要点;“案涉法理精释”深入剖析所选案例涉及的刑法原理并回答“案件诉争聚焦”所提出的系列问题;“本案处理述评”在案涉法理精释的基础上,阐明写作者对案件司法处置情况的评价以及案件对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宏观意义上的推动和促进;“法律适用依据”则全面列明所选案例司法处理以及法理精释中引用到的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批复、指导案例要旨等规范性文件中的法律规范依据,以使读者便于“循案晰法”、“依法释案”。
-
文化法治基本理论研究谢晖,余地,刘方圆,武暾,张利利本书是谢晖教授法学随笔中的一本。汇集了谢晖教授在报纸、博客等发表的关于法律事件、法律文化的论述和评述。体现了作者从基础法学理论创新的角度,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法治的必要性,法律和道德、法律和全球化的关系,法治建设的资源选择,从而揭示了当下中国社会进行法治的重要意义和法治建设的路径,对我国法律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进度有着极好的意义。全书理论联系实际,讲理论,通俗而富有创见;讲个案,生动而富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