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随想录巴金著《随想录》对十年文革的清算轰动了文坛,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压力,巴金说:“没想到《随想录》在《大公报》上连载不到十篇,就有各种各类叽叽喳喳传到我的耳里。有人扬言我在香港发表文章犯了错误;朋友从北京来信说是上海要对我进行批评;还有人在某种场合宣传我坚持‘不同政见’……”
-
沈从文传凌宇著伴随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从具有特异色彩的乡村世界到色调繁复的都市人生,本书以富于哲学意蕴的文化观照,凸浮出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人生足迹: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灵魂从沉睡到苏醒,生命从自在走向自为的精神裂变;从偏处一隅的乡村来到都市后的种种人生酸辛;仅以小学毕业的学历,“因缘时会”,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和学者的奋斗与挣扎;集强烈的参与意识与人生孤独感于一身的精神痛苦;因“历史的误解”而遭遇的坎坷与浮沉……全书将沈从文极富传奇色彩的外部人生际遇与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交相辉映。回旋着追寻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肃穆和悲怆的乐音,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者简介凌宇,湖南省龙山县人,生于1945年9月。197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任湖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自1979年起,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读书》等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百余篇,并出版学术著作《从边城走向世界》《符号——生命的虚妄与辉煌》《重建楚文学的神话系统》等。目录引子第一章在别一个国度里一、写在断墙残碉上的历史二、神尚未完全解体第二章自然之子一、卖马草出身的将军和他的后裔二、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三、革命:晃动着历史的影子四、续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五、从“将军”向士卒的跌落第三章*师爷传奇一、生命旋转于死亡的铁磨下二、“焕乎,其有文章?”三、神魔之争四、小客栈里的“红娘”第四章生命的转机一、船上岸上二、人生掀开隐蔽的一角三、向人类的智慧凝眸四、权衡与抉择第五章卑微者之歌一、学路茫茫二、窘困与“独立”三、相濡以沫四、卑微者之歌第六章海上的漩流一、一个配角二、萨坡赛路204号三、黑凤四、“生离”与“死别”五、海边的孤独第七章南风北雨一、“丁玲事件”前后二、叩开幸运之门三、故乡行(一)四、京、沪之争五、生命的第一乐章第八章无形的防线一、逃离北平二、故乡行(二)三、寂寞之路四、昆明冬景五、烛照相馆抽象人生之城第九章飓风孤舟一、重返北平前后二、徘徊于战争抽象与具象之间三、灵魂的迷乱四、生命的复苏第十章在历史的瓦砾堆里一、艰难的选择二、进取与退避三、斩不断的情丝四、为而不有第十一章处惊不变一、那朵小花,真美!二、含泪的微笑三、大智若愚四、居陋行远第十二章桑榆非晚一、生命的第二乐章二、在大洋的彼岸
-
王维新论陈铁民著暂缺简介...
-
白鹿原陈忠实著中国陕西黄土高原上的白鹿村,是历史久远,素有仁义之称的礼仪大庄。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的各色人等,为温饱、为脸面、为光宗耀祖、为争抢风水...祖辈三代纠缠在财、权、利、欲的无休止的谋算与争斗之中。作者以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出一群不同典型的主人公的命运悲喜剧,生动、形象、厚重地反映出民族悲壮秘史的一角。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东郊灞桥区西蒋村,1965年初开始发表作品,现为陕西省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天折》,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柳树背后去》,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娶头房媳妇时他刚刚过十六岁生日。那是西原上巩家村大户巩增荣的头生女,比他大两岁。他在完全无知完全慌乱中度过了新婚之夜,留下了永远羞于向人道及的可笑的傻样,而自己却永生难以忘记。一年后,这个女人死?...
-
伊甸园之歌杜运通著近年来,林语堂热悄然兴起。但是由于解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文学因素的影响使研究处于事实上的停滞状态,在加上研究对象本身的矛盾性、复杂性,大多数人对林语堂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成果,对林语堂的思想、创作、人品等等对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具有鲜明的反思性,在林语堂研究领域中占有一些之地。
-
我的精神家园(1952-1997)王小波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芭芭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蒂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作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我年登不惑,才明白萧翁的见解原有偏颇之处;但这是后话——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萧翁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作明辨是非的专家为耻——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是年轻人,觉得能洁身自好,不去害别人就可以了。现在我是中年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写杂文。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伦理问题虽难,但却不是不能讨论。罗素先生云,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考虑伦理问题时,想替每个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事,但你可以说,这是我的一得之见,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把是非交付公论。讨论伦理问题时也可以保持良心的清白——这是我最近的体会,但不是我打破沉默的动机。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暖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马上我就要说到,这些傻子也不见得是真的傻,但喊出来的都是傻话。久而久之...[更多内容]
-
鲁迅散文全编[鲁迅著};金隐铭选编;裘沙,王伟君插图为使这《鲁迅散文全编》成为鲁迅散文多种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鲁迅散文全编》由鲁迅博物馆专家金隐铭编订,除收录齐备之外,编订者还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参照现存鲁迅先生手稿和其他版本进行会校,订正了一些讹误,择善而从。《鲁迅散文全编》附录鲁迅论述散文、散文集《韩花夕拾》和《野草》的文字。同时又从鲁迅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如美文,随感,纪实散文,怀人散文,书信、日记散文,序跋散文,讲演散文等。抒情性和文采相对淡薄而偏重于析理辩难的正宗杂文概未收入。
-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编辑推荐:《吾国与吾民》乃林语堂旧籍之新刊。这些文章都是林语堂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研究。本书结构清晰,全书分为九章: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这些文章观点新颖,论据确凿,颇有新意,不妨一阅。
-
张爱玲传刘川鄂著本传记的资料最为丰富,翔实,议论亦精当、平和,不但具有学者传记的严谨风范,而且兼有文学传记的生动、流畅,其笔触探寻到张爱玲作家之为作家,女性之为女性的心底,有助于读者了解谜一样的张爱玲。刘川鄂,男,1961年9月生,曾用笔名阿川,胡四氓等。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不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鲁迅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乱世才女张爱玲》《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各类散论百余篇。获第2届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第3届湖北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第8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第8届文艺争鸣奖。张爱玲是我国五四以来极具创作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把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圆熟地结合起来,其作品直逼现代都市男女情感世界的深处,小说人物颇具人性深度和美学意蕴,显示了独特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张爱玲出现在40年代中国文坛时,就迷住了众多读者,50年代后其作品在海外风行,80年代以来她又成为广受大陆读者喜爱和研究者重视的作家。在所有有关张爱玲的书籍中,本传记的资料最为丰富,翔实,议论亦精当、平和,不但具有学者传记的严谨风范,而且兼有文学传记的生动、流畅,其笔触探寻到张爱玲作家之为作家,女性之为女性的心底,有助于读者了解谜一样的张爱玲。
-
随想录巴金著本书介绍巴金(1904—),原名李芾甘,字尧棠,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目睹旧家庭制度的腐朽、罪恶和对青年身心的摧残。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离家到上海、南京等地,后赴法国留学。二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灭亡》、《新生》等长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日战争时期又写了《憩园》、《寒夜》等著名小说。“文革”后创作的近五十万字的《随想录》,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引起强烈反响,曾先后获意大利“但丁奖”和法国荣誉勋章。值得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