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陈盛清集陈盛清《陈盛清集》收录了陈盛清著作三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五五宪草释论》《公证法要论》《宪法要义》三部著作及二十四篇论文发表于1949年以前,涉及民国时期宪法、行政法、诉讼法、民法等多个部门,研究领域跨越公法、私法,研究内容兼及理论与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体现了其敏锐的视角和深厚的学术造诣。陈盛清新中国成立后的著述,则体现出其研究视角从宪法向法律史的转变,以及对法学教育的关注,展现了其对法学和法学教育的深切情怀。综合而言,本文集不仅展示了陈盛清的学术成果,还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
-
人才政策评估的数字化方法薛泽林 著本书基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在人才政策评估中所采用的较为传统的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实验评估等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人才政策评估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初步构建人才政策评估的数字化创新方法——场景和界面融合的人才政策评估“双层嵌套的场景治理”新模式。该治理模式以完善人才治理体系为目标,以推动“技术—数据—治理”三种逻辑融合为思路,以政策供需的精准匹配为方法,以界面嵌套和场景应用为工具,以推动数据与技术、技术与治理、部门与政策、场景与需求的融合为抓手,打造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人才工作协同一体化格局。
-
五峰集 胡子知言胡宏 撰 王玉德,班龙门,杨柱才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暂缺简介...
-
在路上汤啸天 著本书是作者近30年来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和智库研究成果的自选集,所收集的都是向政府提出的建议。内容涉及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各个方面,相当部分建议得到有关领导干部的批示,并转化为相关决策。作者直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敏锐地发现问题、前瞻地分析问题、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这些研究成果既体现了公民的责任,又在“接地气”、可操作的同时,展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坚忍不拔的理论创新精神。本书可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和智库建设参阅。
-
挑战古人100天3云葭跟北宋时期相比,南宋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临安城和汴京城有什么不同?南宋人的澡堂子叫什么?南宋有厕纸吗?南宋有几种学校?作业多吗?南宋打工人怎么放假?调不调休?南宋人有多爱西湖? 在底色深沉的两宋更迭历史背景中,以活泼细腻的文字撕开一处罅隙,窥见无论何时都闪烁着微光的民生百态。再出发,抵达千年前的真江南。
-
闽都法治文化初探中共福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福州市司法局福州自古有“闽都”之称,在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下,福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闽都文化。法文化是文化现象的一部分,探求法文化及其变化,其实质上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通过人物、事件、法治教育三个方面,对福州市法治相关人物的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进行阐述,对福州历史上的著名法治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全面追溯福州法治文化的发展与成就,给人以启示。同时,本书还通过普法小环节,向广大读者普及法律知识,使得法治文化与普法进行了有机融合,对于福州法治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
-
刑事法学研究吴宏耀《刑事法学研究》在专题设置上,将以“中国问题”为终极的学术关切与理论归宿,倡导自主性、本土性、实践性、前沿性研究,鼓励有的放矢的比较研究,融合多元的方法论,力图整合刑事法学学科资源,促成聚力中国刑事法学研究的良好格局。共分为刑事诉讼法教义学专题、刑法修正与积极刑法观专题、理论前沿、学术新人、热点聚焦、译文等专题,聚焦于“刑事诉讼法教义学”,积极整合刑事法学的一体化研究景象。希望通过每一辑对中国刑事法问题的关注、挖掘、表达,通过不断聚拢年轻的学术伙伴,为当下迈向新时代的中国刑事法学研究带来一些本体性、自主性的研究成果。
-
马克思的自由伦理学乔治·G.布伦克特,曲轩译本书主要围绕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展开,并以此为基础对马克思的伦理观进行重构。内容包括三大板块:首先是作为理论基础的元伦理学部分,内容涉及马克思对伦理道德的批判及其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和意识形态的观点;其次是马克思的规范性道德理论部分,主要以自由概念为核心,呈现了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所蕴含的欧陆伦理学传统,强调马克思是基于自由而非分配正义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有关暴力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也必须从自由的视角来看;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伦理学所包含洞见和理论价值。本书首版于1983年,并于2010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再版,是西方学者为挖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内涵所作的一次有效尝试。相信本书的译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及其伦理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有效对话,进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建设与政治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
法理学的疆界雷磊本书收录了作者十八年(2005-2022)来的32篇书评、随笔和札记。这些篇什既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法理学阅读和思索的个人记录和研究印记,也是中国中青年一代法理学人在法理学领域内寻求知识更新和智识突破的集体缩影。 本书名为“法理学的疆界”,包括六个部分“I 法律/权利的边界”“II 法学的密码”“III 法哲学的智识”“IV 方法论的求索”“V 短札·片思”“VI 阅读·写作”。顾名思义,“疆界”一意为“疆域”,二意为“界限”。“疆域”本义为国家管辖领域,法理学的疆域指的就是法理学的管辖领域。这个管辖领域包括“法哲学”与“方法论”两大部分。“界限”则内含于疆域之内。法理学并非无所不包的法学剩余科学,它有自己独立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围,也形成了自己的“边界”和“密码”。本书的各个篇什虽然主题各异、论域极广,但它们的背后或多或少地隐藏着“疆界”这一暗线。这一暗线也体现在作者的片思短札和关于阅读写作的文字之中。
-
人民法庭嵌入基层治理研究张邦铺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法庭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推动基层治理方面的职能,是目前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通过实证考察和研究,客观呈现出当前人民法庭嵌入基层治理的状态,并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嵌入基层治理运行的新模式,为人民法庭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