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南北风味王稼句本书是一部民国时期谈饮食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以作家、学者、文人为主,涉及的地域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到西北,包括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编者王稼句先生是当代知名作家,有多种饮食文化著述。他翻阅了大量旧报刊杂志,精心编选出这本集子,体现其独到眼光。本书所选文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从饮食透视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与历史变迁。
-
《论语》思想学说会通研究唐代兴,唐梵凌该书从伦理的视角切入,以《论语》这一原典文本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诠释其文字、名物、制度和深度阐释其篇章结构及蕴含的历史内容、核心概念、观念内涵、思想。是形而上与形而下之融汇贯通研究,主要指向哲学视野的社会思想史的关注和关怀,是现时代学者对《论语》的比较新颖且系统的 和多层次的学术探究和撰述实践。全书的论述中心是孔子的“返本开新”的复古主义,方法上参酌诸家注说,但以自家通解为枝干,多所取舍,且留心用了较大篇幅“复原”语录体经典流传中遗失的语境,能做到自圆其说。
-
藏地八千里徐杉该书是旅行游记类随笔文集,是《藏地八千里》的续集。作者以其行程为线索,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四川的理塘和巴塘,西藏的芒康、波密和墨脱,以及滇藏接壤的盐井、德钦等地游历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当地风土人文,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展现了不同文化在该地区的交融与相互影响。
-
走进亚运体验杭州叶依群,潘飞,石教旺暂缺简介...
-
现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类型、模式和机制研究罗晓静本书在交叉和综合视野中揭示现代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类型、基本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是以《新月》为例证,从同人传播角度阐释现代文化生态的变异以及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二是以《文艺报》为例证,对现代中国组织化传播与十七年文学的体制化、一体化关系予以阐释;三是以阅文集团为例证,从“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模式角度,考察新媒体时代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模式和以商业化为 的泛娱乐文化文学生态。
-
医圣济苍生何清湖,孙相如暂缺简介...
-
旭升堂王向阳本书为浙江浦江深溪义门王氏(旭升堂)有关文史资料的汇编与校注。这些文史资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该家族历 的名流(先贤)的传记,一般是由师友撰写;二是描述这些先贤的诗文,撰写者也多为与这些先贤有诗歌唱和、来往交际的师友;三是由旭升堂的先贤们留下来的诗文。所选内容多辑录自宗谱、文集甚至碑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编者对资料作了详细的注释,便于 的读者阅读。
-
中欧班列文化之旅周红红,肖翔,牟宜武,饶巧颖全书包括12个单元,覆盖12条主要中欧班列线路及沿线主要 的城市( 出发城市、2个 到达城市)。通过对重点班列线路的梳理,明确主要的班列经停城市,进而了解这些 和城市的文化特征,掌握跨文化商务交往的礼仪与规范,为提升 交往素养与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
交大记忆张安胜 主编《交大记忆(第2辑)》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 、副校长张安胜主编,全书设黉门哲思、上庠菁英、南洋留痕、峥嵘岁月、珍档掌故、风物探源六大板块,精选交通大学校史、党史类回忆性文章等共计23篇。所涉交大史事由十九世纪末建校到现今,所涉作者有张元济、唐文治、孙科、黄炎培、茅以升、汪道涵等。本书旨在聚焦沧桑岁月,展示时代风貌,构建共同记忆,传承交大文脉。本书的读者对象拟为交通大学广大师生校友及关心支持交大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
乡村振兴视野下活化非物质文化研究与实践郑敬玉,朱广宇,金晨怡本书从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角度出发,提出“活化非物质文化业态空间”这一概念,结合对非物质文化的探源和利用,融入浙江省乡村改造和艺术乡建的大量实例,总结归纳出“使传统在现代中再生”的发展方式,找到在现代设计造物中平衡“新”“旧”事物的办法,既能顺应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能保护和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乡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培土、追肥,使之在新的乡村沃壤中重新绽放出活力,让 多人了解并感受到乡村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品类的魅力。同时,以活化传统手工艺项目为指导案例,厘清传统手工艺创新在不同文化生态中“设计”所参与的不同方法、技术路线与发展目标,探索如何以现代创新推动传统,达到“传统在现代中再生”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