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萨孟武著萨先生在这本书跟《〈水浒传〉与社会》和《〈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是姐妹篇,合为一部“小”著作。一写社会,一写政治,一写家庭,本书讨论的范围很广,分析时,或夹杂原文,或援引典策,且篇幅颇多。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本书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自出版以来受到各界读者的欣赏。
-
牛棚杂忆季羡林著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牛棚杂忆》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它带去的不是仇恨的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著李叔同,“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丰子恺语)都说李叔同做人做得太完美,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作诗作得雅,起文起得正,又会书画又懂篆印,编曲演戏样样在行。在中国,如此面面俱到之奇人罕有,而才子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现今,大师之天津故居已湮没于房地产开发热潮吸,是时候重捡精神粮草,向物质的无限蔓延说暂停了。编者欲以此书让很多人得一点清净、宁静和澄静,让我们不致忘了曾经的禅灯梦影依然还在某处隐隐者。
-
王蒙王蒙著《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共收集王蒙三十余篇文章,在书中,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通过与他们相处时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将人物形象以速写的笔法立体呈现出来。除了对邵荃麟、夏衍、冯牧、丁玲等已故友人的怀念外,王蒙在书中还直言个别作家朋友们的短处,比如他调侃陆天明“呆”劲十足,毕淑敏的名字普通得如同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张洁则是越老越不够宽恕。对此,王蒙在序言中解释道:“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但吾更爱真理,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从《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中,可以读出作者的感情。怀念,何以不成样子?王蒙在序言《人与时间》说的明白:“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吾爱真理,所以才爱吾师,敬吾师,爱吾友,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于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本书前言序:人与时间对于我来说,人的纪念就是时间的记忆,就是生命的见证。活到七十岁了,一想,那么多师长关心过我,帮助过我,为我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年轻人令我神往,令我怜惜,而又禁不住对他们说点什么。而一代一代的人活得都那么不容易。而他们也是和我们或者更年轻的人一样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冲动与计算,一样的得失与矛盾,一样的诚挚与悲欢,也一样的冒傻气和软弱,有时候却又是豪气满乾坤。我不想“审父”,也不想在子侄辈们面前一味地被审。我对师长们有时确实是感激涕零,但又不想仅仅是感激涕零。我只能平视他们。在视他们为师长的同时视他们为益友,好友,诤友,需要关爱的老人。如果仅仅从年龄上说,他们处于“弱势”。对于比我年轻的人,就更是这样了,我非常羡慕他们,也知道他们未必能避免我们年轻时的幼稚与冒失,自以为是与自我作古。同时我特别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冲击,好保持自己老得慢一点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更年轻的一代的。我渴望的是一种相通,一种直言,一种不被什么代沟不代沟囿住的爱心和善意。写人的时候我带着几分二愣子劲儿,因为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吾爱真理,所以才爱吾师,敬吾师,爱吾友,哪怕由于过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时。请问,如果对友人还不敢说实话,一辈子还有机会讲几句实话呢?而始终不讲实话,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吗?当然,我写到的也仅仅是管中窥豹,只有一斑而已。是为序。王蒙2004年12月
-
沈从文与丁玲李辉著《沈从文与丁玲》初版时书名为《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讲述了两位著名作家从初识到相交到绝裂的恩怨纠葛,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书。书中既有丰富的史料供读者比较、查考,以事实为依据而又不乏真知灼见。不仅关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会感兴趣,也可帮助读者借此阅历人生,是一部文学研究的札记,又是一部富有情节性的散文随笔。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详尽生动地介绍了两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各领风骚的巨星——沈从文与丁玲——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的非同寻常的友谊和后来发生的令人遗憾的破裂。姜德明先生在序言里称赞这是“一部文学研究的札记,也是一部富有情节的散文随笔”,同时又是“一部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恨有爱,有情有理的可供广大读者欣赏的文学读物”。
-
红楼十二层周汝昌著;周伦玲编红袖楼头夜吹笛,有人墙外闻声泣。花随水逝已无春。月伴云行南存音。一从石破天震惊,赢得星垂海直立。崇光泛彩香远飘,高烛赁栏影可及。卧茵饮后醉扶归,枕霞眠罢胭脂墨。相思红豆记长歌,情不情兮奈我何。访篱移菊来新梦,斜阳旧圃泪滂沱。千古奇文麟待玉,双星曾不阻黄河。吁决嗟呼。石头记得身后事,说与人间宇尽讹。研脂小砚芳铭在,证梦题红痛语多。感慨复凄恰,颜艳仍悲壮。起舞一婆娑,伤怀百惆怅。蚍蜉睨大树,群儿策毁谤。江河日月曾千劫,李杜文章光万长。作者自云:“绛楼十二”,编成付梓,旧文重理,新作偶添,裒然成帙,亦自可存。这可以提供一面“镜子”,从中照见我这多年来研治“红学”的轨迹、得失、拓路、升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集毕生研究之心血,终成“红学”巨著《红楼十二层》。本书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引、《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还原历史真相。“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
两地书·原信鲁迅,景宋著鲁迅和许广平的来往书信,或排印,或影印,现在有三个版本。最早的,也是大家熟悉的,第一个版本,是《鲁迅与景宋的通信 两地书》。1933年由上海青光书局印行;第二个版本,是“两地书原信”,先是编入《两地书全编》中,作为“附录”,题《<两地书>原信》,1998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个版本,就是上术《两地书真迹》中的“鲁迅手书”《两地书》了。《两地书》的原信,没有全部单独出版过。这回中国青年出版社要出版了,算是创造了一个记录。由于第一封信是许广平1925年3月11日写给鲁迅的,当天鲁迅写的回信,以写信的时间顺序来排印,这本《两地书·原信版》,别有一番意味吧。这个版本意义重大,表现为三大特性:第一是它的私密性;第二是它的元初的真实性;第三是它是“母本”。其他两个版本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林语堂著;杨平译海外的华人通常通过他们的节俭、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但是在欧洲与美国,他们常常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返身回来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已阻碍他们融入到他们生活的国家之中。他们仍然是中国人。这些普遍的标志是:专注自己的事业,不寻求政治保护、平常心,善意的幽默、对个人关系的极端重视。他们仍然个性十足;他们可能富有也可能不富有,但是他们喜欢那种生活状态。他们相信一切文明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自尊的个体而生存,人们能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并追求他们的各种目标。<
-
红楼望月刘心武著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
鹤止步虹影著古人笔记小说,如深窟宝藏,珠光夺目。虹影自出新意,重写笔记小说,游走虚实之间,出入古今时代。她跨越肉身与时空的框限,在文字娓娓的叙谈中,为读者营造出穿越时光的魔幻之感。八个故事,八种前世今生的宿命。从旧上海两个男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到现代大都市陪酒女郎的爱欲痴狂……小说既氤氲着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又每每烛照出人性的深厚。曾有人问我为何近年对中国笔记体小说感兴趣。若读者读了这集子,就自然就明白我的用心。我走了一个圆圈,少女时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写诗时,大量阅读西方的小说、诗歌,一头扎进里面;等到自己动手写小说,我发现中国古典小说的好处,便走到以前喜欢的那些诗词和小说里,重读《老残游记》、重读《红楼梦》,尤其是重读笔记小说,像冯梦龙的《情史》,那么短短的一个个故事,讲得像一首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