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周作人传钱理群著内容提要周作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却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时代,最后堕落为汉奸文人。周作人的一生,以悲喜剧色彩表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道路的复杂性、曲折性与深刻性。本书作者以十年功夫,搜寻、发掘了大量史料,对周作人的政治、文化、人生选择,独特个性及其内含的丰富的历史、心理内容,作了精细的描述与精辟、独到的分析;同时展现了周作人与章太炎、蔡元培、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同时代人的复杂关系,以周作人为中心的社会、历史、文化、风俗……的广阔背景,力图通过周作人“一个人”看“一个时代”,以展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
21世纪一土编在过去的20世纪里,再没有谁像鲁迅这样被中国文艺界奉若神明了。在21世纪的今天与将来,鲁迅及其精神对中国还将意味着什么呢?这部书收集了大量当代著名学者如钱理群、汪晖、谢泳等人最新的学术文章,对鲁迅精神在当代的意义进行了多元化的阐述。编者的意思很明确:鲁迅在21世纪,还将是谁也忽略不了的存在。本书前言鲁迅,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回避不了的一个存在,恐怕谁都无法忽略他。不知是时间的距离使然,还是得益于近二十年艰难拓展的空间,亦不知是鲁迅思想本身的张力所致,还是由于公众观念系统的变迁,总之,有关鲁迅的话题,正悄悄地同时又是深刻地改变着习惯的表述方式,萌动着一种新的思想-语言置换。对于建构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对鲁迅的诠释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在以往的思想之路上,几乎所有的现代知识者,都留下了他们的关于鲁迅的言说。在新世纪莅临之际,新的鲁迅论,益发以多元化、个性化、民间化的形式活跃起来,甚至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任何意义的独断,都可能事与愿违,从而将我们导入歧路。因此,思想学术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思想者的气度,也是学人应遵循的规范。思想的言说和学术的探寻,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对于某些哗众取宠的吆喝、耸动视听的咋呼,人们自然可以不必理会;但是,我们宁可相信,一切由乎本己、发于真心的思考,不管深浅高下怎样,是非臧否如何,都是在接近着鲁迅、发现着鲁迅;尤其是都生成着当代人的精神生活,都相与共生,参与了社会的文化建设。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作为编者,我们无力凭空营造一种精神气候,更无意倒向某一种言论,然而却有责任,以自己的劳作,为各种思想活水的涌流,疏通渠道,以求其畅。于是,便有了这本出自各路学人作者手笔,呈示各种意见、各式风格的学术随笔集:《二十一世纪:鲁迅和我们》。我们寻求一种自由的对话与沟通,在我们与鲁迅之间,在作者与作者之间,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星汉璀璨,浩瀚无际。我们一时难以延请到更多品贤学重的思想者和独立特行的读书人,只有期望于将来。这是一个开始。让我们姑且把这本书,看作是一个吁请,或是一种期盼,并希望通过它,记录与预示一个时代。编者2000年9月1日
-
中国审美文化研究孔智光主编《中国审美文化研究》是一本以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著作。它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借鉴并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精神分析、原型批评、阐释学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原始艺术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中国上古神话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生命精神的历史流变,商周青铜饕餮纹样的狞厉美与和谐美,中国古代铜鼓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中国汉代绘画的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嬗变,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近代倾向,《红楼梦》的道家生命美学意蕴,中国上古审美文化对日本绳文时代审美文化的影响,以及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中国大众音乐艺术的美学意蕴与基本特征,艺术的审美本质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把握。本书有三个特色,一是注重理论创新,力求观点鲜明,超越前人;二是注重宏观整体把握,尽力发掘深层文化意蕴;三是注重实证研究,努力以大量资料立论。本书绝大部分为硕士学位论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王富仁著在我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的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由这种感觉,我认为称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为合适。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中国还有文化,文化还在
-
京华烟云林语堂著;张振玉译林语堂先生英文著作25种,以京华烟云份量最重,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底成绩。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是豪放瑰丽,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了解与体会。国家大事,包括义和团之真面目/八国联军在北京/赛金花之义学/国民革命之推翻满清/袁世凯之当权/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以段祺瑞为首之安福系北洋政府的卖国与屠杀爱国学生/国民革命军之北伐/日本人在华北之贩毒走私/日本人之侵华制造伪政权/平津之沦陷/上海八一三保卫战/蒋介石庐山牯领之军事会议/中国国民之内迁逃难潮……论人物,在本书中出现了顺乎自然的道家/前清高傲梗直不妥协的大臣/义和团的红灯照/旧式商人/千金小姐/大家的丫环/富家公子/高等妓女/军阀/汉奸/日本官兵/爱国青年/青年军官/旧家庭的叛徒/耿介的学者/名画家齐白石/翻译家林琴南/教育家傅增湘等等人物……论地方,则有王府花园/北平各名胜/西湖/苏杭/详尽的泰山游记〈包括迄今少见描绘的泰山日出奇景〉/日本人与汉奸的毒品工厂……论战争,有长城血战/上海血战/天津血战/抗战第一年中华民族内迁大逃难的悲壮场面……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暴呈中国的一切困恼纷扰,但由于此,也正表示我们对国家未尝放弃我们的希望!无需加以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诚盼此书将给予吾人以深刻的启示,将我们深植于往昔的根蒂,开出灿丽的鲜花!”<
-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 评点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小民,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只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之士的困惑。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它使我们增加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前途。然而,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浩繁杂芜,在眼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略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人来说,不妨试用一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曾国藩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仔细琢磨的课题。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氏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不易,只能读其精华;其精华部分首在家书。清末民初时期,曾氏家书乃士大夫必读之书。青年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尝见曾交正家书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杂务,以致百不一成。”信中所说的,出自曾氏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玩弟的信。毛泽东信手拈来,可见他对曾氏家书很熟悉。曾氏家书,过去被当作治家圭臬来读,但现代人的家庭已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不复存在。今天人们的所谓治家,说到底不过是教子而已,至于“子”,也只独生一个,且学校和社会又担负了其中的主要责任。如此说来,曾氏的家书还有读的必要吗?其实,这部家书远不这般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早在上个世纪初,蔡锷将军便辑录曾氏有关治兵方面的文字,并加以评说,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官的教材,在中国军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效法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百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蔡锷乃一代英杰,他的评说虽然简短,但其人丰富的军事理论和不朽的军事功勋,足以使他成为评论曾氏治兵语录的权威。笔者从没想到要跟他攀比,只是凭借着二十年来对曾氏潜心研究的心得,撰写一点理性思考的文字,但愿这种努力与写作初衷不至于相距太远。唐浩明
-
季羡林先生张光璘著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半个世纪风去历史和历次政治运动的见证人,从本书中去了解他吧!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中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同时,也充满着失望、迷惘、混乱与幻灭。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段痛苦悲怆的历史。
-
王蒙自述王蒙著多变焦的传奇人生 高情商的大智良言青年人:他会告诉你怎样选择庄严人生搏取成功中年人:他会告诉你怎样走过风雨沧桑创造化境老年人:他会告诉你怎样演绎黄昏哲学享受晚晴—什么叫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是可以谈论的吗?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有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家的说法是“不可说”,孔子比较好商量一点,但也坚持“述而不作”。为什么?是的,人生哲学,这是天机,这是石破天惊的感悟,这是“绝密”,这是头破血流的代价换来的一点明白。岂可寻常道哉!岂可用语言述之!—谈人生就要来真的来明的,就要献身说法,叫做“站出来”,而小说作者是最不需要是忌“站出来”的。所以说献身说法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就是明光剔透,接受考量。越是难做的文章越是非做不可,有话不说,如苍生何?艰难文字,舍我其谁?作者在还不到14岁的时候,就唱着冼星海的歌儿参加了地下党组织,但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却因为一篇作品,而被打成了右派;一个得到了毛泽东亲自保护的青年作家完全可以因此而解脱,却又举家西迁来到了新疆,在这个自古就是流放罪犯的地方一呆就是1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位在中国文坛雄风驰骋了半生的人,一夜间又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大臣”。而今,这位虽已年过古稀,但“心儿不曾老”的老人,从《青春万岁》始,在笔耕48年写下了一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后,又以雄健的笔触、渊博的文化学养、深邃的哲学思想,去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悟,去探索揭示人生的大道至理,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而是人生金秋的另一种收获,更是一种人生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的履践。严格说来,作者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用思辨、用心血在写这本书,且一写就是4年,足见其态度之严谨之认真。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虽然已是誉满天下的著名作家,又有着诸多高高的头衔,但他并不靠这些来吓人,而是以平等的乃至天真的心态在与读者倾心交流,在娓娓而谈中尽管有时也不失往日的激情、激动、激愤,但都在讲述一种自己所思所悟的真实。他绝不放弃人生的哲学睿智与理想境界,但亦绝不高谈阔论,无论举凡小事、大道,都说的是人生至理。一切以生存为基点,以生活为背景,以哲学为武器,用科学与灵动的方法来剖析人生,用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能动的态度来解析许多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且颇有新意地创造了许多深刻的人生概念和范畴。因而称其为“人生哲学”是当之无愧的。本书还收录了作者此前所撰写的有关人生方面的二十几篇随笔精品,列为第十二部分,可为作者该书一贯思想之补充。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为目前充满形形色色人生读物的图书市场,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取人生的教益,更有效地更健康地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与生活中去,得到智慧,得到成熟,得到快乐,也得到成功。
-
鲁迅杂文精编鲁迅著;金隐铭选编;裘沙,王伟君图《鲁迅杂文精编》本书约请鲁迅博物馆的专家选编,为使这本书成为鲁迅散文众多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选编者以197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参照鲁迅现存手稿和其他版本进行校勘,择善而从。杂文是鲁迅创造的一种新型文体。这种文体既吸收了英国随笔(Essay)篇幅简短、绵里藏针、微小显著、小而见大的特色,又借鉴了魏晋散文“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文风,特别是继承了魏晋文章的骨力。其杂感和短评,是鲁迅杂文的骨干,侧重于议论,融会了诗的境界、形象和美的文字等。它是诗与政论的融合,是史笔与诗情的结晶,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体,是战士和诗人一致的产物。鲁迅杂文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881-1936)的杂文232篇。分上下卷。上卷《人海杂言》基本上收入《而已集》以前的杂文,下卷《荆天丛笔》收入《三闲集》以后的散文。卷名原为鲁迅拟定。本编所收诸篇均为“狭义的杂文”,即杂感和短评。内容顾及了鲁迅生平活动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鲁迅经历的历次重要论争。同时兼顾了作品的文学性与可读性,基本上做到了“名篇不漏收”。鲁迅照片和手迹由周海婴先生提供。《鲁迅散文全编》为使这本书成为鲁迅散文多种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本书由鲁迅博物馆专家金隐铭编订,除收录齐备之外,编订者还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这底本,参照现存鲁迅先生手稿和其他版本进行会校,订正了一些讹误,择善而从。本书附录鲁迅论述散文、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的文字。鲁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收入了鲁迅先生(1881-1936)生前编订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同时从鲁迅的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如叙事与抒情的美文、随感、纪实散文、怀人散文、书信、日记散文、序跋散文、讲演散文等112篇。抒情性和文采相对淡薄而编重于析理辨难的杂文概未收入。鲁迅照片和手迹由周海婴先生提供。
-
水煮三国成君忆著管理是一个需要务实的领域,管理学也是一种需要务实的学问。成君忆先生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用大话三国的写作方式娓娓道来,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大有深意存焉。——香港人力资源学会会长蔡惠琴君忆先生文笔流畅,语意创新,文章阅读起来轻松幽默,对经常处在忙碌与压力之下的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实为另一种好的休闲选择,不但有学习的效果,也达到了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台北市培训经理协会理事倍晟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张序诚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的心灵到公司的组织,无一不是管理的对象。本书用三国故事做底料,麻辣风味的快意管理学将三国看做竞争市场中的三类公司,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寓至理于谈笑之中作者简介:成君忆先生现任亚太人力资源研究协会(APHRA)副秘书长。他是一位具有10年从业资历的企业管理顾问,在塑造品牌特征、整合营销传播、组织设计、人才选拔、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他的客户包括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在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