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平斋晨话戴伟华本书收入戴伟华先生近三十年的散文、随笔、序跋、书评、书信等精选文章。其中包括扬州轶事、读书随笔、学术随笔、会议致辞、纪念文章、追思文章、书评、论学谈艺书信、访 谈、著述序跋等。有论及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古代诗人、词人的学术随笔,也有追忆近现代 学者如任中敏、傅璇琮、罗宗强等以及探讨当代学者陈永正、王小 盾、徐俊、胡可先等人的散文、书评,内容丰富,饱含深情,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学人随笔集。
-
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凌宗伟《让学生爱上你的教学》 是作者近年来理论与实践融为一炉的心血结晶。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一篇篇文字回答了何为教学、何为教师、何为学习、何为教学理解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了“教学是简单的,更是复杂的”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述了教师理解教学的重要性,集中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化教师理性反思能力,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等具体内容的理解等问题,并以教学案例现身说法,呈现基于深刻理解的教学该有的样态。第三部分细致地分析了对教学活动组织的理解,包括教学规范的遵从与改变、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教学目标的微调等问题,让教学理解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四部分强调了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要借助有关理论的指导,否则就有可能永远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中理解教学”。整本书观点明确,要言不烦,适合中小学一线老师研读。
-
法理学核心问题(英)奈杰尔·西蒙兹,(澳)约书亚·尼奥 著暂缺简介...
-
塞万提斯或阅读的批评卡洛斯,富恩特斯在《塞万提斯或阅读的批评》中,富恩特斯对《堂吉诃德》里的那些或明朗或隐晦的文学呈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评。从阅读小说到阅读世界,从阅读的批评到创作的批评,富恩特斯沿着塞万提斯这条线索生发出了更多的关联路径:有西班牙特定时期历史、文化、宗教、文学的多维图景,有对西班牙与西语美洲之间既有冲突又相融合的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在塞万提斯和乔伊斯之间跨越时空搭建出的某种隐秘的美学关联。富恩特斯通过更加开放的“文本构筑术”,以他的睿智和博识,让文学与历史、哲学、神学、绘画、经济学、语言学交织如网。
-
追寻科学之本周忠和 郑永和 主编本书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成工程丛书》的第一册。2023年3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就目前中小学现状来看,科学教师队伍力量还相当薄弱,很大部分学校没有科学教师,或科学教师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普遍缺乏基本的科学培训。如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科学阅读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手段之一,本丛书的编写目的,即是为中小学的教师尤其是科学教师提供最基础的、现成可用的阅读材料,围绕科学教育的需要,选编关于科学、科学教育、科学进展、科技创新、科学史等方面的名家名篇,全面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助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追寻科学之本》是一册以中小学教师为读者对象、帮助他们全面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读本。本书立足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实需要,针对教师科学素养现状,选取近50篇名家名篇,内容涉及科学是什么、科学素养是什么、科学家正在做什么、科学活动如何实施等方方面面,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助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实施。丛书后续分册还将分别聚焦科技创新、科学史等内容。
-
公民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评价任磊,高宏斌,严洁《公民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评价》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编写。旨在通过构建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指数,对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质量进行全面、专业、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为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提供丰富的、值得挖掘的数据资源。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技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学教育研究,科技科普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生命历程研究教师群像研究课题组本书以2010年至2022年在高校、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学校涌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通过对“楷模教师”群体的事例进行梳理、提炼和反思,对其生活轨迹进行了深入描述和理论阐释,比较全面、客观地总结了不同“楷模教师”群体的成长轨迹、专业特质,可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能够增强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度,更好地宣传和弘扬积极的价值观,为各学段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 科学家卷洪彦龙 著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吴有训、童第周、杨振宁、李四光、竺可桢、王淦昌、钱学森……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犹如星辰闪耀于近代中国的夜空。这些世界级的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又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家国情怀、守正创新、上善若水等精神品质凝聚成优秀的家风与家训。我们讲述科学人之贡献,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领悟科学人之精神,让更多的人去传承;理解科学人之家庭教育,让更多的人去实践。
-
产业变动、组织变革与资源集聚张振林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随着转型深入,要求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集群发展,形成专业链,以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在此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原有专业,如何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重构,行动者是谁?组织变革过程如何?不同专业重构模式的差异及其根源何在?本书以原产业转移(退出)、新产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三种典型产业变动情况为主线,选择中西部地区3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3个专业,进行案例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为基础,构建“环境变化—组织变革—资源聚集”的专业重构分析框架并划分了专业重构的高校驱动、政府驱动和企业驱动三种模式。通过再现三种专业重构的“故事”,深度分析了生性依赖是专业重构发生的根本逻辑,组织变革是专业重构的行动策略,具有跨界能力的学术骨干是专业重构的重要行动者,产业基础和学校学科基础是专业重构驱动模式差异的根源。由此,地方应用型高校面对不同的具体环境,要采取不同的组织战略,如差异化竞争、产业聚集地办学、“引企入教”、建立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战略等,通过专业重构,对接产业和产业链,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
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罗红艳等本书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离岗创业政策在应用型高校的执行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以动力机制分析模型与框架为依据进行问卷编制,通过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深层根源,探索激发教师离岗创业的动力机制,通过内外联动动力激发,解决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本书考察了美国、英国创业型大学和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学者企业家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服务组织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在制度设计上的价值选择、改革思路以及具体路径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