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沉香吻雨声声落石若轩《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为作者近几年来的文学评论合集。内容主要是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思路、创作手法的成长和演变展开诠释,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用诗意的笔法和较为翔实的资料,生动、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了张爱玲主要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对其主要作品的人物设定、人物内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亦在书中对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恋爱经历、晚年的生活等娓娓道来,作者用婉约的文字,冷静又不失深度的思考,较为严谨的考据、分析,独到的角度和见地,带领读者进入张爱玲的不可思议的文学世界,带我们重新认识张爱玲作品的丰富和美好。同时,试图从中寻找和梳理张爱玲的文学源头,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本色的张爱玲。作者对细节和文本的研究,对张爱玲文本内涵和产生文本的外在环境,甚至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蛛丝马迹,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
-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与美费秉勋本书是费秉勋教授毕生研究古典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其研究打通了先秦、唐宋、明清文学的壁垒,从神话到诗词到小说都囊括其中,着重于悲剧理论和美学思想在古典文学中的运用。
-
孤本品诗仙王红霞 刘铠齐《瑶台风露》是已知现存唯一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王鸿朗二人于晚清同治七年(1868)共同编选抄成,该书未经刊刻,现藏于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全书选诗共计179首,以古风、乐府为主,兼具其他各类题材,既能较好地呈现李白五言古诗的整体风貌,又能明确反映编选者鲍瑞骏与王鸿朗的选诗宗旨。书中有鲍瑞骏与王鸿朗二人的批语七百余条,逐篇评析,睿见迭出,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李白五言古诗的诗歌渊源与创作手法,鲜明地呈现出清代的诗学特征。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依照《瑶台风露》原貌,整理选本的选诗与评点,在比对《瑶台风露》选诗与各李白集版本异文情况的同时,参考历代对具体作品的评价,对该书的诗文和批语进行了详细的校注。下编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瑶台风露》选本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其一,通过遍检文献、钩沉材料,结合史书与方志,梳理《瑶台风露》的编选者鲍瑞骏和王鸿朗的生平,并从他们的诗文著述中考证出二人的交游情况和选诗经过。其二,将具有代表性的古今李白诗歌选本与《瑶台风露》进行对比,从选诗篇目的题材分类、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应酬对象四个方面讨论了《瑶台风露》的选诗倾向,并进一步归纳出该书在思想情旨、艺术风格、创作技法上重视行文章法的选诗宗旨。其三,联系编选者自身的相关情况和清代诗学的发展轨迹,综合归纳,总结出《瑶台风露》的评点特征和论诗主张。
-
别猜了,就是一本小说素言 著《别猜了,就是一本小说》围绕《红楼梦》,分析了金陵十二钗以及王夫人、薛姨妈共十四位女性的性格、处境及生命形态,从文本入手,从细微处切入,掺入了素言读红楼、讲红楼的独特体验。她将世道人心融入其间,为经典做出了扎实精当又富于个性的解读,把对爱与美的追求凝结于笔尖,再现了红楼的绝世风华。
-
博观雅制李建中《文心雕龙》既是中国文论经典,又是中国文化博观雅制之典范。本书立足通识教育理念,从思想、文本和方法三个维度呈现《文心雕龙》的文论精髓和博雅精神。前面三章知人论世,结合刘勰生平际遇,介绍《文心雕龙》儒、道、释兼宗的思想资源;中间四章品藻佳构,在现代文艺学与古典诗文评的双重视域下,精讲《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文体论和接受论;后面三章深识鉴奥,从振叶寻根、唯务折衷和弥纶群言三个层面楬橥刘勰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
-
实践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科普活动的探索贺荣繁本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和分析实践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志愿者在少儿科普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建议。基于此,在分析研究现状时,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开展。首先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和开展情况。其次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在科普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 ,学习和借鉴国外少儿科普教育的开展情况,提高我国少儿科普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育见生命 激扬生命金玲书中围绕“激扬生命”这一教育理念,探索书信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激扬生命”教育理念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下,对“生本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该书提倡在班级管理中巧用书信,鼓励学生用书信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用文字表达情感、记录成长,并积极开展有关书信的作文教学和书信大赛等,充分发挥书信的育人作用。全书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展现了作者是如何用书信去沟通心灵,激励学生成长的。
-
融合与超越姚凤,姜丽霞本书稿是关于基础教育劳动教育研究的专题论稿。在新时代背景下,聚焦”城市·劳动·育人”三大研究视角,以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行为为4个内容维度,调研当下研究对象的劳动教育的现状。针对现实问题,有效把握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独 值,丰富劳动教育的现代内涵,围绕”生活型、生产型、服务型、管理型、创意型”五大劳动类型,系统探索劳动教育核心内容、实施路径、推进策略和评价方式。
-
可见的德育殷树凤本案例集以成熟的德育实践体系为基础,以真实的德育工作经验为支撑,把案例分成“教育的密码:可触摸的温暖”“教育的原点:可居留的港湾”“教育的契机:可捕捉的闪光”“教育的合力:可依傍的集体”“教育的灵魂:可涵养的尊重”“教育的至境:可期待的唤醒”六大模块,各有指向。每个案例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分析反思”三部分组成。“案例背景”是导言部分,交代事情发生的相关背景,介绍事件梗概。“案例描述”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德育现场,老师们一个个机智的处置办法的呈现,让读者如身临其中。“分析反思”是对案例画龙点睛的剖析与总结,每个案例往往集中干两到三点,总结出一到两个德育技巧,读者在阅读完60多个德育故事之后就能收获100多个德育技巧。60多个案例针对各个学段所要应对的德育难题,真正让阅读者读有所获,获为其用。
-
铸魂育人何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历史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细致的考察,归纳总结其取得的成绩和历史经验,分析当前实践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对应的解决路径,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 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采用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基本问题进行 透视,以期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思想指引。首先,从学理上对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特征和功能进行定位,并着重从理论溯源、基本属性、目标定位、课程地位、功能定位五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其次,对高校思政课在新中国开设以来铸魂育人的实践历程进行 的历史考察,分析其时代特征、历史图景、演进规律; ,立足当下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历史作用、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面向未来的实践路径问题