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走进标准化一一广东省标准馆实例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本书共分五篇, 篇为标准馆建设概论,主要介绍标准化基础和标准馆建设的基本情况。第二篇为标准信息与技术服务应用,主要介绍传统标准馆建设的基本情况,标准信息文献馆的功能与受众。第三篇为标准化科普文化,主要介绍中国标准化科普文化,从文化内涵、标准化史略、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档案、质量安全科普、标准与质量的关系等公共标准化知识上对标准化工作进行展示与科普。第四篇为全域标准化体验展示,主要包括四章,涵盖了 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农业农村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选取标准化先进代表,突出展示标准化在各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五篇为标准化应用创新实践,围绕 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华南中心)建设展开,主要包括:标准化创客体验中心和标准化验证实验室两部分内容。
-
黄帝文化研究宫长为,潘巧玲暂缺简介...
-
符号与传媒赵毅衡本书为符号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文章20篇。其中“符号美学”讨论了美学的符号元语言问题、抽象艺术的符号学阐释、书法艺术的符号表意分析、商品设计艺术化的实现规律等与视觉艺术相关的问题;“哲学符号学”侧重理论奠基,以符号视角重整关于理性、中观、唯识论、言道关系等中西方哲学思想重要概念;“传播符号学”侧重前沿探索,辨析了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如何实现专业化,“中国造”如何有效向全世界推广品牌形象,摄影、摄像作品中镜头语言的符号解析,以及人工智能的艺术生成语言如何实现精准细化;“理论与应用”主要是对记忆提取、取名、园艺和盆景等艺术、文化现象的实例分析; 两篇文章分别评介了《早期中国符号学思想与伦理转向》《艺术符号学》两部专著。所选文章均有较高学术水平。
-
因自信求自由吴民祥留学生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价值认同及其文化创造性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自信力,既影响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又关乎对“民族 的忠诚”,甚至与民族 的发展前途及命运息息相关。论著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运用文化身份理论与文化生命精神分析方法,考察了百年中国留美生文化生命建构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国运兴衰与留美生民族文化自信力之互动关系,及其所展现的民族文化自信力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留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力建构的策略。
-
衰老、老龄与法律理查德·波斯纳本书为“波斯纳文丛”中的一本,波斯纳在这部著作中讨论了许多与老人有关的法律问题,例如老人的医疗保健、老人犯罪、就业年龄歧视、老人退休金和福利以及安乐死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法学的著作。 但这更是一部有一定开拓意义的社会学著作。 基于并发展了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波斯纳从理论上分析了一系列与老人有关的社会问题,不仅独具慧眼,而且相当犀利,有些结论具有相当广泛的政策法律寓意,有许多都具有启示。 从1999年开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中国城市地区实行了多年的非常严格的“只生一个好”的国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因此,这本著作对于当代中国至少是一本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著作。 但是,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与老龄化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的和法律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少增加一些学术思想的准备。 它还可能为一些年轻的法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指南,看到一个尚待开拓的法律业务领域。中国的法治也将在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努力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部对中国学界——不仅仅是法学界——很及时的著作。
-
价值形式辩证逻辑原理程少川 著本专著提出中国哲学逻辑基础和独到的认识论、方法论,并在多个学术领域进行应用。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中国哲学及其学理意义,对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表述,帮助读者在不太多的篇幅中获取中国哲学基础的整体认识。第二部分是中西哲学比较,帮助了解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的学理地位、解决问题的视角,以及 的优势和洞察力。第三部分是作者在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中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汇集,作为中国哲学在现实学术研究中特有视野的表征,希望能为读者在各自的领域运用提供一点启发。
-
当代群众文化与文化工作建设研究梁焜本书立意于当代群众文化与文化工作建设研究,是群众文化的产生、发展、建设、管理等专业方向的基础内容,包括当代群众文化和文化工作建设研究两大模块。阐述了群众文的化基础内容与文化工作的建设方式,包括群众文化的形态、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与管理、群众文化工作等章节,本书是为了 好地让大家了解群众文化和文化工作的建设,为学习群众文化和文化工作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当代群众文化与文化工作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天府文化之简阳密码谭平本书深入探讨了简阳文化在四川天府文化中的特色和定位,使读者从文化版图上认识简阳文化,本书展现了简阳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并详细阐释了简阳的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分析了龙垣文化、农耕文化、状元文化、名人文化、东灌文化、非遗文化、商道文化、群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
商丘古城申遗研究李喜民,陈道山本书共分为三篇八章,基础篇“世界文化遗产理论与申遗实践”——基于 视野(人类文明史视角)进行探讨,探索篇“商丘古城的遗产价值”——讲好商丘古城故事(商丘古城的遗产叙事),对策篇“商丘古城申遗的机遇识别与路径选择”——谋划行动方案(有了方案文本,后续才能制定落地的规划图纸)。三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再加上导论和结语,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基础篇中既有世界文化遗产理论背景的论述,又有国内古城类世界遗产案例的深度分析。探索篇是全书的重点,系统阐述了商丘古城作为“遗产本体”(Heritage Noumenon)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时间和空间、范围与边界、遗产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内涵,也就是该书中所说的商丘古城的遗产价值。以此为基础,本篇用四章来系统挖掘与深度分析商丘古城有哪些历史文化资源,并从纵横不同角度阐明商丘古城所具有的世界遗产价值的内涵,其核心就是科学阐述商丘古城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以及申遗所必备的“突出的普遍价值(OUV: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对策篇陈述申遗对策和行动方略,即商丘古城申遗的路径分析与甄选策略、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等,为决策部门在机遇和挑战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
东莞文化发展报告张卫红《东莞文化发展报告(2023)》由东莞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包括总报告、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及体制机制创新、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六大板块,系统地回顾、总结了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东莞文化发展历程和成就,较为全面地呈现东莞文化发展各个领域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东莞文化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