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潍坊历史文化故事赵红卫《潍坊卷》是《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之一种,是颇具故事性的通俗读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站位,推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深入挖掘本市在山东文化体验廊道和重点文化片区中的文化资源,服务文旅结合的廊道、片区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和文旅相关人员,通过撰写故事,充分反映优秀传统、壮丽史篇、革命精神、先进事迹,达到弘扬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自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的。
-
东营历史文化故事郭立泉暂缺简介...
-
鲁西红色文化故事刘海鹰本书隶属“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书中收录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党的组织初创和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鲁西根据地成长和培养的军队和党员干部等,继承和发扬红色鲁西精神,模范执行党的群众工作方针、走群众路线的典型事迹,立意符合文化“两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而言之,本书文史结合,图文并茂,框架完备,资料详尽,语言通俗平实,对读者有教育和引导作用,符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
衰老、老龄与法律理查德·波斯纳本书为“波斯纳文丛”中的一本,波斯纳在这部著作中讨论了许多与老人有关的法律问题,例如老人的医疗保健、老人犯罪、就业年龄歧视、老人退休金和福利以及安乐死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法学的著作。 但这更是一部有一定开拓意义的社会学著作。 基于并发展了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波斯纳从理论上分析了一系列与老人有关的社会问题,不仅独具慧眼,而且相当犀利,有些结论具有相当广泛的政策法律寓意,有许多都具有启示。 从1999年开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中国城市地区实行了多年的非常严格的“只生一个好”的国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因此,这本著作对于当代中国至少是一本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著作。 但是,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与老龄化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的和法律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少增加一些学术思想的准备。 它还可能为一些年轻的法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指南,看到一个尚待开拓的法律业务领域。中国的法治也将在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努力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部对中国学界——不仅仅是法学界——很及时的著作。
-
国际法中的领事通知权研究谢海霞被认为是自足的法律体系,但是随着一般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最古老的内容也不断现代化,领事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规定被重新解读就是新发展的表现。本书采用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围绕着领事的保护职能的实现,通过分析《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文本,研究国家的相关实践,尤其是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指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作为个人“赋”权的条款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围绕着个人领事通知权的实现,从国家进行领事保护的要求出发,接受国的通知义务被进一步强化,领事保护的内容和范围被进一步丰富,领事保护的权利主体被进一步廓清。同时,围绕着领事通知义务的履行,缔约国无论是作为接受国,还是作为派遣国,都面临着保障国内立法、执法程序符合领事通知权实现的挑战,事实上推动了对外国国民保护机制的发展。可见,领事通知权的实现对于完善国际法中的领事保护制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金、人员全球流动,我国国民在海外的各种活动日益增多。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了我国国民在海外可能遭遇的危险,对海外国民和海外利益的保护必要性日益凸显,保护我国国民和利益的海外机制构建成为当前的紧迫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领事协助和领事保护是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领事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国际法意义上领事保护制度,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规定的领事通知权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和研究领事法中的权利义务厘清领事保护的意涵,对于运用领事保护制度保护在海外的我国国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张鹏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本理论,探讨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键战略任务的基本原理,凝练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构成,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思路与举措、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践证成。 本书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了兼具历史纵深和国际视野的战略研究,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地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理论问题,是了解其基础理论、把握其关键思路、理解其重点举措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走进标准化一一广东省标准馆实例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本书共分五篇, 篇为标准馆建设概论,主要介绍标准化基础和标准馆建设的基本情况。第二篇为标准信息与技术服务应用,主要介绍传统标准馆建设的基本情况,标准信息文献馆的功能与受众。第三篇为标准化科普文化,主要介绍中国标准化科普文化,从文化内涵、标准化史略、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档案、质量安全科普、标准与质量的关系等公共标准化知识上对标准化工作进行展示与科普。第四篇为全域标准化体验展示,主要包括四章,涵盖了 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农业农村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选取标准化先进代表,突出展示标准化在各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五篇为标准化应用创新实践,围绕 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华南中心)建设展开,主要包括:标准化创客体验中心和标准化验证实验室两部分内容。
-
黄帝文化研究宫长为,潘巧玲暂缺简介...
-
回鹘文焉耆文本《弥勒会见记》对勘研究郑玲本书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三辑)之一,选取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中的“跋多利婆罗门举行布施”和“弥勒菩萨出家成道”两品内容,采用回鹘文转写、汉文译文和吐火罗文转写、汉文原文并举的形式,逐字逐句对勘,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相关方法,深入探讨《弥勒会见记》外来词的生成与演变、回鹘语音的规律化演变、佛教借词的回鹘语化、佛典翻译对中国文学之影响等问题,重点关注回鹘语与吐火罗语的演变、民族文献翻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尝试拓展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传承保护的新视野、新思路。
-
符号与传媒赵毅衡本书为符号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文章20篇。其中“符号美学”讨论了美学的符号元语言问题、抽象艺术的符号学阐释、书法艺术的符号表意分析、商品设计艺术化的实现规律等与视觉艺术相关的问题;“哲学符号学”侧重理论奠基,以符号视角重整关于理性、中观、唯识论、言道关系等中西方哲学思想重要概念;“传播符号学”侧重前沿探索,辨析了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如何实现专业化,“中国造”如何有效向全世界推广品牌形象,摄影、摄像作品中镜头语言的符号解析,以及人工智能的艺术生成语言如何实现精准细化;“理论与应用”主要是对记忆提取、取名、园艺和盆景等艺术、文化现象的实例分析; 两篇文章分别评介了《早期中国符号学思想与伦理转向》《艺术符号学》两部专著。所选文章均有较高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